赵莉: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推动首都经济提质增效

2017年12月02日 15:47:52
来源: 宣讲家网 作者:

  宣讲家网: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如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如何以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为契机推动首都经济?今天,宣讲家网很荣幸地邀请到了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决策咨询部主任赵莉老师,就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推动首都经济提质增效这两大问题与大家做一个交流。欢迎赵老师来到宣讲家网演播室!

  赵莉:谢谢!

  宣讲家网:十九大报告指出,面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等一系列深刻变化,我们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首先,请赵老师讲解一下中国经济为什么进入了“新常态”?

  赵莉: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这段话实际上就是一种“新常态”的表现。在新常态下,就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什么是“新常态”呢?它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从速度而言,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国内专家认为,增长速度超过9%叫高速,6-9%叫中速;国际惯例,超过7%为高速。从1978年到2010年,我国GDP年均增长速度是9.8%;“十二五”期间(2011年到2015年),增长速度变为年均7.8%;“十三五”期间的增长速度计划调整为6.5%。这种速度的变化必然会带来经济社会的调整。

  二是从结构而言,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关于这方面,大家体会得更深的是消费结构的变化。比如,在80年代初,家家户户追求的都是“三大件”——手表、缝纫机、自行车;到了90年代初,我们开始追求新的“三大件”——冰箱、彩电、洗衣机;2000年尤其是2002年以后,大家开始追求房子和汽车。基本上每隔10年,我们的消费结构就有一个明显的升级。现在又过去10多年了,我们的消费结构必然会进行新一轮的升级。我们现在追求什么呢?追求健身、旅游、养老、教育等,这种消费结构的变化反映了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这种结构的升级必然会带来增长速度的下降。

  三是从动力而言,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从2012年开始,我国劳动力的绝对量就开始减少,在“十二五”期间,劳动力的总量减少了1000多万人;据专家预计,“十三五”时期劳动年龄人口还会继续减少1000万人以上。因此,过去那种想要多少就有多少劳动力的局面已经结束,劳动力的成本开始上升。现在中国的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已经高于或者说远远高于了周边国家的工资水平,所以从动力上来说,必须走向创新驱动。

  宣讲家网: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我国未来发展的战略目标,请赵老师为我们讲解一下什么是现代化经济体系

  赵莉:理解现代化经济体系需要把握三个核心内涵:一是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提质增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把经济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动经济发展质量的变革、效率的变革、动力的变革。总体来说,要提高全要素的生产力。二是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要与实体经济协同发展。三是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进一步处理好市场、政府以及企业之间的关系。

  现代化的经济体系,最核心是强调如何处理实体经济与科技创新、金融、人力资源之间的关系。我们要明确实体经济是“根基”,科技创新是“筋骨”,现代金融是“血液”,人力资源是“神经中枢”和“细胞”。只有把科技、人才、劳动力、资金等要素组合起来投入到实体经济当中去,才能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从现实情况来看,我国目前的科技、人才、资本等资源十分丰富,在世界的排名也非常靠前。比如,在科技创新方面,2016年我国全社会研发投入1.57万亿元,占GDP比重2.1%,达到OECD国家平均水平;经过这些年的大力度投入,我国科研基础条件和平台也处于世界较高水平;2016年我国国家创新竞争力世界排名22位,科技水平逐步从跟跑走向并跑,部分领域处于领跑阶段。

  在人力资源方面,2016年我国就业人员总数达到7.8亿人,超过欧洲总人口,其中各类知识和专业技能人才1.5亿人,工程师队伍总量全球第一。

  在金融方面,2017年9月末我国广义货币(M2)余额166万亿元,金融总资产规模超过200万亿元,相当于GDP的2到3倍。这说明我国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具有良好的科技、人力资源、金融等要素支撑。

  现在的问题是,这些资源并没有有效投入到实体经济中去。所以下一步,一是要把振兴实体经济作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中之重;二是要把科技创新的重点放到实体经济上;三是要把金融“活水”合理引向实体经济;四是要大力培育具有全球视野和创新思维的企业家、科技人才、复合型人才以及掌握精致制造技术的工匠人才,满足实体经济发展对多层次人才的需求;五是要通过政府“让利”和要素市场化改革竞争机制来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让实体经济企业休养生息、积蓄能量加快转型升级。

  宣讲家网: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路径和方略是什么?请赵老师为我们介绍一下。

  赵莉:第一,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第二,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第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第四,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第五,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五个路径和方略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依然是放在了第一位。当前,我国经济主要问题是结构问题,尤其是在生产领域,一方面一部分产品产量过剩,另一方面高质量产品又满足不了人民的需求。因此,这些年我们特别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需求侧的管理最大的不同就在于,过去我们重点抓“三驾马车”,就是大家所熟悉的投资、消费和出口,并且这“三驾马车”主要是靠追加数量来拉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抓手是“四大要素”,就是劳动力、土地、资本和创新,强调结构调整。前面提到,我国劳动力在逐渐减少,下一步我们的重点工作就是不断优化劳动力的配制结构,比如,把劳动力从传统的过剩产能当中解放出来,引领到新兴产业中去;采取措施引导农民工合理地流向中部和西部。供给侧改革主要任务就是“三去一降一补”,所谓“三去一降一补”就是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就是降成本,补是补短板。抓住了这五个方面,供给侧改革的也就找到了根本路径。

  宣讲家网: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在北京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赵莉:十九大报告一个重大亮点和重大判就是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表述,认为我国的主要矛盾发生了转化,已经转化为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样的矛盾在首都经济社会发展中也有充分的体现。

  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来看,2016年,北京人均GDP达到1.78万美元,总体上达到高收入国家和地区水平。收入的提高自然会伴随百姓的消费结构升级,现在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便利性。老百姓希望能够享受到便利的交通、教育、医疗、购物等等。二是安全性。对清洁的空气、干净的水、整洁的环境、有序的交通需求越来越强。三是多样性。需求日趋个性化、差异化、多样化。四是公正性。群众对参与权、知情权、表达权、监督权等方面越来越看重,维权的意识、机会均等的意识也越来越强。

  从发展不平衡来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供需不匹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属于禁限目录范围内的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量的78%,产值占65%;服务业生产效率较低,劳动生产率20.9万元/人,分别低于上海、深圳、广州6.7%、3.2%、18.4%;北京全社会劳动生产率为19.6万元/人,略高于上海的18.45万元/人,但仅为伦敦等国际城市的1/5和1/4。二是城乡不协调。城六区以仅占全市8.3%的国土面积,集中了全市57%的人口和70%的GDP、88%的三甲医院和绝大部分优质教育资源;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是2.57:1。三是南北不均衡。南部地区中小学数量是北部地区的1/2,三甲医院数量是北部地区的1/3。

  从发展不充分来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基础设施有欠账。交通方面,2016年北京城六区轨道网密度为0.3公里/平方公里,道路网密度为4.6公里/平方公里,分别低于上海中心城区的0.57和5.4。二是公共服务有弱项。优质养老设施紧缺,每万人拥有的实体书店低于上海,从幼儿园到高中的学位数缺口较大。三是生态环境有短板。年人均水资源量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1/10,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16.1平方米,低于伦敦和纽约。

  宣讲家网:十九大报告提出,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那么,北京市如何抓住疏解非首都功能这一“牛鼻子”来更好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

  赵莉:十九大报告涉及到北京的有两句话,一句话是“以疏解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另一句是要“筹办好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可见疏解非首都功能、京津冀协同发展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重要性。

  2015年4月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战略的核心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就是说,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而这个国家战略能否成功主要取决于北京能否把非首都功能有序地疏解出去。为什么说它是重大国家战略呢?因为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我们的增长速度明显降下来了,下一步发展需要寻找到新的增长点。而这个新的增长点,一方面要从产业上去寻找,比如新兴产业、战略性产业等,另一方面也需要从空间上去寻找。

  从空间来看,京津冀地区是最有条件发展起来但是又没有发展起来的地区。上世纪末,国家就规划了三大经济圈,包括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近20年过去了,长三角、珠三角已经融为一体,并有效推动了市场经济发展,对国家宏观经济增长发挥了很重要的推动作用,唯独环渤海地区,也就是京津冀地区的城市圈没有真正抱起团来,而这个区域又拥有全国优质的科技资源、人才资源、信息资源、资本实力,所以国家特别强调要把京津冀协同起来。京津冀要协同,就需要北京带着天津和河北共同发展,这里关键就看是不是能够把非首都功能有序地疏解出去。

  围绕着这一重大布局,北京市委、市政府依据《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制定了四个方面的疏解内容:一是坚决退出一般性产业特别是高消耗产业;二是引导和推动区域性物流基地、区域性专业市场等部分第三产业整体迁出;三是推动部分教育、医疗、培训机构等社会公共服务功能向京外发展;四是有序疏解部分行政性、事业性服务机构。

  这几年全市上下在这些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了确保疏解任务的完成有序推进,发改委、经信委、商务委等专门制定了三个目录:第一个是严控增量的目录,叫禁限目录,这个目录在城六区所禁限的范围达到了国民经济细分行业的79%。第二个是调整存量的目录,叫退出目录,有些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产业需要退出,这方面我们列出了172项。 第三个是优化发展的目录,为今后企业能发展什么专门制定了一个高精尖技术和产品目录。

  这些工作在疏解非首都功能上取得了明显成效,成绩很突出。2013年以来,累计调整退出企业1965家,疏解市场525家,物流中心106个。动物园地区、大红门地区、天意、永外城等批发市场年底前撤并升级和外迁,官园、万通、雅宝路等批发市场的转移疏解和升级也将基本完成。一些高校,尤其是市属高校也完成了疏解任务,北京城市学院5000余名学生、工商大学500余名学生、建筑大学1100名学生分别迁入顺义、良乡、大兴新校区。另外,天坛医院新院、同仁医院亦庄院区项目也在积极推进。所以这些年北京市在疏解上力度是非常大的,成效也很显著。

  当然,这项工作只是完成了第一步,下一步还会继续努力。针对这个问题,北京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特别强调,今后五年,北京将继续由聚集资源求增长转变为疏解功能谋发展,在“疏”字上持续用力,在“舍”字上保持定力,在“优”字上集中发力。我的理解是,疏解还是要不断进行下去,这已经形成共识了,但是过去疏解相对容易一些,未来在疏解上要向中端甚至高端进军,这就是要考验我们“舍”的定力了,尤其是在支持雄安新区建设方面,我们更得舍得。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在“舍”字上保持定力,在“优”字上集中发力。

  北京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工作报告还强调,注重政府和市场两手发力,完善配套政策,健全引导机制,加强统筹联动,确保非首都功能迁得出去、落得下来。也就是说,要让非首都功能迁得出去、落得下来,还必须要完善我们的配套政策。

  宣讲家网:十九大报告指出,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北京市作为全国的科技创新中心,如何在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同时更好地建构“高精尖”经济结构?

  赵莉:刚才提到,疏解非首都功能是“牛鼻子”,要通过它来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而疏解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发展,所以下一步北京的重点任务还是发展。如何去发展?如何做加法?根据北京目前的情况来看,我们必须围绕着创新中心这个目标,构建“高精尖”的经济结构。在北京市党代会报告当中也特别强调,要继续实施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

  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落到产业结构上就是要“高精尖”。“高精尖”经济结构是由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视察北京的时候率先提出来的,这些年我们也围绕“高精尖”经济结构也作了很多文章,但是当前我们还存在这么几个方面的差距:

  第一,劳动生产率低。北京劳动生产率相对低于上海,而且在一些高端制造业中也存在着低端的环节,包括金融领域,北京金融业的劳动生产率总体排在第一位,但是这里面也有一些低端环节。比如保险领域,大量从业人员是做中介、销售的,他们的劳动生产率相对较低的。

  第二,地均产出率比如中关村一区十六园,2015年地均产出166.6亿元/平方公里,2014年张江高科技园地均产出421.7亿元/平方公里,是我们的一倍多。

  第三,产业聚集度不够,布局分散,缺少顶尖企业。目前全市千亿级的企业只有七家,除了北汽、京东外,全都是央企。进入世界五百强的企业,北京上榜的有56家,上海8家,深圳6家,除去央企后北京只有5家。工商联2017年中国民营企业五百强,北京有14家,浙江有120家还不包括阿里巴巴,广东有60家还不含腾讯,江苏有82家。从我们几个重点行业来看多数龙头企业都不在北京,北汽在汽车行业排第四;生物医药方面我们最好的就是拜耳医药,在全国排名第七。

  第四,企业研发投入低。据统计,2016年北京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是1.3%,上海比北京高0.1个百分点,美国的企业是5%,日本的企业是3.2%。我们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中有2/3的企业研发投入几乎是零,即使是北京领军的科技型企业,研发投入的水平也不高。联想、京东的研发投入分别只有3.3%和2%,深圳的华为和中兴分别是13.4%和12.8%,美国谷歌和FACEBOOK更高,比例达到了16.4%和26.9%。

  怎么办?下一步我们在政策措施上需要不断完善。第一,要改革完善产业政策。一是要明确产业定位。坚持高标准,从创新角度来理解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产业。北京为何需要有一部分高科技产业?这与科技创新中心定位有关。创新是要有业态的,如果缺乏对高科技产业理解的人、管理的人,是不会有高科技产业创新的。

  比如香港,香港有很多好的大学,但是并没有尖端的创新。为什么?就是因为它缺了高端制造环节,它只有大学、只有研发,研发慢慢就弱化了。新加坡就有创新,它不仅有好大学,还有创新成果。为什么?关键就在于它的制造业,尤其是高端制造业一直保持较大的比例,制造业保持20%的比例。

  二是要加大对产业的扶持力度。我们在产业的扶持上想了很多办法,比如目前有产业基金,但这些产业基金更多的是引导新产业落地,对已经落地的产业扶持太少,特别是对企业创新的扶持力度太低。下一步我们要出台政策,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要解决北京企业研发投入水平过低的问题。现在北京市全社会的研发投入比例还是比较高的,但是更多的是给了高校科研院所,而这些高校科研院所的研发成果又没有完全市场化,转化为经济发展的动力;企业想购买这些创新成果,由于体制所限,又很难跟高校科研院所对接上。所以下一步,我们要把创新的研发投入聚焦到企业。

  三是坚定不移地聚焦。现在各个区都想搞金融,都想搞文创。各区一定要根据自己的资源禀赋,有所为有所不为,要突出重点。

  四是多研究经济和产业发展规律。这些年我们都已经意识到了,非首都功能的产业不能在北京发展,要转型升级,下一步要走“高精尖”道路,但是如何从原有的产业结构转型到“高精尖”结构上来?要充分研究产业发展规律,政府要做好这方面的服务工作保障工作。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对前沿技术产业发展一定要保持足够的敏锐性,不断地充实、完善我们政策的工具箱,尽快解决不知道抓什么、不知道怎么抓的问题。

  五是加大营商环境方面的改革力度。世界银行2017年营商环境报告显示,在开办企业不动产登记项目施工许可三个方面,北京需要的时间分别是30天、9天和208天,与上海差不多。两地综合分别排在世界127、442和177位。近期,江苏提出要把这三个环节分别压缩到3天、5天和50天。北京在这方面也要不断去努力。

  第二,全力抓好“三城一区”建设。“三城”是指三个科学城,中关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以及未来科学城。中关村科学城,推进中关村大街提升改造,集聚全球高端创新要素,提升基础研究和战略前沿技术研发能力,形成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原创成果、国际标准、技术创新中心和创新型领军企业集群;怀柔科学城,重点布局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前沿科技交叉研究平台,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成为世界级原始创新的承载区;未来科学城,集聚一批高水平企业研发中心,建设重大共性技术研发创新平台,打造全球领先的技术创新高地。

  从“三城”的布局来看,要强化北京作为全国创新中心的地位。三个科学城的主要职责就是进行创新的研发、科技成果的研发。研发产生的成果怎么办呢?我们还得让它落地,为了让高端的成果能够落地,我们也规划了“区”。这个区指的不是原来地理上的区,二是指创新型产业集群和“中国制造2025”创新引领示范区。这个示范区的主要职责是什么呢?是要实现三大科学城科技创新成果的产业化,我们给它的定位是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型产业集群,重点发展节能环保、集成电路、新能源等“高精尖”产业。从地理空间上来说,我们现在规划的示范区重点是打造以亦庄、顺义为重点的首都创新驱动发展前沿阵地。“三城一区”布局是未来实施创新驱动的重要抓手。

  宣讲家网:非常感谢赵老师来到宣讲家网演播室,跟我们分享了这么多您的研究成果。

  赵莉:谢谢大家。

标签 - 经济,新常态,体系
网站编辑 - 刘小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