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新成果: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

2017年12月05日 11:28:42
来源: 理论网 作者: 宁悦

  十九大报告用“坚持”“结合”“探索”三个关键词,论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放弃。但马克思主义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坚持马克思主义不等于死记硬背、照抄照搬,而是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进而以全新的视野探索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做到“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坚持”,推动形成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

  毛泽东曾指出,马克思主义一定要向前发展,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不能停滞不前。停止了,老是那么一套,它就没有生命了。习近平指出,马克思主义是随着时代、实践、科学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它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开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是凭空创立的,它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继承了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又从新的时代、新的实际、新的任务出发,推动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发展的具体情况相结合。对此,党的十九大报告给予了准确的判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实践进行的深刻的理论思考与智慧结晶,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发展和创新了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了发展和创新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四个层面的问题。第一,毫不动摇地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以及贯穿始终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使理论始终保持科学性;第二,客观公正地对待我们走过的路,既不能将建国前的历史与建国后的历史相割裂、改革开放前30年与改革开放后30年相割裂,更不能将党领导革命、建设和发展的近百年的历史与中华五千年悠久文明相割裂,使理论始终保持客观性;第三,准确把握我们当前所处的历史方位,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必须与历史方位相适应,不能过度超越,更不能滞后,使理论始终保持鲜活性;第四,坚持将理论视野始终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全局、社会主义发展全过程、人类社会发展全时域,以发展和创新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为重点,拓展马克思主义解决当前和未来社会发展的能力,使理论始终保持前瞻性。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圆心,用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描绘了新时代的发展蓝图,从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总主题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总体布局、改革总目标和党的领导;从“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开始布局,对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党的建设等各方面进行谋划,直到以“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压轴。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形成了一个逻辑严密的“同心圆”,既是改革发展的路径,也是改革发展的目标,同时还是改革发展的方法,集中体现了我们党从理论自觉到实践自觉的全方位思考。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顺应了时代发展,反映了时代特征,揭示了时代本质,预见了时代趋势,为我们党、我们国家在迅速变化的时代赢得主动,在新的伟大斗争中赢得胜利提供了理论指导,实现了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来思考和把握国家未来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问题,在理论上不断拓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的理论自觉,展现出了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了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党校研究生院)

标签 - 马克思主义,新境界,智慧,思考
网站编辑 - 程卫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