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到强是质变

2017年12月11日 09:53:09
来源: 人民日报 作者: 萧然

  制造业从大到强是一种质变,要在规模提升基础上,靠创新、质量、品牌塑造、基础工业整体素质提升来实现。值得欣慰的是,当前制造业的许多技术瓶颈已经开始突破

  前一段采访“一带一路”建设,了解到这样一件事情,让笔者深深感受到中国制造业这些年来的巨大变化。

  中国石化在马来西亚中标了一个炼化项目,其中的常压炉高66米,重达1000吨。这一庞然大物在中国制造完后,运到马来西亚现场安装。安装过程中,96个地脚螺栓仅用90秒就一次就位,全部准确穿入。技术人员解释,如此庞大的设备,每个螺栓和孔洞的精度误差不能大于5毫米,否则无法穿入。这种制造的精确度让在场的外方人员赞叹不已。

  这一细节之所以令人感叹,是因为在生活中许多人或多或少曾遭遇过组装国产家居用品的困扰。过去,买回来需要组装的国产家居用品,有时很难一次顺利组装完成,常常因为最后一个螺栓误差过大,怎么也装不上。后来宜家等国外的组装家居用品来到了国内,人家的产品组装起来总是可丁可卯,这让不少消费者对国内外制造业的差距很是感慨。

  仅仅十几年,中国制造的精确度就开始让外国人竖起了大拇指,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中国制造正在由大到强,或者说已经走在了从大到强的路上。

  人们已经见证了中国制造做大的历程。记得上个世纪80年代,笔者到一家冰箱厂采访,厂长很羡慕国外企业:“人家几秒钟就能够生产一台冰箱,年产量动辄上百万台!”短短几十年,包括冰箱在内的家电行业乃至整个轻工制造业,中国的产能均已跃居世界第一,我们已是世界公认的第一制造大国。

  从小到大是一种量变,量变可以用加法,而中国庞大的市场需求为制造业迅速做大提供了可能。但是,从大到强就不能仅仅靠量变靠简单的加法来实现。虽然规模是做强的基础,但是仅仅靠规模永远无法实现从大到强的转变。制造业从大到强是一种质变,是在规模提升基础上,靠创新、靠质量、靠品牌塑造、靠基础工业整体素质提升来实现的,因此制造强国很难在短期内一蹴而就。

  事实也是如此,仅仅是数量的变化永远无法弥补质量的不足。中国制造虽然快速实现了从小到大的量变,但是过去这几十年里始终没有很好地完成从大到强的质变。比如,今天我们国内几乎可以生产所有生活用品,但是一些消费者还是宁愿花高价,甚至不远万里、不辞辛苦地到国外去购买高品质的生活用品。

  值得欣慰的是,上述中石化马来西亚项目的例子让人看到了中国制造强起来的曙光。那么复杂的重大装备,我们可以制造得如此精良,这就说明制造业的许多技术瓶颈已经开始打破,中国企业已经具备能力提供一流的产品。

  回顾中国现代工业的发展历程,最先取得突破的领域往往不是民用领域而是高端装备领域。比如在整体工业基础非常薄弱的时代,最先取得技术突破的是卫星、导弹等高精尖领域,然后才是民用领域。透过历史看未来,今天外国人能对中国制造的重大装备的质量竖起大拇指,相信中国民用产品领域与国外高端产品之间差距的消弭应该也不会太遥远了。

标签 - 地脚螺栓,制造业,品牌塑造,家居用品,重大装备
网站编辑 - 程卫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