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及历史研究成果 应对历史虚无主义

2018年02月06日 14:56:14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 杨艳秋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泛起和蔓延,批评、批判和抵制这一思潮的论著不断推出。这些论著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思想渊源、形成背景、主要观点、具体表现,进行了系统阐述和总结,深刻揭示了历史虚无主义的实质与危害,也提出许多克服、应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方法。笔者在此对历史虚无主义的传播背景予以分析,并提出一些应对措施,希望能够引起读者的思考。

  历史知识社会化

  我们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批判,从它刚刚露头的时候就开始了。然而时至今日,这一思潮却有愈演愈烈之势,这与其传播背景有着密切关系。以往,我们在揭示历史虚无主义产生的背景和根源上做了大量工作,但对于其传播背景还缺少应有的关注。这一点应当引起重视,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当前的历史知识社会化现象对历史虚无主义的传播,产生了一定作用。

  历史知识社会化是历史文化研究的一个特定论域,可以看作历史知识的传播过程。对于社会一般成员来说,历史知识社会化是其个体的历史知识的形成过程。对于一个民族来说,则是指民族的历史文化的传承过程,亦即那些历史方面的知识、态度、价值观和信仰等,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和渠道,一代代延传下来的过程。历史知识的社会化与历史知识的传播紧密相关,可以看作历史知识的最广泛普及。当前,历史知识社会化趋势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其一,历史知识的传播途径多元化,传播主体多样化。历史知识的传播需要载体和媒介,传统的史学传播媒介主要是纸质的平面媒体。当今社会已经进入所谓“后大众传播时代”,除了史学、文学作品等纸质媒介以及学校教育外,互联网、广播、影视等现代媒体,在历史知识社会化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传统的传播方式下,历史知识的传播一般有赖于专业人员。当今历史知识传播的主体则向全社会扩大。现代化传播手段的出现,使得知识信息的获得越来越快捷、方便,非专业人员也可以进行历史知识的二次甚至多次传播,更多地占据历史知识传播的舞台。

  其二,历史知识容量加速增长。由于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当今历史知识的增长超过以往任何时代,历史知识普及成为人类日益重要的社会活动。这反映出人类对历史知识的认识能力不断增强。历史知识的激增对人类社会产生日益深刻的影响,并逐步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个人向完整个人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其三,历史知识向社会加速渗透。当前,历史知识社会化趋势表现为历史知识普及的速度不断加快。由于传播主体的多元化和传播方式的多样化,历史知识向社会的传播达到了惊人的速度,最能说明这个问题的是互联网的出现和推广。网络的普及速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任何一种文化传播途径,从而带动了历史知识的空前传播。

  其四,历史知识社会化表现为历史思想及观念的潜移默化。历史知识在现代社会日益体现出其深刻的思想及观念价值,人们并非单纯地接受和了解历史,而是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历史思想及观念的影响,并用这些思想和观念解释现代生活。例如,和谐发展观念就吸收了中国古代大同观念的精华。

  其五,历史知识社会化进程不可逆转。这一进程已经给现代社会打上了深深的文化烙印,使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从本质上看,历史知识社会化具有自组织性和良性循环的发展机制,是一个不断反馈、不断强化的过程,也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进程。事实上,推进历史知识社会化已经日益成为社会的自觉行为,人们在推进历史知识社会化的进程中受到影响。

  正是在这个背景下,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核心观念才得以通过文学艺术作品、影视、网络等各种渠道,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只有认识到历史知识社会化这一现象,我们才能对历史虚无主义的传播进行更好的把握,并提出有针对性的、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

  从两个环节应对历史虚无主义

  身体力行,敢于澄清和纠正当前历史知识社会化进程中的问题和错误,为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健康发展作出积极有益的贡献,乃是史学工作者的历史使命。通过理论阐释、实证分析等学术性的客观研究,加强对中国近代历史、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国历史发展道路等重大问题的理论研究,同时加强比较研究,鲜明地揭示历史虚无主义对民族和国家的危害,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这一利器,从学理上批判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是我们应对历史虚无主义的一个重要环节。

  不过,仅有上述环节显然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把握另外一个关键环节,即引导社会,用正确的历史观来认识历史。通过这一环节,我们可以向全社会展现我们批判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研究成果,使大众认识到这一思潮的危害。只有把握这一环节,我们才能在应对历史虚无主义问题上去伪存真、去蔽除惑。这一环节是实际操作层面的问题,也是史学知识的普及问题。作为历史知识的重要传播主体,历史研究者应该主动参与历史知识社会化进程。要想做好史学普及工作,就必须有读者群、听众群,否则就只能是空谈。在这方面,前辈学者已经为我们做出了榜样。著名历史学家吴晗先生主张学术研究应该与知识普及相结合,从1959年起,他主编通俗历史读物《中国历史小丛书》和《外国历史小丛书》,此后又主编《中国历史常识》七册。这些著作融学术性、大众性和趣味性于一体,在历史知识读物中独具魅力。由此兴起的史学通俗化浪潮,上承新史学遗风,下启当代讲史人的智慧,在现代史学发展中留下了光辉的一页。当前我们的史学普及,也应当秉承这样的思路。

  历史主义与历史虚无主义的区别,从根本上来讲,是一个认识历史的原则和方法的问题。历史虚无主义的实质性错误,是用不正确的历史观来分析历史,以偏概全,从而违背了历史的客观性原则和历史研究的整体性原则。历史虚无主义的最大危害,在于传递错误的历史观,带来价值观的混乱。因此,在史学普及之时,我们要把历史观、认识历史的原则与方法等基础史学理论的普及工作,提到重要位置上来。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标签 - 历史知识,历史虚无主义,文化传播途径,马克思主义史学,历史读物
网站编辑 - 张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