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共产党抗战的历史虚无主义言论评析

2018年02月06日 15:02:23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 陈元明

  近年来,一些人肆意贬低、矮化中国共产党的抗战贡献,在这一问题上提出了形形色色的历史虚无主义言论,企图否定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削弱群众对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历史合法性认同,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的消极影响。现就其主要观点评析如下。

  一是“共产党抗战时间短,作战范围小”。有人说“除了在抗战的头两年,共产党的军队打过几次抵抗日军的仗,从1939年后就没有打过一场稍微大一点的仗”,而“国民党的战区大,军队多,抗日八年,坚持到底”。其意在说共产党真正抗战的时间短、作战范围小。其实,用全面的观点从抗战的全过程和全局来看共产党的抗战,事实绝非如此。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直至1945年抗战胜利,共产党抗战时间长达14年。判断作战范围不能只看战区大小,而要看实际的作战范围。在局部抗战时期,共产党组织东北抗联在东北地区抗战,抗战范围近100万平方公里,而同期的国民党局限于少数爱国将领“点”和“线”的抗战,缺乏“面”的抗战;在全面抗战时期的相持阶段和反攻阶段,共产党不仅在东北地区继续抗战,而且在华北、华中、华南开辟了十几块较大的抗日根据地,而同期的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实际抗战范围较之防御阶段大为缩小。总之,在抗战的大部分时间内,共产党的实际抗战范围大于国民党。

  二是“共产党抗战动机不纯,躲在后方‘游而不击’,只顾抢地盘,以致坐大,扰乱国军抗战”。这是以前国民党在抗战问题上经常攻击共产党的传统观点,近年来又被一些人拿出来作为“时髦观点”进行炒作。其实,此类观点在逻辑上和事实上都站不住脚。从逻辑上看,共产党的绝大部分根据地都是身处日伪包围、封锁下的“敌后”,而非躲在“后方”,不抗战根本无法生存和发展;从事实上看,共产党发动百团大战,进行艰苦的反扫荡、反清乡、反蚕食斗争,对日伪作战十几万次,绝非“游而不击”。共产党“抢地盘”抢的是日伪军侵占的地盘,而非国民党的地盘,向日伪军收复失地本身就是抗战。共产党在抗战中确实壮大了,但不是消极避战而“坐大”,而是艰苦抗日而“战大”。共产党在局部抗战时期就积极支持东北军马占山部、19路军和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作战,在全面抗战时期参加太原会战,开辟敌后战场,发动百团大战,在战略上积极配合国军抗战,大大减轻了正面战场的压力,绝非扰乱国军抗战。

  三是“共产党投机取巧,净打小仗,不打大仗,消灭敌人数量少”。抗战期间,共产党由于自身装备、后勤等实力所限,与日军差距悬殊,因此在战略上以游击战为主,辅之以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打的小仗较多,大仗较少,但绝非“净打小仗,不打大仗”。百团大战以及后来惨烈的反“扫荡”作战中都有不少规模较大的战役。在14年抗战中,关内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抗日纵队共歼灭日伪军170多万,加上关外东北抗联歼灭的18万日伪军,共产党军队共歼敌180多万,消灭敌人数量并不少。

  四是“共产党只宣传自己的抗战贡献,不宣传国民党的抗战贡献”。其实,无论是在抗战期间还是新中国成立后,共产党都对国民党的抗战贡献进行了多方面的宣传。抗战期间,共产党对东北军马占山部、19路军、29军大刀队等国民党抗日军队和郝梦龄、张自忠、戴安澜等爱国将领的事迹进行了宣传,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还为戴安澜将军写下挽诗、挽词、挽联。新中国成立以来,政府追认许多国民党抗日将领为革命烈士,在从小学到大学的历史教科书中对国民党抗战都有许多正面评述,从20世纪80年代起拍过《血战台儿庄》、《铁血昆仑关》、《七七事变》、《铁血江桥》等多部正面评价国民党抗日的影视剧,举办了许多纪念国民党爱国官兵抗日的活动,并将国民党抗战老兵纳入了国家社保体系。

  总之,对于以上种种关于共产党抗战的历史虚无主义言论,应以历史事实为依据,用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对其进行多方面、多角度的分析和评述,才能逐渐消除其不良影响。

  (作者单位:桂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标签 - 历史合法性,国民党抗战,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评析,历史虚无主义
网站编辑 - 张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