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着你的信仰

——关于无名英雄蔡威烈士采访札记

2018年05月07日 18:57:10
来源: 解放军报 作者: 范江怀

  习主席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强调,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灵魂。回顾党的奋斗历程可以发现,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历经艰难困苦而不断发展壮大,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我们党始终重视思想建党、理论强党,使全党始终保持统一的思想、坚定的意志、协调的行动、强大的战斗力。

  闽东是革命老区,在土地革命时期,是党在南方开辟的最后一块革命根据地,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习主席早年在宁德工作期间,对闽东革命历史文化有着很深的情感。在《摆脱贫困》一书中,他曾深情地对老区人民说,闽东的老区人民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写下了可歌可泣的辉煌历史,无数先烈留给我们用之不尽的宝贵精神财富。

  今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在春暖花开之际,我们走进闽东革命老区,去探寻一位无名英雄的足迹,叩问一名共产党人的崇高信仰。

  有一种信仰叫隐姓埋名

  在红四方面军抵达陕北的前一个月,一位三过草地的红军干部倒在了甘肃岷县一个叫卓坪的小村子里,年仅29岁。

  长征途中,牺牲是经常发生的。但这名红军干部的牺牲,却在红军队伍中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朱德、徐向前、陈昌浩、周纯全、李卓然、傅钟、程世才、李先念、许世友、傅连暲等红军总司令部领导和红四方面军主要领导都赶来为他送葬,做最后的告别。

  逝者是何许人也?

  他,就是红军总司令部第二局局长蔡威。

  用现代流行语来解释说,蔡威是一名不可多得的“听风者”,红军谍报战线的重要人物。

  蔡威在红军作战中到底有多“重要”?与蔡威一道出生入死多年的老战友宋侃夫,有一段令人难忘的回忆:毛主席在延安时曾对他说,红四方面军电台有功劳,在我们困难的时候,特别是四渡赤水和云、贵、川、湘一带遇到困难时,及时提供了情报,使我们比较顺利地克服了困难。

  对于红军长征时的这段历史,国防大学博士生导师徐焰教授做了很深入的研究。他说,红军长征中一次埋伏也没中过,原因就在于国民党军队每一个电令都被红军破译出来了,他们的调动被红军掌握得一清二楚。

  徐向前元帅曾评价说,蔡威同志是一位优秀的红军干部,在破译工作方面是有独特建树的。在艰苦的战争环境里,蔡威搞了很多发明,堪称奇迹——他牺牲前已找到了破译多路国民党军电报的密钥,并无私地用来与同行交流与共享;他处于半昏迷的状态下,躺在担架上还破译了“马家军”的密电。

  蔡威破译密电码有多厉害?他的战友回忆说,蔡威是破译密码的天才,记忆力惊人。一份截获的密电,他有时无需密码本就可以译出来。他常常是边抄报边破译边上报,是一个集“听风者”“看风者”和“捕风者”于一身的谍战奇才。

  红四方面军在反“三路围攻”和“六路围攻”的战役中,以少胜多,总打胜仗。于是,一些红军师长、团长不解,问红四方面军政委陈昌浩:“真神啊!哪来这么准确的情报?”

  陈昌浩神秘地一笑:“我屋里供着一位菩萨呢,敌人准备进攻时,菩萨就会把敌人的出动时间和行动方向告诉我们。”

  后来红军官兵才知道,这尊军中“菩萨”就是蔡威。

  非常不幸,在红军长征结束前夕,患上伤寒的蔡威没能看到中国工农红军的会师,心脏便永远停止了跳动。了解这位谍战奇才的红军官兵无不痛心疾首,扼腕叹息。

  蔡威牺牲后,只留下一份简简单单的履历:

  姓名:蔡威

  职务:红军总司令部第二局局长

  职责:无线电密码破译

  原名:不详

  出生地:不详

  家庭情况:不详

  有无遗嘱:无

  他,破译了谜一般的密电码,也把自己谜一般的身世葬在了红军长征途中的黄土高坡:一个“富二代”,一个从白区走来的经过“特科”训练的知识分子,是靠什么支撑着他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中,走完了自己生命中最光彩的峥嵘岁月?

  有一种信仰叫无问西东

  英雄不朽的,是他的精神和信仰。

  老红军宋侃夫,是与蔡威当年一同在上海党中央特科无线电训练班学习的战友。后来,他们分别从白区来到了鄂豫皖苏区,筹建了红四方面军的第一部红色电台。

  由于工作纪律的特殊性,这对亲如兄弟的战友,竟然相互不知道对方的 “底细”。直到蔡威牺牲了,宋侃夫也不知道蔡威的真实姓名。他只是在平时的闲聊中,得知蔡威是福建人,家庭富裕,有一个不曾谋面的儿子。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随着年岁的增长,蔡威当年的战友宋侃夫、王子纲、肖全夫、徐深吉、陈福初、马文波、李永悌……越发想念他,总觉得心中压着一块大大的石头。

  宋侃夫在回忆录中深情地写到:蔡威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知识分子,参加红军,投身革命,有着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这“信仰”伴随着他走过了短暂又闪光的一生。

  一个共产党人如果没有崇高而坚定的信仰,不可能会拥有强大的革命自觉,也就不可能在生与死、血与火、荣与辱中,把自己锻造成为一把刺向敌人心脏的隐形利剑。

  几位战友有了一个共同的、也是非常迫切的想法:寻找蔡威的家人,不仅是要告慰他的亲人,更重要的是要寻找蔡威走过的信仰之路。

  谁曾想,这个“寻找”比破译密码还难,竟然花了半个世纪。

  就在蔡威的战友们寻找他的家人之时,另一路“人马”——他的家人也在寻找蔡威。

  一百多年前,蔡氏家族在宁德是名门望族,举人、贡生和有七品以上官职者数十众,族有良田千顷,更拥有规模可观的钱庄、当铺、渔行、盐务、粮食等10多种产业,经营遍及八闽,家资巨万。

  蔡威的真名叫蔡泽鏛,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富二代”。蔡威的父亲是一个开明人士,博学多才,读史研政,矢志为国,喜爱“西学”。在父亲的熏陶和影响下,蔡威在老家读私塾期间,不仅接受了儒家经典的熏陶,而且还接受了西学算术和英语的训练,接触了进步思想,这为他的信仰和成为谍战奇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5岁那年,结束了八年私塾学习的蔡威离家外出求学。他先后到福州、宁波、上海上学,聆听过瞿秋白、蔡和森、恽代英、杨贤江、陈望道、叶圣陶、施存统等进步人士和共产党人的演讲和授课。进步的革命思想和风起云涌的革命运动,深刻影响着蔡威这个爱国青年。

  1926年的夏天,年仅19岁的蔡威在上海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7年,被上海党组织派往福建宁德开展工作的蔡威等人被捕。一同被捕的中共福州地委书记方尔灏等7人被杀害。由于蔡威等人的共产党员身份未暴露,再加上家人斥巨资多方营救,在狱中蹲了3个多月的蔡威被保释出狱。

  本来,尝过铁窗滋味的蔡威,完全可以“悬崖勒马”离开组织过安稳日子。但是,数月的牢狱生活不仅没有使蔡威屈服,反而更加坚定了为革命事业奋斗的赤诚之心。

  回老家稍作休整后,蔡威重新回到了上海,找到了党组织,开始了新的地下工作。1931年,蔡威进入党中央的“特科”培训班学习。也就在这一年,隐姓埋名的蔡威与家人彻底断绝了联系,在上海“消失”了。

  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着神州大地之时,两路寻亲的“人马”,终于有了柳暗花明的转机。1982年2月24日,蔡威的老战友徐深吉,在《福建日报》发表了一篇回忆红军长征中蔡威烈士的文章《怀念一位“无名英雄”》。

  看到这篇回忆文章后,两路寻亲 “人马”才机缘巧合地接上了头。其时,蔡威的孙子蔡述波,带着祖父3张年少的照片进京“认亲”。宋侃夫等老战友看到照片后,觉得很像,但由于照片的时间久远,再加上是蔡威青少年时期的照片,一时难以确认。

  老战友马文波,曾经记得蔡威在闲聊中跟他说过,蔡家藏有一把石达开的“青钢宝剑”,这把宝剑应该是认亲的“密钥”。

  蔡述波当然不知道蔡家有一把宝剑。回到老家一问族群里的老人,才知道蔡家果然有一把石达开的“青钢宝剑”。只是这把宝剑早在解放之初,就上交给了福建省博物馆。

  大家上省博物馆一查看,果真有一把石达开的“青钢宝剑”,是蔡家人于1956年上交的。

  至此,一段历经50载的寻亲之旅终于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一个对党一片赤诚之心的共产党人的信仰之路,也完整地呈现在了世人面前。

  1986年7月,徐向前元帅得知宁德将隆重集会纪念红军长征胜利暨蔡威烈士牺牲50周年,欣然题写了六个大字:无名英雄蔡威。

  有一种信仰叫历久弥新

  在蔡述波的心目中,爷爷蔡威的形象有点“模糊”,但他所坚守的信仰却十分清晰。

  蔡述波是蔡威唯一健在的孙子。与记者谈起寻找爷爷的日子,他数度哽咽。

  蔡威唯一的、未曾见过面的儿子蔡作祥,成年之后就开始寻找自己的亲生父亲。由于蔡作祥拿不出父亲是参加革命而失踪的证明,不仅革命烈属的待遇被取消,之后还被戴上了地主的帽子。

  蔡作祥的处境一下子一落千丈,在霞浦县人民银行的工作也没了,被迫举家迁往乡下。因为家里成分不好,蔡述波一度无学可上。即便如此,蔡家也没有丧失对组织的信任,没有怀疑过蔡威的信仰。

  1985年6月,党和政府终于查实了蔡威的身份。身为宁德冷冻厂工人的蔡述波,做的第一件有意义的事就是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党支部在讨论蔡述波入党申请时,有人提出,革命烈士的后代不是理所当然的党员,入党也得像普通工人一样接受党组织的考察和考验。

  蔡述波没有想到这一考察竟然用了8年时间。期间,蔡述波换了两个工作单位。每换一个工作单位,他都向所在的党支部重新递交入党申请书。

  回忆这段入党经历,蔡述波说:批准入党只是一个形式,但我在思想上已经入了党,有了和祖父一样的信仰。

  今年清明,坐落在宁德市蕉城区的“蔡威事迹展陈馆”,像往年一样人流如织,一时间,小小的展陈馆被挤得满满当当。

  在“蔡威事迹展陈馆”门厅两边的墙壁上,挂满了写有各单位名称的教育基地的牌匾。驻宁德地区的部队,几乎都把“蔡威事迹展陈馆”作为部队光荣传统教育的基地。

  李桔洲是海军驻宁德某部部队长,在宁德生活工作了20多年。在光荣传统教育中,给他打下深深烙印的红色基因传承课,就是在“蔡威事迹展陈馆”进行的。由此,他不仅熟读了很多有关蔡威烈士的书籍,对蔡威烈士的敬仰也在他的心里扎下了根。

  担任部队主官后,每年有新兵和新学员来到部队时,李桔洲都要把大家拉到“蔡威事迹展陈馆”进行革命传统教育。除此之外,部队还不定期地邀请蔡威研究会的同志到部队讲课,开展红色基因的传承教育。

  部队驻地是远离市区的一个海岛,条件比较艰苦,困难也比较多。有一个干部探家,由于离家时间太长,寄养在小舅子家的儿子竟然喊他舅舅。回到部队后,这个干部很心塞很委屈,李桔洲就说,蔡威烈士为了革命,连自己亲生的儿子都未曾见过一面,我们虽然不能和家人天天生活在一起,毕竟每年还有团聚的时间。

  李桔洲在官兵面前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心中有信仰,干活才有力量。他常常教育官兵们说,蔡威对事业如果没有坚定的信仰,也就不可能做出那么大的牺牲。

  在部队改革调整之际,很多官兵不得不做出一些牺牲和奉献。李桔洲对记者说,信仰很现实也很具体,面对改革调整,服从组织的分配,勇于担当和坚守,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是有信仰的表现。

  在“蔡威事迹展陈馆”,记者翻开厚厚的留言簿,大家在留言簿中写下最多的话语是:无限忠诚,坚守信仰,忘我奉献,奋发有为。

  蔡述波很欣慰地对记者说,经济发展了,来展陈馆参观的人也多了。这几年宁德市蕉城区的经济发展非常快,近5年GDP增幅在10%左右,与此相对应的是来“蔡威事迹展陈馆”的参观人数也逐年递增。

  退休后的蔡述波有了更多的时间来整理祖父的资料,有很多的学校、部队和企事业单位请他去讲述蔡威烈士的故事。他对自己的儿子,也对年轻的一代说,革命战争年代,很多革命者是因为被压迫被剥削才投身革命,才有了共产主义的信仰;现在经济发展了,我们也不再贫穷了,但我们的国家和民族要走进世界舞台中央,仍然不能缺少信仰。

  清明这一天,近200名小学生在“蔡威事迹展陈馆”举行“弘扬蔡威精神,争做新时代好队员”的主题活动。孩子们深情地大声朗诵着诗歌《等你》,稚嫩的嗓音久久回荡在革命老区宁静的天空:

  问沧海问桑田

  问远山问近水

  你是否还在长征路上

  听风吼雪吟看冬去春归

  天下还有谁的生命

  这般铸就不朽的丰碑

  啊等你等你

  故乡在等你

  共和国在等你

  哪怕是地老天荒也要等到你

  啊多情儿女神采飞

  赴你英雄会

标签 - 蔡威,信仰,思想建党,杨贤江
网站编辑 - 张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