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看望凉山地区群众并主持召开脱贫攻坚座谈会 心系人民彰显不变初心网络助力决战脱贫攻坚

2018年05月22日 13:42:40
来源: 《网络传播》 作者:

  “新年之际,我最牵挂的还是困难群众,他们吃得怎么样、住得怎么样,能不能过好新年、过好春节。”春节,中国人心中最温暖的节日,牵动着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而每一个贫困家庭的春节,则牵动着习近平总书记的心。

  2月10日至13日,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农历春节来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赴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成都市等地,看望慰问各族干部群众。拉家常、问冷暖,听民声、解民意……在总书记的心里,最惦念的是困难群众,最关切的是百姓生活。

  “我们搞社会主义,就是要让各族人民都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全面小康路上不能忘记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家庭。”考察期间,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为打赢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战把脉定向,“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存在的绝对贫困问题,将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文/ 本刊编辑部手里历史性地得到解决。这是我们人生之大幸。让我们共同努力,一起来完成这项对中华民族、对整个人类都具有重大意义的伟业。只要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齐心协力、顽强奋斗,脱贫攻坚战一定能够打好打赢。”

  人民情怀: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沿着崎岖山路,在大凉山腹地一一走访贫困户,“看到大家日子一天天好起来,心里十分欣慰”;在阿坝州汶川县映秀镇,实地察看灾后恢复重建及发展情况,勉励“把人民家园建设得更加美好”;在成都市郫都区唐昌街道战旗村,和乡亲们一起喜迎新春,动情地表示“我是人民的勤务员”…… 亲切的问候、动人的场景、感人的画面,让人们深切感受到大国领袖的人民情怀。

  从曾经“瘠苦甲于天下”的甘肃定西,到千里冰封的内蒙古大草原,从雪沃纵横的张北草原,到山路崎岖的大凉山腹地……连续六年,在最重要传统节日—— 春节来临时走进困难群众中,已成为习近平总书记的活动惯例。“只要还有一家一户乃至一个人没有解决基本生活问题,我们就不能安之若素”。怀着一颗忧民、爱民、惠民之心,多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多到发展最困难的地方去,这是一种至真至诚的人民情怀。

  “习近平主席历年的新年贺词,人民、改革、发展是反复出现的高频词;而3万多字的十九大报告,更有200多处强调‘人民’。”《人民日报》2月14日刊登评论文章《人民情怀彰显不变初心》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是在“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的郑重承诺里,在“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的自我要求中,一步步变为现实。《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总书记把情义看得像山一样重》《“人民的勤务员”彰显最温暖的初心》……各大网络媒体纷纷以“总书记的人民情怀”为题进行系列解读,微视频、条漫、评论等多种报道手段掀起网上宣传声势,发挥了主流舆论影响力。

  人民网人民电视推出系列微视频,《总书记为我们细算增收账》《总书记始终惦念咱老区人》等作品重访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过的地方、慰问过的困难群众,和他们一起回忆温暖的画面,畅想幸福的生活。

  新华网推出系列网评,其中《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一文称,“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以厚民生为本。”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与人民同甘苦共命运,是习近平总书记执政理念中的核心思想。央视网把习近平总书记调研过程中的一个个感人细节,配以音乐和背景资料,制作成时长两三分钟的微视频,一经发布就迅速在网络上广泛传播。习近平总书记的考察调研也引起外媒的极大关注,希腊希中网2月14日刊发题为《习近平四川行细节感人至深》的报道称,中共十八大以来的五年多里,作为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的习近平已经50多次到基层调研。普通中国人的生活状况是他最关心、也是最用心的。以人民为中心,这是习近平鲜明的执政理念—— 这在全球任何执政党和政府领导人中,恐怕绝无仅有。

  脱贫攻坚:充分发挥互联网的助推作用

  从西昌出发前往大凉山腹地,乘车往返4个多小时,走到最贫困的地方,与村民代表、驻村扶贫工作队座谈交流,结合当地特点给村民们支招致富路,这次大凉山之行让人们再次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深深的扶贫情结。天地之大,黎元为先。带领一个13亿多人口的大国战胜贫困、实现小康,这是人类历史上亘古未有的壮举,也是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向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

  “中国在减贫领域为其他国家树立了榜样。”联合国粮农组织减贫项目官员安娜·坎波斯表示,“中国在减贫领域取得巨大成果是因为政府始终把扶贫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并且在扶贫方面有清晰的目标。”

  中国的减贫成就世界瞩目。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7亿多人摆脱贫困;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6000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10.2%下降到4%以下,在世界上赢得广泛赞誉。党的十九大提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

  扶贫济困,网络先行。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更需网络助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实施网络扶贫行动,充分发挥互联网在助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让更多困难群众用上互联网,让农产品通过互联网走出乡村,让山沟里的孩子也能接受优质教育。2月12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成都市郫都区唐昌街道战旗村。在“精彩战旗”特色产业在线服务大厅,习近平总书记仔细观看了“互联网+共享农业”互动种养平台,鼓励村民用好互联网、打开产销路子。

  2016年10月,中央网信办制定《网络扶贫行动计划》,通过实施网络扶贫行动,深入推进网络覆盖、农村电商、网络扶智、信息服务、网络公益五大工程,有力推动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互联网精准扶贫”论坛上,还针对四川省凉山州、云南省怒江州、甘肃省临夏州等地区,启动了互联网企业与深度贫困地区的结对帮扶活动,聚力攻克深度贫困地区的脱贫任务。

  2月12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成都市主持召开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时指出,“脱贫攻坚面临的困难挑战依然巨大,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依然不少。今后3年要实现脱贫3000多万人,压力不小,难度不小,而且越往后遇到的越是难啃的硬骨头。”通过“互联网+”来啃下精准脱贫的硬骨头,从而实现全面小康,这是具有情怀的中国梦想,也是充满智慧的中国方略。

  数字红利:让亿万人民有更多获得感

  四川凉山州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集区,也是全国连片深度贫困地区之一。2017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四川代表团审议时,特别提到了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的“悬崖村”。此次,习近平总书记特意把凉山之行安排在党的十九大之后、春节前夕,既作为考察脱贫攻坚的第一站,又作为春节慰问的重要活动。

  “悬崖村”坐落在海拔626米至1600米的山坳中。以前,村民出村进村,需要攀爬落差800米的悬崖、走过12级218步藤梯。而藤梯是居住在此的彝族同胞与外界保持联系的唯一通道。2016年11月19日,2556级钢梯工程竣工,孩子们首次攀爬新天梯,安全回到“悬崖村”。

  “悬崖村”之前一直靠光伏工程供电,仅能满足照明、看电视、手机充电等,农产品加工、旅游开发等项目没有稳定的电力作支撑,成为制约当地脱贫致富的最大难题。

  2017年12月28日下午2时,在凉山州昭觉县阿土列尔村的“悬崖村”下,四川能投集团举行了“悬崖村”电网建设改造升级工程竣工仪式,历经98天的艰苦施工,“悬崖村”村民用电困难的情况成为历史,电压不稳的情况得到了彻底解决。

  “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是我们的短板。要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农村互联网建设步伐,扩大光纤网、宽带网在农村的有效覆盖。”2017年6月23日,通信铁塔在阿土勒尔村建成,盼了10年,“悬崖村”终于有通信信号了。同一时间,互联网也正式接入,打开了村民和外界连通的另一条通道。

  在信息时代,不让贫困地区群众掉队,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不能在使用互联网上掉队。网络接通以来,“悬崖村”的年轻人里产生了第一批“网红”,今年22岁的杨阳就是其中一员。他现在每天通过直播平台向网友们介绍自己的家乡。开通直播3个月,在快手App上已有6.9万粉丝。

  除了介绍自己的家乡,杨阳还把土特产货架搬到了直播视频里。未接通网络时,“悬崖村”的农产品很难卖出去,价格也被压得很低。现在通过直播平台推销,四五天就能卖掉40公斤蜂蜜。以往,杨阳全家年收入是5000元,而今年仅蜂蜜就挣了1万多元。

  开拓农村互联网应用市场,弥合数字鸿沟,让数字红利充分释放,今天的“悬崖村”,是被互联网带来改变的乡村的一个缩影。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网信工作座谈会上所言,网信事业要发展,必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一个重要观点。要适应人民期待和需求,加快信息化服务普及,降低应用成本,为老百姓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信息服务,让亿万人民在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上有更多获得感。

标签 - 悬崖村,张北草原,助攻,人民日报,视频
网站编辑 - 赵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