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故乡的“马克思热”

2018年06月11日 11:09:39
来源: 文汇报 作者:

  2018年5月5日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德国边境小城特里尔是马克思的家乡。事实上,特里尔从去年起便已预热纪念活动。笔者去年在德期间,利用德国国定假期专程从波恩赴特里尔,彼时的激动心情,想必同马克思当年从特里尔赴波恩求学时是相似的。

  特里尔隶属德国莱茵兰-普法尔茨州,位于德国西部边陲,与法国、卢森堡邻接,坐落在被称为“德意志母亲河”的摩泽尔河畔,艾费尔山环绕,周边除密布森林外,多有满坡葡萄园。这里是全球纬度最高的葡萄种植区,所产葡萄食之酸涩,却是制酒佳料,故自中世纪以来便是闻名遐迩的葡萄酒酿造地,这让曾做过几年品酒师的笔者欣喜若狂。特里尔人口仅十万,却是德国历史最为悠久的城市之一,曾是西罗马帝国的首都之一,有“第二罗马”之誉。而马克思的诞生赋予这个小城更多的政治、社会、历史意义。这从2006年特里尔居民选举马克思为“城市历史上最重要的人物”可见一斑。

  从特里尔火车站出来,我在当地人的帮助下坐上了1路公交车。司机一见我是中国人,就明了我的目的地,见我对德语报站还不是很习惯,便在到达KarlMarxHaus(马克思故居)站时善意地提醒我下车。马克思故居坐落在布吕肯街10号,是一座灰白色的三层楼房,淡黄的粉墙、棕色的门楣和窗沿、乳白色的窗扉,是当时德国莱茵地区的典型建筑,始建于1727年。1818年,马克思的父亲亨利希·马克思律师租用了这所房子。同年5月5日,马克思诞生在这里。当年,楼上是马克思一家的住室,楼下是律师事务所。1928年,德国社会民主党以近10万帝国马克从私人手中买下了这座当时已改为铁器店的马克思故居。1933年,德国纳粹上台,故居被没收,文物遭洗劫一空。直到1947年5月5日,马克思故居被辟为纪念馆开放。

  马克思故居系统地展示了他一生的主要活动和业绩。纪念馆的第一层有四个展室,分别为接待室、问讯处、专题展览馆以及电视录像放映室,其中展有马克思的出生证书、与燕妮的结婚盟约和结婚证书、英文死亡证书等。第二层第一展馆墙上挂着许多照片、文件、手稿,玻璃展台里陈列着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许多著作和有关的历史资料,其中包括马克思的毕业论文、博士证书等。第二展室介绍的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从建立友谊到逝世这段时期的情况。第四、五、六室介绍了马、恩与同时代革命家们的交往,建立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一国际,各国工人政党和德国社会民主党的历史。在第五展室里陈列着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全身铜像。他们肩并肩地站在一起,深邃的眼神凝视着前方。故居第三层第一展室介绍了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理论,玻璃橱里陈列着《共产党宣言》的各种版本,其中包括陈望道根据日文版翻译的最早的中文版《共产党宣言》;第二展室陈列着马克思的《资本论》;第三展室收集了马克思许多著作的第一版,马、恩照片原版,手稿,赠给友人的书籍等。

  可以说,马克思故居是一处真正的国际性博物馆。除德国教师带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以外,我还接触到了法国、比利时、意大利、波兰、瑞典等国游客。不过,GDP的主要贡献者当属中国游客,其中又以五六十岁年龄段人群为主体。据特里尔旅游局官员称,每年造访马克思故居的国际游客中,中国游客占四到五成,这使得会说中文成为了纪念馆馆员的必备技能之一。进入展馆时,馆员就热情招呼道“不到特里尔,不算到德国。欢迎光临,成年人票价10欧元,学生票5欧元”。“马克思热”直接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除了门票以外,旅游纪念品也广受追捧。除了书籍、圆珠笔、马克杯、纪念徽章外,还有一款“马克思葡萄酒”(酒瓶上饰有马克思头像)成为网红产品。

  马克思是特里尔的,更是世界的。正值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之际,电影《青年马克思》在全球同步上映。电影中,我们看到了一个为了研读李嘉图著作而在图书馆勤学英语的好学青年,一个为了养活燕妮和幼子而身兼多份工的丈夫,一个因为挚友恩格斯一句“你可以回特里尔生十个孩子过安逸生活”而奋起撰写《共产党宣言》的革命家。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马克思的这句至理名言至今镌刻在柏林洪堡大学主楼大厅的大理石上以及马克思故居的底楼大厅,教导着前来瞻仰的各国人民,催人奋进。正如德国前总理勃兰特所言,“马克思一生努力追求自由和人类解放。”这种自由是电影里马克思和恩格斯为之干杯的思想之自由。是的,马克思尽管囊中羞涩,只能抽最廉价的雪茄,但他却有最富有的铠甲,铠甲即其思想。

标签 - 马克思诞辰200周年,马克思家乡,青年马克思
网站编辑 - 张芯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