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民并肩战太行

2018年08月01日 17:03:46
来源: 山西日报 作者: 刘瑞强 范非

  历史回放

  八路军总部在山西

  1937年9月中旬,朱德总司令率八路军总部机关及129师,继115师、120师之后,由陕西省韩城县芝川镇东渡黄河,奔赴华北抗日前线。总部领导人由侯马乘火车,经太原于9月23日抵达五台县南茹村,在此指挥3个师取得首战平型关、雁门关伏击战、夜袭阳明堡机场等战斗的胜利。随着战争形势的变化,八路军总部由晋北南下,到达洪洞。1938年2月起直到1945年抗战胜利,八路军总部转战太行山区,先后驻扎沁县、屯留、潞城、武乡、辽县(后易名左权)等地。在此期间,指挥八路军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创建抗日根据地,反“扫荡”“蚕食”,打退国民党顽固派的频繁进攻,带领广大军民开展大生产运动。八年抗战,艰苦卓绝,朱德、彭德怀率领八路军总部,在山西尤其是太行山区,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指挥华北军民浴血奋战,为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

  尘封往事

  “小难民”变身小八路

  1942年冬的一天,在八路军总部驻地麻田镇附近的军寨村,总部警卫连的几个战士抓到了一个14岁的男孩,以“嫌疑分子”押回连部。彭副总司令闻讯,匆匆赶到警卫连。可是,眼前的这个少年衣不蔽体、鞋不裹脚、瘦骨嶙峋,彭德怀便对在场的警卫连干部战士说,看样子他不可能是坏人,要解除对他的怀疑。

  彭总亲切地问那小孩:“小鬼,你是哪里人,叫什么名字,为什么跑到这里来?”那小孩低着头一声不吭,眼泪却簌簌往下掉。“别害怕,我们是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是咱们穷人的子弟兵,有话就说吧,我们为你做主。”听到有人为他做主,小孩才道出了自己的遭遇。原来,小孩名叫贾世宏,家住县城,为摆脱日军蹂躏,奶奶和大爷领着他,牵着两头毛驴,冒着生命危险,冲出敌人封锁线,欲奔麻田。孰料,中途被汉奸抢走了一头毛驴。身体本来极度虚弱的奶奶和大爷,经此一难,饥寒交迫,不幸死于途中。次日,另一头毛驴也冻死了。他决心到麻田参加八路军,为奶奶、大爷报仇,遂独身一人沿路乞讨,不想被警卫连战士以“嫌疑分子”押到总部。

  听了贾世宏的诉说,彭总不禁义愤填膺。他说,我们一定要打败日本帝国主义,为中国人民报仇!彭总当即命一战士将自己的一身军装拿来给贾世宏穿上,并拍着贾世宏的肩头说:“小难民,从今天起你就是一名小八路了。”从那以后,贾世宏就参加了革命工作,成为一名小战士。

  红色记忆

  “远望春光镇日阴,太行高耸气森森。忠肝不洒中原泪,壮志坚持北伐心。百战新师惊贼胆,三年苦斗献吾身。从来燕赵多豪杰,驱逐倭儿共一樽。”1939年春,抗战进入第3个年头,驱逐日寇,夺取抗战胜利,收复祖国大好河山,身为八路军总司令的朱德满怀雄心壮志和必胜信念。

  其时,朱总司令正率八路军总部驻扎在位于潞城县西部边缘的一个秀丽山村——北村。1938年10月25日,八路军总部挺进太行山后,第一次在此长期驻扎,时间长达256天。“吃水不忘挖井人,翻身不忘八路军。”20世纪80年代,北村人民自动筹集资金近5万元,修复了八路军总部旧址,办起了八路军总部北村纪念馆。

  7月16日上午,从潞城市出发,记者驱车来到红色北村。村中心的位置建有朱德广场,一尊朱德总司令策马扬鞭伫立太行的巨大雕塑屹立在广场中央。北村人民对曾经战斗生活在此的一代伟人的敬仰之情由此可见一斑。

  八路军总部北村旧址原是一位开明绅士家的四合院,建筑古朴典雅。当年,朱德、彭德怀、左权曾在这里工作生活,留下光辉足迹。东房外墙上一道斑驳的裂纹便是佐证,它与左权当年在屋下留念照片上的裂纹完全吻合。1939年4月,也就是在这里,经朱总司令撮合,34岁的左权副参谋长与刘志兰结为伉俪,在艰苦的战争岁月里,匆忙步入了婚姻殿堂。

  “八路军总部驻北村的那个时期,正是日军疯狂‘扫荡’,顽伪军实行经济封锁,敌后军民极端困难的时期。”八路军总部北村纪念馆馆长郭建堂满怀深情地向记者介绍:“为减轻人民负担,解决敌后军民的经济困难,1939年春,八路军总部各机关和北村人民一起开展生产自救。”朱彭总副司令号召广大军民一致努力,发扬艰苦奋斗传统,拿起锄头开荒种地。他们身体力行,带领总部机关人员,到北村南山坡开荒种地。

  位于武乡县的八路军太行纪念馆,一张张历史照片、一件件抗战实物,都彰显着八路军浴血奋战的光辉历史。一张八路军发展壮大的统计图显示,八路军由1937年抗战初期的8万人,发展到了1945年的102万人。“八路军的发展壮大,与山西青年一批又一批的参军热潮密不可分。八年抗战,山西各地参加八路军的热血青年达60余万之众。”八路军太行纪念馆研究部主任郝雪廷表示:“然而,在弹粮缺乏、军费甚少的战争年代,八路军的生存壮大,更离不开根据地军民团结一致,生产自救,开展大生产运动,它为抗战取得最终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位于武乡县城东45公里的砖壁村,处于崇山峻岭之中,三面临崖,一面靠山,地势险要,易守难攻。1939年7月15日至1942年6月17日,八路军总部曾多次进驻这里,在此指挥了震惊中外的百团大战。1939年10月11日,总部移驻王家峪,一所普通的农家院落一时成为华北各抗日根据地的心脏。

  7月14日午时,一场暴雨倾泻山间。待雨渐歇,在武乡八路军总部旧址纪念馆原馆长王照骞的带领下,记者先后走进八路军总部砖壁、王家峪旧址。砖壁旧址院内,彭副总司令当年栽植的“将军榆”,如今高大挺拔、枝繁叶茂。王家峪旧址内,解说员向参观者们深情诉说着朱总司令与“红星杨”的传奇故事。

  朱总司令经常鼓励群众说,只要军民团结,坚持持久抗战,坚持统一战线,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中国人民。1940年春,旱情严重,朱彭总副司令便组织总部机关和警卫连战士帮助群众担水点种。“拿起枪是子弟兵,放下枪是老百姓。”为打破日伪顽的经济封锁,解决根据地的各种困难,朱总司令和总部其他首长带领总部机关和129师部队,在作战之余开荒种地,生产自救。

  巍巍武军山,清清漳河水。“百团大战”后的1941年,八路军总部转移至辽县(今左权县)武军寺、麻田一带。因敌人实施“三光政策”,加上灾荒、瘟疫蔓延,根据地军民处境更加艰难。对此,八路军广泛动员,在敌后根据地迅速开展起了一个个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高粱举起红缨枪,豆角把子弹推上膛,玉米秆抡起手榴弹,山药蛋撒下地雷网,鬼子胆敢来侵犯,叫他乖乖见阎王……”一首在太行山上广为传唱的歌谣,是当时广大军民喜获丰收的真实写照。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八年抗战,八路军非但没有被困死、饿死在太行山上,反而依靠根据地群众不断发展壮大,一次次与敌展开顽强战斗,最终驱逐日寇,迎来了民族的自由与解放。

标签 - 1941年,八路军总司令,百团大战,扫荡,彭德怀
网站编辑 - 张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