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江东岸艺术撩人,文化天际线风景无边

2018年09月11日 15:24:27
来源: 文汇报 作者: 记者 王彦

  ———导航,请定位上海博物馆。

  ———浦西还是浦东?

  可见的未来,可能的对话。

  此情此景的最早畅想者是杨志刚———上海博物馆馆长。还是在上博东馆在浦东花木地块打下第一根桩之前,他就表露心迹:“以后来上海打车,‘的哥’会告诉你上博有两馆,两馆各有千秋。”

  岂止是上海博物馆,上海图书馆也有东西各一馆。随着上海市重大文化体育设施一次次刷新建设时间表,上海的文化资源、文艺活动渐渐不再“单边起舞”:浦西的上音歌剧院计划明年开台,浦东世博文化公园内的上海大歌剧院也已收到不少设计方案;徐家汇的“上剧场”在中小剧场里做出了品牌,浦东即墨路直走到江边,老船厂1862时尚艺术中心的独特气质呼之欲出;2017年9月底程十发美术馆在虹桥路开工建设的同时,小陆家嘴寸土寸金的地方,最后一块沿江空地留给了浦东美术馆……

  “上海文化”这张金名片,浦西丰富着A面,B面浦东亦奋笔疾书。曾说“夜浦东”留不住人,曾说为看一场戏要过一条江。现在,老观念更新了。夜色下的浦东灯光璀璨,艺术之光会照亮沿途;看一场戏或许依然要越过黄浦江,只是方向可能调转。

  上海的文化天际线已然无边光景一时新。同一天,去浦西看场芭蕾,还是到浦东听场歌剧,这是个问题。

  ———编者

  下一站,上海科技馆站,请乘客提前做好准备,每个出口都能通往文化地标

  青年作家滕肖澜1990年之前住在浦东,她后来把儿时记忆写进书里:“……还是个冷僻的地方。讲起来也算是上海,却更像是续弦进门时身后跟着的小拖油瓶,羞羞答答可怜巴巴,也不甚起眼……”旧居早消弭在了时间里,那条路名却是保存至今:花园石桥路。这是陆家嘴中心地带有着文艺范儿名字的马路。从老浦东到浦东新区,从未更名的路不多。与周遭改为陆家嘴环路的烂泥渡路相比,“花园石桥”四个字实在卓尔不凡,素雅里透着小小遐思。于是,它在改天换地里留了下来。

  这份小遐思后来越见浓郁。花园石桥路四五公里开外,浦东新区建设者们把他们对于美好生活的企望、祝福,凝结在了那片透着幸福感的区域里———丁香、迎春、合欢、玉兰、梅花……一种花命名一条路,是为花木地块。1998年,位于人民广场的上海大剧院开台演出,轰动了一座城。陆续搬到浦东世纪公园边的居民们开始遥想,要是能在这些鸟语花香的路上遇见诗情画意,那该多好。彼时的他们未必敢想象,自己脚下将是一片文化高地。

  去年8月,上海市政府公布了新一批市级重大文化体育设施建设规划表,浦东占了三项:上海博物馆东馆、上海图书馆东馆、世博文化公园。紧接着,新区政府亮出区一级的三项新建、改扩建重点文化设施,浦东群艺馆新馆、浦东青少年活动中心、浦东美术馆。“三大三小”六处崭新文化地标,除了世博文化公园和浦东美术馆,其余都落子花木。加上已有的上海科技馆、东方艺术中心以及目前全上海体量最大的区级公共图书馆浦东图书馆,谁还记得,20年前的“奢望”;谁还记得,哪怕五年前,许多人对于“在浦东复制一个人民广场文化聚集区”,还抱着审慎的乐观。

  到2020年,地铁二号线由西往东从人民广场途经陆家嘴飞奔而来时,兴许会有人这样嘟哝———下一站,上海科技馆站,请有“选择困难症”的乘客提前做好准备。因为每个出口都通往文化地标,每座文化地标里都能让人忘记时间。

  再扩大些范围,八号线连着中华艺术宫、梅赛德斯-奔驰文化中心;四号线站台距离老船厂1862时尚中心不过举步之间;七号、十一号、十三号线都可能通往世博文化公园;十六号线直往凭海临风处开去,滴水湖地铁站静候世界建筑面积最大的天文馆……可期的未来,遍布浦东新区的十条轨交,每一条都会引向心灵的休憩站、智慧的发动机。

  有些事情,写下第一笔时就预订了将来。2004年最后一天,有着蝴蝶兰造型的东方艺术中心以一场试运营音乐会辞旧迎新。浦东新区的居民奔走相告,丁香路上,“蝴蝶兰”开了。2005年11月,东艺策划主办了柏林爱乐乐团首次访沪音乐会,一举成名。十多年来,老浦东们在公益票、艺术普及课的推动下,走进古典乐堂;全城的专业乐迷们,习惯了“听交响到东方”。十多年来,世界上排名前20位的交响乐团,除个别不进行国际巡演的,都已成为丁香路座上宾。甚至,交响乐名家名团来浦东演出的数量已超过浦西。

  20世纪最伟大的小提琴家之一伊扎克·帕尔曼来过五次浦东,今年他还会来第六次。在他眼里,“这里的音乐厅总是生气勃勃”。

  浦江两岸绝非文化生态的“楚河汉界”。相反,她们“东成西就”,共同涵养着一座人文之城

  浦东的场馆落成后,浦西老馆怎么办?未来浦东的演出场所个顶个高大上,浦西老剧院们怎么办?类似疑惑在一项项新建场馆公布“使用说明书”后,应该可以烟消云散。

  上海图书馆在淮海路边已陪伴了读者20余年。尽管8.3万平方米的建筑面积彼时在全国数一数二,但供读者直接使用的仅一万多平方米。整个建筑超七成空间属于书库。时间推移,读者需求不断扩容,上图的馆舍日益捉襟见肘。2015年至2017年,上图的到馆人次都在320万以上,全年图书流通量都超过纽约三大公共图书馆的总和。对标世界著名城市的上海,其市级图书馆却无法提供国际通行的大开间藏阅一体空间,新建东馆显得必要且紧要。

  按规划,上图东馆将以阅读人群和阅读目的划分不同主题馆,陈列图书、增加多媒体设备,更打开读者体验、交流、分享的第三空间。与此同时,淮海路馆舍里深藏不露的家谱、碑帖、名人手稿、藏书票、老唱片等上图特色宝贝,都会在东馆拥有一席之地,还是能与读者常相见的一席之地。

  老馆支援东馆馆藏,东馆的开放则成就老馆的功能升级。升级后的淮海路馆舍将是专业型、研究型的读者乐园,而东馆会是大众化、体验式阅读的热土。

  与上图淮海路馆舍“年岁”相仿,位于人民广场的上海博物馆现有馆舍也在风雨里伫立了20多年。而上博的建筑面积更小,才3.9万平方米,远远跟不上近年来民间掀起的文博热。东馆建成后,上博的101万余件文物有了更多机缘被看见,风雨无阻的人民广场旧馆舍则有了余地分批“体检”。

  物理空间上互为补充,上博两馆的展陈内容更有相对侧重。顺着藏品路线,浦西馆保留目前以青铜、陶瓷为主的经典展示,东馆着力书画和工艺藏品;以设计论,浦西馆根据文物材质设置十个常设展,而东馆展览则会跳脱材质分类,以破常规的展陈设计来讲述中国故事。

  从大众需求出发,从时代需求出发,仍在不断完善方案的上海大歌剧院,亦折射着如此考量。现在的上海演出市场里,歌剧还属小众。但未来人们的文化素养会对城市文化设施提出怎样的要求?或许,30年乃至更久之后,浦江两岸的市民会感恩今天的远见。

  一条黄浦江隔开浦江两岸,但浦西浦东绝非文化生态上的“楚河汉界”。相反,她们彼此扶持,“东成西就”,共同涵养着一座人文之城。

  上海音乐学院艺术管理系主任林宏鸣此前担任东方艺术中心总经理13年之久。眼下,他正参与上海大歌剧院的筹建工作。在他看来,浦东已从“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套房”“经济向东流,文化向西走”走到了“逐步缩小浦江两岸文化发展不平衡和浦东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的阶段。在上海打造“四个品牌”的大背景下,多个标志性的重要文化项目集中落户浦东,将从战略上彻底改变整个上海的文化生态。而上海大歌剧院的定位决定了,它瞄准的绝不仅仅是浦江东岸,而是要努力成为承载上海城市文化客厅功能的新剧院,亚洲演艺之都的新标志,推动中国民族歌剧创作演出的新平台,直至世界歌剧艺术发展的新高地。

  明天,徜徉于浦江两岸的文化天际线下,人文之城会温暖往来人的胸怀。

  记者手记

  这是一场赛跑

  如今再谈论25年前费城交响乐团的来沪演出,许多上海音乐界人士会赧颜:那是一场在体育馆里将就的交响音乐会。

  如今再回首20年前的上海国际艺术节,很多浦东市民会唏嘘:那届艺术节总共56台节目,无一在浦东上演。

  如今再翻查16年前的上海国际电影节报道,见惯世面的记者们也许不会相信:直到21世纪,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展映活动才第一次来到浦东。

  欣赏高雅艺术要过江,看戏剧要过江,就连观看“首轮电影”也要过江,曾经是多少家住浦东市民心头的缺憾。2002年,88层金茂大厦竣工,世纪大道业已通车。市民们一边感慨欣欣向荣的浦东每建一幢楼、修一条路,都是魅力新景点,一边也在不断追问,浦东除了景观还有什么?

  曾经,浦东的文化设施建设,跑不赢大众需求。在满足了衣食无忧后,他们更期待精神宜居。在国内外领略过一流的艺术宝藏后,住在这里的人们更期待家门口有座殿堂能够盛放文艺的灵魂。

  从2004年东方艺术中心建成,到2017年一批位于浦东的新设施集体亮出概念图,浦东的文化建设安上了加速器。但只要看远些便会知道,一切未有尽头。目前,浦东新区有1200多平方公里、550多万常住人口,已排上日程表的文化设施只是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其中一程。当浦东的创新发展迈入继往开来的重要时期,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比以往任何时候更显迫切。当浦东向全球人才伸出橄榄枝,推动人才引得进、留得住,文化艺术的魅力比以往任何时候更能显出核心竞争力。而设施恰是文化的容器。有了殿堂,艺术的灵魂才不必到处流浪,亲近文艺的心才能熨帖安稳。

  这是一场赛跑。浦东的文化设施建设,要同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赛跑,也要同浦东开发开放一路同行。

 

标签 - 文化公园,天际线,艺术发展,艺术管理,浦江两岸
网站编辑 - 王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