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呼唤大国国防

2018年09月19日 17:26:52
来源: 解放军报 作者: 董栓柱

  9月15日是我国第18个全民国防教育日,全国各地围绕“传承红色基因,汇聚强军力量”这一主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营造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推动全民国防教育深入普及,进一步增强民众的国防观念和国防自信,凝聚了强国强军共识。——编 者

  强军重在塑造军魂,固国要在教育国民。意大利政治哲学家马基雅维利曾说过:“造就最强大国家的首要条件不在于造枪炮,而在于造就其国民的坚定信仰。”这里说的“坚定信仰”实质上就是国民坚定的国防意识。强国需要先强心。在我国由大向强发展的关键发展阶段,开展全民国防教育的要义就在于培养国民的大国国防意识,筑起托举民族复兴的精神长城。

  国家越发展,社会越进步,越需要筑牢国防安全的围墙。一个国家会因经济富裕而受人羡慕,却不一定会因此而赢得尊重,更不一定会因此而带来安全。相反,如果缺少忧患意识和捍卫自身发展成果的能力,和平的花与发展的果难免会被“风吹雨打去”。两宋时期,经济在当时虽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却是富而不强,“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最终在强虏面前先后上演了“靖康之耻”和“崖山跳海”的历史悲剧。两宋的教训告诉人们,守护和平的花与发展的果,必须时刻砥砺胜战止战的刀锋,筑牢捍卫安全发展的基石。

  一个国家真正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屹立,离不开深入到全体国民心灵中的关心国防、崇军尚武的社会氛围。莫斯科红场烈士墓上,镌刻着这样的铭文——没有人会忘记,没有人会被忘记。许多俄罗斯年轻人婚礼仪式之一,就是向无名烈士墓敬献鲜花。俄罗斯历经坎坷,能顶住巨大压力在国际社会纵横捭阖,靠的就是“战斗民族”拥有的不屈不挠精神特质。犹太民族在饱受千年磨难之后,最终挺立于对手环伺的中东,成为不可轻视的地区强国,靠的是对“马萨达再也不会陷落”这一精神城堡的坚守。

  中华民族走出近代以来的屈辱磨难,实现从“站起来”到“强起来”的涅槃重生,见证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民族进取精神的复苏振兴。“站起来”包含中华民族在信念、意志和行动能力上,摆脱了近代以来故步自封、一盘散沙的弱势心态,建立起了扛住一切压力、打败一切外来侵略者的强大民族自信。“强起来”则包含着中华民族从“振邦救国”走向“复兴强国”、从“力胜”走向“心胜”、从“独善其身”走向“兼济天下”的强者胸怀,实现了昂扬民族精神和宽广大国情怀相互交融的精神飞跃。

  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上,需要进一步涵养大国国民意识,厚植与大国地位相适应的国防观念。法国历史学家托克维尔指出,大国“注定要创造伟大和永恒,同时承担责任与痛苦”。这个“责任与痛苦”,对应的就是中国自古倡导的“兼济天下”的博大情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的使命忧患。今天的中国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的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前所未有地具有实现这一目标的能力和信心。前景十分光明,挑战也十分严峻。克服和平积弊,常怀使命忧患,必须在物质水平日渐丰裕发达的基础上,筑牢支撑国家长治久安的国防基石。

  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唯有强化大国国防,方能从容应对风险挑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我们要高度警惕有人故意在我们前进的道路上制造压力风险、设置暗礁陷阱。何惧鬼魅再作孽,策马待命箭在弓。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只有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才能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天下并不太平,和平需要保卫。新时代呼唤大国国防。建设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中国坚持和平发展,致力于与世界各国人民一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然而,在“丛林法则”、强权政治依然大行其道的今天,中国必须要有战略定力,必须要打造过硬的钢筋铁骨,加快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维护世界和平提供战略支撑。

标签 - 国防意识,大国地位,兼济天下,中华民族,国防安全
网站编辑 - 张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