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创造新时代属于人民的美好生活

唐洲雁 张勇来源: 光明日报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需要我们深刻把握“美好生活”的丰富内涵,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努力创造新时代属于人民的美好生活。

  始终坚定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奋斗目标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千百年来人们矢志不渝的愿景。从“理想国”到“乌托邦”,从“大同社会”到“世外桃源”,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人们的执着追求。诚如恩格斯所言:“在每一个人的意识和感情中,都有一些作为颠扑不破的原则存在的原理,这些原理是整个社会历史发展的结果,是无须加以证明的……例如,每个人都在谋求幸福。”这种幸福就是对美好生活的生动诠释。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人们或者在思想上苦苦寻找打开美好生活大门的钥匙,或者从实践中艰辛探索走向美好生活的通途。可以说,正是因为人们对美好生活充满着向往和期待,才促使人类文明不断发展,人类社会不断进步。

  勤劳、勇敢、智慧的中国人民始终热爱生活,一直在为实现美好生活这个目标而不懈奋斗。然而,对于近代以来的中国人民来说,那时候的生活只能用水深火热来形容。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和封建统治的腐败,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山河破碎,生灵涂炭,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苦难,民族独立和解放尚且不能实现,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又何从谈起。在民族危亡之际,中国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坚定地认为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带领他们实现美好生活。

  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因此,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为人民争取美好生活提供了根本前提;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制度,进行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人民创造自己的美好生活奠定了制度基础和物质基础;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极大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极大增强了社会发展活力。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实现了历史性变革,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得到极大满足,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提升,中国人民正在一步步走向更加殷实的美好生活。

  行百里者半九十。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中国人民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有条件实现美好生活目标。距离奋斗目标越接近,我们越需要坚定奋斗目标不动摇。进入新时代,人民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新时代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在不断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带领人民创造属于自己的美好生活。

  准确把握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丰富内涵

  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有着新期待。美好生活是一个总体概念,它不仅包括物质生活层面,还包括人的精神生活层面和社会生活层面,是人自身素质的提升和内在精神的充盈,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是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新时代的美好生活是人民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综合要求的反映,是各个领域高水平生活的总和,它与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息息相关,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紧密相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一以贯之,充分体现了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的高度统一。

  美好生活是人民共同富裕的新生活。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这就是说,人们的美好生活必须有充分的物质生活资料作基础。新时代的人民美好生活必须具备足够的物质条件,人人都有通过辛勤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在经济增长的同时,个人收入同步增长,居民收入差距得到合理有效控制,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消除绝对贫困,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人人都能够分享改革发展带来的丰硕成果。但同时,我们不能把美好生活仅仅等同于物质财富的占有,只有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幸福观,人们才能真正成为物质的主人,真正掌控属于自己的美好生活。

  美好生活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新生活。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新时代的美好生活,体现在人民能够有序参与政治社会生活,依法进行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人权法治保障得到加强,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体现在日益完善的法治氛围中,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蔚然成风,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深入人心,公平正义得到广泛维护和伸张;体现在中华大家庭里的各族人民守望相助,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同呼吸、共命运,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当然,我们的民主绝不是西式的民主,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人民民主。“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是人民民主的真谛,也是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源泉。

  美好生活是人民精神充实的新生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社会与动物界的最大区别就是人是有精神需求的,人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时时刻刻都存在。”新时代的美好生活,表现在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能得到充分满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和发展,人人自觉遵守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们的价值判断力和道德责任感明显增强,道德水平不断提高,道德境界显著提升;表现在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不断涌现,新形式、新特点、新形态、新类型的文艺作品成为社会主义文艺的重要组成部分,走进人们丰富多彩的生活,充实的精神、健康的体魄将成为我们美好生活的重要特征。同时,在精神文化领域,我们决不允许西方腐朽思想的渗透和侵蚀,决不允许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没落的东西藏身。

  美好生活是人民共建共享的新生活。马克思曾经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一个人的幸福与整个社会的和谐是密不可分的。新时代的美好生活,必然建立在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的环境中,社会公平正义得到有力的保障,改革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人人尽责、人人享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逐步形成,社会治理的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明显提升,居民自治与政府治理、社会调节实现了良性互动。在我们共建共享的和谐生活中,要坚决反对一切削弱、歪曲、否定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行,坚决同一切分裂祖国、破坏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稳定的行为做斗争,用实际行动为我们的美好生活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美好生活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生活。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新时代的美好生活,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提倡绿色消费、文明消费,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成为常态,人们坚持节约资源,坚持保护环境,人人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每个人都身体力行为美丽家园作出应有贡献,让绿水青山、碧海蓝天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人们可以随时徜徉在青草地、密林间、湖水旁,尽情享受大自然带来的静谧与舒适。当然,创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生活,决不是那种简简单单种草种树式的末端治理,而是涵盖众多方面的综合性规划,是全方位、系统性的绿色变革,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幸福生活。

  美好生活是世界人民和谐共处的新生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前途命运都紧紧联系在一起,应该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努力把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这个星球建成一个和睦的大家庭,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我们的美好生活,需要一个远离恐惧、普遍安全的世界,和平的阳光普照大地,人人享有安宁祥和;需要一个远离贫困、共同繁荣的世界,发展成果惠及世界各国,人人享有富足安康;需要一个远离封闭、开放包容的世界,各种文明和谐共存,人人享有文化滋养。创造这样的美好生活,需要我们广交天下朋友,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携手共建美好世界、同心共圆美好梦想。

  在伟大历史征程中创造属于人民的美好生活

  党的十九大报告为我们擘画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蓝图,人民美好生活的壮丽画卷徐徐展开,接下来就是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下,抓住机遇、乘势而上,脚踏实地、艰苦奋斗,努力创造属于人民自己的美好生活。

  创造属于人民的美好生活,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伟大的实践呼唤伟大的理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归根到底是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导。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其强大的真理力量,激励着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朝着美好生活的目标昂扬奋进。进入新时代,我们必须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带领人民向着美好生活的目标奋勇前进。

  创造属于人民的美好生活,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我们要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虚心向人民学习,倾听人民呼声,汲取人民智慧,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全体人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共享幸福和荣光;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要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最大限度集中群众智慧,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汇聚成创造属于人民美好生活的磅礴力量。

  创造属于人民的美好生活,必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历史机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属于每一个人,每一个人都是新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只要精诚团结、共同奋斗,就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人民实现梦想的步伐!”创造属于人民的美好生活,是同党和国家伟大事业的不断推进紧密相连的,必须将其融入新时代,融入新征程。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深刻认识我国基本国情和国际地位的“两个没有变”,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以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在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过程中,不断夺取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新胜利;必须自觉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必须继续发扬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和伟大梦想精神,积极参与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去,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征程中创造属于人民的美好生活。

  创造属于人民的美好生活,必须脚踏实地、艰苦奋斗。习近平总书记告诫我们:“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幸福不会从天而降,梦想不会自动成真。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开创人民的美好未来,必须依靠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劳动才能实现;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劳动才能破解;生命里的一切辉煌,只有通过劳动才能铸就。“一勤天下无难事”,必须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全面焕发人民的劳动热情、释放人民的创造潜能。劳动创造了中华民族,造就了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也必将创造出中华民族的光明未来。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有目标,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生活就一定能够创造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