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合作组织:日益壮大、前景广阔

孙壮志来源: 求是

  上海合作组织(以下简称上合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18次会议将于今年6月在中国青岛举行,这是上合组织接收印度、巴基斯坦为成员国后的首次峰会,标志着上合组织开始进入“上海八国”的全新发展阶段。上合组织成立17年来,以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为指引,成员国密切合作、相互支持,整体合作水平不断提升,吸引力越来越大,“朋友圈”越来越广,成为地区和国际合作的典范。以此次青岛峰会为契机,上合组织成员国领导人将在认真总结以往合作经验基础上,对上合组织未来较长时期的发展作出重要规划。青岛峰会必将进一步提升上合组织的国际影响力,成为上合组织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次盛会。

  一、新形势下积极打造区域合作新平台

  上合组织发轫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的旨在加强边境地区信任和裁军谈判进程的“上海五国”会晤机制。进入21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人类社会日益结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欧亚地区国家加强合作的愿望日益迫切。与此同时,恐怖主义、分裂主义、极端主义势力活动猖獗,严重威胁地区安全与稳定。“同声相应,同气相求。”2001年6月15日,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六国元首齐聚中国上海,共同发表《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上合组织正式诞生。17年来,上合组织从初创走向成熟,在安全、政治、经济、人文、对外交往、机制建设等领域合作稳步推进,为维护地区稳定和繁荣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道路上迈出日益坚实的步伐。

  “利莫大于治,害莫大于乱。”习近平主席明确指出:“维护地区安全稳定是上海合作组织合作的优先方向。”上合组织成立以来,安全合作领域不断扩大,关注的问题不断增多,采取共同措施应对地区的非传统安全威胁,特别是恐怖主义、分裂主义、极端主义等“三股势力”和毒品走私等跨国犯罪活动,签署了一系列法律文件;启动了多个会晤机制,在塔什干设立上合组织地区反恐怖机构;开展情报交流,举行军队和执法部门参加的系列联合反恐演习,并且逐步实现机制化;关注金融、信息、生态安全等新挑战,经常就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阐明统一立场,成为维护地区和平稳定的重要力量。

  在安全合作率先起步并不断取得务实成果的同时,上合组织同样重视经济、人文、政治、对外交往等方面的务实合作,致力于打造综合性区域组织。在经济领域,从2003年上合组织政府首脑会议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多边经贸合作纲要》,到确定11个领域和127个项目,又在经贸部长会议机制下建立7个工作组,上合组织把实现贸易投资便利化作为经济合作阶段性目标,同时推动能源、交通、金融、海关、农业、产能等领域合作,采取多边和双边相结合的方式,推动成员国深化互利合作、实现共同繁荣,积极探讨建立区域合作制度安排的可能性。在人文领域,上合组织先后启动文化、教育、科技、卫生、环保、旅游等部门负责人会议,建立了由成员国数十所高校参与的上海合作组织大学,经常举办各种各样的文化、艺术、青年、媒体交流活动,增进成员国民众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传统友谊,明确了多边合作要致力于实现各国人民的“世代友好”。

  二、新挑战前继续弘扬区域合作新理念

  环顾当今世界,国际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上合组织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以创新理念引领多边合作快速发展。“上海精神”反映了后冷战时代人类对和平与发展的诉求、对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渴望,成为上合组织开展多边合作的基本依据与核心理念。诚如习近平主席所指出的,“‘上海精神’产生的强大凝聚力是本组织发展的保证”。“上海精神”和新安全观等理念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主张结伴而不结盟,反对地缘政治零和博弈,不仅有力维护了地区国家及广大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利益,而且代表了区域合作的新方向、新路径。上合组织成员国经济发展水平相距悬殊,彼此之间的社会制度、文化传统、地缘环境、防务能力也有明显不同,开展区域合作首先要承认这种现实差异,坚持大小国家一律平等,相互尊重,以诚相待,尽可能找到“最大公约数”,顺势而为,选择稳妥、合理的目标与方式,逐步挖掘多边合作的潜力。

  尽管面临不少困难,上合组织的发展却没有停步,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国际组织希望与其开展密切合作,从2004年接纳蒙古为观察员国开始,先后接纳过6个观察员国、6个对话伙伴国,分别来自南亚、西亚、东南亚甚至东欧,合作的地理空间不断扩大。上合组织还成为联合国大会观察员,在国际事务中越来越多地发出建设性声音。与此同时,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上合组织也在内部机制建设上不断推出新的举措,针对一些重大国际问题采取共同立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上合组织元首峰会、政府首脑会议都专门讨论应对措施,发表共同倡议,并召开财政部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强调在改革国际金融和货币体系方面协调立场,帮助成员国共克时艰,走出危机。2015年上合组织元首峰会专门发表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声明,强调坚决反对从道德和法律上歪曲二战成果。

  上合组织能够在短时间内取得较快发展,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原因:一是成员国领导人推动上合组织发展的政治意愿,特别是成员国元首之间良好、顺畅的沟通与联系,很多合作得益于领导人高瞻远瞩的政治决策;二是坚实的法律基础,上合组织成员国已经签署《上海合作组织宪章》《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长期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以及《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上海公约》等重要文件,确立了合作的基本原则和方向;三是多领域的机制保障,上合组织不仅每年举行元首峰会和政府首脑会议,而且启动了10余个部长级会议机制,有的领域还成立了专家组或高官会,一些多边活动实现了机制化;四是大国的引领作用,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在地区层面的延伸与扩展,是上合组织能够开展广泛合作的基本前提,中国为上合组织作出的实际贡献尤为突出,包括在多边框架内为其他成员国提供220多亿美元的优惠贷款、出资举办各种培训和交流活动等。

  三、新环境中坚定秉持区域合作新原则

  上合组织所在地区,地缘政治形势错综复杂,有的国家政局不稳,民族、宗教矛盾难以弥合,一些安全热点问题持续升温;随着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加上乌克兰危机后西方对俄罗斯不断加大制裁力度,使有关国家经济困难增多;一些西方国家的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千方百计遏制中国、俄罗斯等国,不惜破坏现有国际秩序。对此,上合组织积极发挥作用,主张维护联合国权威和公认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反对外部势力对地区国家内部事务横加干涉,支持各国探索符合国情的发展道路,得到国际社会普遍赞誉。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上合组织奉行开放、透明的原则,强调不针对第三方,与不少国际组织建立了合作关系,不排斥对本地区有影响力的其他多边机制,支持区域内各种有利于经济发展的跨国项目实施,主张共同努力政治解决地区热点问题。中亚国家希望在联合国发挥更多作用,寻求国际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中亚国家提出的“无核区”倡议、有关成员国提出的解决阿富汗问题和叙利亚危机、加强地区各国伙伴关系和开展区域交通运输领域合作的各项倡议,都得到上合组织的积极回应、理解或赞同。

  上合组织成立至今,西方一些人对其定位和功能有各种各样的解读,甚至存在一些偏见,包括“唱衰”的声音。有人认为上合组织要建立“东方北约”,准备结成军事同盟,与西方进行全面对抗;有人提出中国和俄罗斯在中亚会出现恶性竞争,上合组织内部的团结难以保证。印度、巴基斯坦正式加入以后,有人对上合组织的前景持悲观看法,认为印巴之间、中印之间出现的对峙将使上合组织难有新的作为,甚至面临“解体”的危险。事实恰恰相反,上合组织各成员国之间,合作始终是主流。特别是中国和俄罗斯已建立起世界上最好的一对大国关系,树立了相邻大国开展平等、互利合作的典范,成为上合组织健康发展的“压舱石”。

  四、新起点上全面推动区域合作新发展

  2018年是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5周年。5年来,俄罗斯、巴基斯坦和中亚国家成为“一带一路”框架下基础设施、产能合作项目最为集中、早期收获成果最多最实的区域之一,这与上合组织框架下多双边合作已经具有良好的基础有密切关系。作为促进地区国家实现战略对接的重要平台,上合组织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与欧亚经济联盟建设等区域合作倡议和哈萨克斯坦“光明之路”等各国发展战略对接发挥了重要作用。

  习近平主席指出:“扩大对外交往、吸收新鲜血液,是上海合作组织自身发展壮大的需要,也符合本组织一贯奉行的开放包容方针。”随着2017年印度和巴基斯坦成为上合组织正式成员国,更多的国家希望能够加入这个新型区域合作机制。上合组织会不断发展壮大,但不会成为军事政治同盟,也不可能与西方形成对立阵营,争夺势力范围。随着首轮扩员的结束,上合组织的经济总量、人口总量和覆盖的领土面积大大增加,人口占全球总人口的比例超过2/5,面积超过欧亚大陆的3/5,文化上更加多姿多彩,多边合作机遇增多,发展潜力更为巨大。同时也要看到,上合组织成员国面临的维护稳定、推动发展的任务更为繁重,作为年轻的区域组织,自身建设和外部环境的压力随之增大。这些都说明,今天的上合组织已经与以往有了极大的不同,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需要凝聚更多的智慧,拿出更为切实有效的发展方案。

  上合组织正面临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中国积极倡导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上海精神”进一步充实了时代内涵,将成为上合组织持续健康发展的力量源泉。即将召开的青岛峰会,承担着为新时代上合组织开辟广阔未来的历史责任。努力求合作、谋发展是大势所趋,各成员国将以青岛峰会为契机,高举“上海精神”旗帜,本着共商共建共享原则,进一步加强政治互信和团结协作,开启上合组织继续向前发展的新征程,树立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