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新时代的改革寻找“新动力人群”

2019年01月10日 14:40:50
来源: 光明日报 作者: 刘文嘉

  互联网与大数据时代的改革,是什么样子的?

  可以看看“数字广东”。

  2018年5月,一款名为“粤省事”的微信小程序上线。到了岁末年初,越来越多的广东人发现,一个小程序居然集纳了公安、民政、医疗等400余项办证业务。社保卡丢失了,打开微信动动手指,可实现“人在家中坐,卡从网上来”;退休了年年要办理养老资格认证,刷脸即可,一分钟搞定。

  可以看看“智慧泉城”。

  同样是在2018年岁尾,济南发布智慧泉城“七通应用”成果,在大数据基础上实现了市民出行一路通、群众办事一站通。凭借大数据平台,15万名家长可以及时看到孩子进出学校的信息推送,1000多处交通信号灯可以实现智能调控。人们出门前可手机预定停车位,而挂号、充值、就诊、取药,用一个二维码就足够。

  越简单的应用,背后就有越复杂的技术架构;只有缜密的系统,才能逼近极致的方便。追索更多新闻就会发现,“粤省事”之所以能“省事”,背后有“数字广东”年轻项目技术团队一年的努力;广东56个省直部门的1000多个系统、21个地市政务信息系统全部迁移上云,才有“刷脸”就能办证的结果。同样,让一座七百万人口、八千平方公里的城市在数据世界重构,可以想象,智慧泉城的技术队伍要搭建一个怎样的平台。

  这两支队伍不是个案。2018年,中国互联网公司数量和研发人员数量继续攀升,仅工信部评选出的互联网百强企业,其研发投入就已突破千亿元,平均研发强度达9.6%,比我国研发经费投入强度高出7.48个百分点;研发人员达19.7万人,占比19.4%。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代,大数据和互联网经济崛起、民营经济的活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显效,三者的综合作用,让新业态中的科技知识分子日益展现出勃勃生机,已成为改革的“新动力人群”。

  他们什么样?也许青年、技术、互联网、新业态这几个词,可以作为画像的关键词。青年,意味着是在中国改革中代际受益最大的群体;技术与新业态,意味着是来自互联网、大数据及人工智能企业的新兴科技知识分子,创新意识强烈、自主观念明显、市场嗅觉敏锐。新时代的改革千帆竞发,谈及改革新动力,他们当然不是唯一的,但他们肯定是典型的。

  他们做什么?司法改革向纵深推进,有团队与司法机关合作,以大数据系统辅助甄别刑事案件证据瑕疵;讨薪难曾是痼疾,有创新企业与大型建筑企业合作,保障农民工薪酬按时结算。从各个领域都能看到这样的景象,这个群体正以新技术撬动改革,以技术流程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在政府机构改革、司法改革、精准医疗、城市治理等领域提供了发力点。这种线上优化改革方案、线下推行的方式,体现了今天改革所要求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大幅度减少了传统改革中人情因素的摩擦力、利益固化的阻力,实现了技术参与改革的小阻力、大收益。

  新出现的社会群体一向是观察历史着眼点。回想40年前的景象:在义乌,挑着货郎担“鸡毛换糖”的个体户出发了;在苏南,一批“社队企业”转为“乡镇企业”了;在蛇口,全国首次“公开招聘”的人才到来了,新崛起的个体户、乡镇企业主等群体成为改革重要推力、成为中国经济社会走势的集中展现,更成为年代的符号。今天,当中国改革穿越“不惑”、再次出发,当“信息化为中华民族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发现更多改革中的“新动力人群”,同样是在为我们这个年代立传,更是在为改革的下一个40年汇聚力量。

  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动力人群”,不止于新业态的科技知识群体。更多地寻找,更多地发现,才能对今天的改革建立有历史感的理解,有前瞻性的把握。

标签 - 小阻力,新动力,不惑,公开招聘,粤省事
网站编辑 - 张芯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