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行先试,打好创新牌

2019年04月22日 11:18:12
来源: 人民网 作者: 记者 李泓冰 邱超奕 谢卫群 欧阳洁

  年初,上海拿出2018年成绩单,“优化”亮点频闪:

  综合经济实力持续走强,GDP总量是1949年的近900倍,是1978年的约120倍;

  就业稳定,居民收入全国居前,增速又一次跑赢GDP;

  以不到全国千分之一的土地面积,贡献近1/10财政总收入;

  节能降耗优化,低效建设用地减量化,累计已减43.4平方公里;

  经济结构优化,第三产业比重稳在70%,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速高于全市工业增速;

  需求结构优化,新动能加快形成;

  市场主体活力增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经济“两翼齐飞”,每个工作日诞生千余户新企;

  PM2.5比2015年下降32.1%,劣V类水体占比从2017年38.7%下降到18%;

  人均绿化面积从解放初每人“一双鞋”,升级到每人“一间房”……

  吃改革饭、走开放路、打创新牌,上海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发展实绩。

  破釜沉舟,率先转型

  一个机器人,演绎“一张蓝图绘到底”

  改革开放的最初十年,上海从计划经济的“前锋”变成“后卫”,1980年—1990年,上海在GDP榜单上不断下滑,直至跌出前十。

  在改革开放中跑出加速度,才会跑出新的辉煌。1990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同意上海市加快浦东地区的开发,在浦东实行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某些经济特区的政策。

  离世界越近,越先承受切肤之“寒”,也越具“一张蓝图绘到底”的转型韧性。

  上海比全国更早步入经济下行阵痛期,这个我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重工业拉动作用衰减,劳动密集型的出口加工陷入低谷,产能过剩、格局分散、科技含量不足……

  2008年起,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和自身发展转型双重影响,上海经济增速连续7年低于全国水平,议论纷起:上海怎么了?

  放慢速度,忍痛转型,是上海的主动选择。

  要“快”,更要“好”——上海在唯GDP的喧嚣中先踩了一脚刹车。

  优化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忍一时之痛,拒绝“高速”诱惑。时任上海市领导对一些不理解的干部苦口婆心:提高GDP不难,比如在崇明岛搞高强度开发,但将付出巨大的生态代价。

  率先转型的上海,摆脱对投资、房地产、重化工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依赖,产业结构巨变,经济结构和质量效益持续向好,有底气在2017年的上海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加快构建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这是上海实现高质量发展,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抓手。

  “上海不能不要制造业,而是要发展先进制造业、高端制造业。”上海市市长应勇表示,先进制造业的比重在GDP中不能低于25%——为防止资金、资源、资产脱实转虚,防止产业结构形态虚高,“我们要夯实产业基础”。

  上海制造的手表、自行车和缝纫机“三大件”,曾是许多中国人的梦想之物。而今,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则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原有产业逐步往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制造业上转。2018年,上海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提高至30.6%,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在内的新经济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超过31%。

  在浦东ABB机器人基地,机器人YuMi一手拿摄像头识别人脸帮你拍照,一手忙着模仿你的笔迹签名——世界上第一台实现人机协作的双臂机器人,正优雅而灵活地演绎着上海高端制造的前世今生。

  2005年,为了提升汽车业自动化水平,上海引入全球最先进的机器人企业ABB,设立机器人全球研发中心,许多中国团队自主研发的高新产品相继推出,“上海基因”越来越多。而今,ABB正在浦东康桥投资1.5亿美元新建机器人工厂,用机器人制造机器人,2020年年底投入运营。“新的工厂将成新的起点,助力推动上海产业价值链继续向高端发展。”ABB集团亚洲、中东及非洲区总裁顾纯元说。

  上海产出的工业机器人,超过全国产量的四成,成为中国规模最大的机器人产业集聚区。

  一张蓝图绘到底。以“智”取胜的“上海制造”,从一脚“刹车”开始,如今正驶向全球卓越制造基地。大飞机、量子卫星、蛟龙号深潜器等重大创新成果上天入地,蓝天梦、中国芯、创新药、智能造、未来车等新兴产业梦想成真。“十二五”期间全面布局,推出的徐汇滨江、浦东前滩、世博园区和临港地区、虹桥商务区、迪士尼园区等六大重点开发区域,而今已成为上海发展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平台。

  而在海的那一边,崇明岛又迎来春天。拒绝工业污染,成就了这个世界级现代化生态岛,湿地观鸟,森林赏花,就连这里的水稻,也向化肥和化学农药摆手说“不”了……4月10日,崇明区开会研究绿色农业,区委书记唐海龙说,要以高科技、高品质、高附加值为引领,探索绿色发展新路径,加快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制度创新,先行先试

  一份清单和一网通办,彰显“四两拨千斤”

  4月11日上午,上海浦东新区举行国际人才港开港仪式,同步开通了自贸区外国人来华工作“一网通办”服务平台。上海索广映像有限公司人事负责人王芳蕾来为日本专家办证,她发现,办证系统速度大大提升,还改进了很多细节……

  这意味着,为了深化“放管服”改革而首创的“一网通办”,延伸到了“老外”。

  上海这块改革试验田,盛产制度创新成果。

  上海自贸区的前身即外高桥保税区,也曾眼巴巴向中央要过优惠政策。地域性的政策洼地,难以解开全局性制度障碍。中央要求明确,“大胆闯、大胆试、自主改,尽快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新制度”。

  “大胆闯”,率先闯出中国有史以来第一张投资管理领域负面清单,实现了清单之外所有市场主体“非禁即入”。

  2013版190条,2015版122条,2017年95条,2018年45条……清单越来越短,对市场束缚越来越少。“自贸区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核心问题——政府与市场关系的界定,找到了具体抓手。”上海市思路更加明确。自贸试验区在全国形成“1+3+7”“雁行”阵容,说的却都是以负面清单管理为核心投资管理制度的“上海话”。

  “大胆试”,率先试点“营改增”,通过重大税制改革,解开产业转型难题。

  货物与劳务税制不统一和营业税重复征税,一直是制约上海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突出矛盾。2011年,上海向国家主动请战,并率先研究探索,争取了营改增试点落“沪”。

  这一试,上海财政收入2012年减少上百亿元,为防止营改增后出现企业多交税,上海还拿出专项财政资金补贴。但上海愿意付这个代价。第一批试点的65%左右是中小微企业,从原来按5%的税率缴纳营业税,改为按3%缴纳增值税,实实在在的减税,将为它们注入新的活力。

  这一“试”意义深远,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加快形成,并从上海起步,逐步推至全国。

  “自主改”,率先改出“一网通办”政务服务品牌。负面清单为市场摘锁,“营改增”为企业减负,“一网通办”为企业和市民殷勤当“店小二”。

  “一网通办”的推进,堪称“上海速度”。

  去年3月,“一网通办”概念提出,仅用一年,“一梁四柱”就立起来了。“一梁”是上海市大数据中心,“一网通办”总门户;“四柱”包括统一总客服,统一身份认证,统一物流快递,统一支付——百姓办事就像网购一样方便了。

  这一服务型互联网共享平台,注册企业和公民用户数已超950万,90%的网上办事事项实现“只跑一次、一次办成”,99%的民生服务事项实现全市通办。

  善于用创新“四两拨千斤”的上海,正让“一网通办”走得更远:要“网罗”公共数据的整合和开放力度,要系统重构政府部门内部业务流程,要重构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协同办事流程……

  上海人的特点,要改就要往深里改。最终,“上海样本”变成了国家文件,在全国复制推广。“负面清单”、“营改增”试点和“一网通办”,动的都是政府的奶酪,改善的是市场营商环境,催生的是现代产业体系的高质量发展。

  共享改革,共追高质量

  一条“走廊”,流动着长三角一体化魔力

  上海的创新转型,让高质量发展在长三角一体化中形成合力。

  中国G60沪昆高速最东端350公里,是一条近乎笔直的路,连同它北边全长160公里的沪苏湖高铁,“夹”起江浙皖沪之间一片7.62万平方公里的三角区域,这是中国经济最具活力、创新要素最为密集的地区,被称作“G60科创走廊”。现在,这条走廊明晃晃涌动着一体化的热情。

  2016年至今,G60科创走廊从上海松江出发,一路拓展至长三角9个城(区),以高度统一的跨区域改革力促要素协同,培育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成为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的重要引擎。

  “我们不只在松江,整个长三角都是我们发展腹地。”最近,上海艾乐影像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庭隔三差五往浙江嘉善跑,公司正在走一条研发在松江、生产在嘉善的新路。“松江有大学城,人才、技术优势聚集,对产品研发有利;而在嘉善拓展生产基地,可以开辟更广阔发展空间。”

  去年9月,工信部赛迪研究院发布“中国先进制造业十大代表性集群”,G60科创走廊排名第一。

  上海的高质量发展成果,溢出效应明显。

  4月10日,由浦东新区与上海证券交易所共同发起启用长三角资本市场服务基地。上海证券交易所所在地的资本市场优势,与长三角一体化目标融合,更精准服务长三角的科创企业。上海证券交易所理事长黄红元说:“注重运用市场力量,消除市场壁垒和体制机制障碍,共建一批开放性合作平台,可在更大范围内推动资源整合、一体化共享。”

  在上海市委书记李强看来,“上海未来发展离不开加强区域协同,增强全球要素配置能力离不开区域协同发力,要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迈向全面深化的阶段。”三省一市都承担着一些重大国家战略和重要改革举措,比如自贸试验区建设、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科技和产业创新中心建设等。“我们将共同推进试点,共享改革成果,放大改革创新示范效应和带动作用。”

标签 - 1980年,一网通办,工业增速,办证系统,走廊
网站编辑 - 王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