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事关重大

2019年08月28日 09:20:06
来源: 求是网 作者: 王让新 李弦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只有广大青少年成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这个精神长城的守护者和捍卫者,我们的精神长城才能稳定、恒久地屹立于世界。

  一、党的事业要永不变色,归根结底取决于“少年强”

  二十世纪初,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曾发出“少年强则国强”的感喟。一百多年过去了,可以说青少年的教育问题依然是摆在全党全民族面前的一大课题。青少年正处于人生的“拔节孕穗期”,他们的思想有活力、好奇心强、乐于接收新鲜事物,但也存在着稳定性较差、思考不够全面等特点,因此如何积极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努力做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始终是一道不可回避的重大现实问题。

  青少年理想信念的树立并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它需要长期的努力,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其中就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针对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发表过多次重要讲话,如在2016年12月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在2019年3月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以及刚刚出台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等。这些重要讲话实际上都在回答一个共同的问题,即在新时代的条件下,我们应当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

  在“培养什么人”的问题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我们努力培养的是“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在“为谁培养人”的问题上,习近平总书记也明确指出,“我们要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而在“如何培养人”的问题上,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指出,学校育人的关键在于“树立理想信念”,其中就包括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信念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党的事业要保持永不变色,一个根本保证就是:党的成员、党的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党忠诚、拥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马克思主义的基本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信念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要凝结成更大的“社会合力”,最终还是取决于广大青少年的理性认同和情感认同。

  二、确保青少年理想信念不“褪色”,更不能“变色”

  在现实生活中,当我们在考察青少年的理想信念状况时,通常会注意到两种现象,一是理想信念的淡薄化,尤其是在当前的网络环境中,理想信念的淡薄化有其诸多表现形式,有如“佛系青年”、“空巢青年”、“高冷青年”等戏谑式称谓的流行,也有如“踧踖青年”等无奈式称谓的聊以自慰等,这些都是理想信念淡薄化的崭新表现形式,也即理想信念的“褪色”;二是理想信念的“他者化”,一个初级表现形式就是“差异化”,前面已经提到,青少年的思想非常有活力、好奇心强、乐于接收新鲜事物,具有非常强的“个性”,因此在具有普遍约束性的理想信念面前,总想寻求不一样的理解,久而久之,就会形成对于主导理想信念的差异化理解,当然,这种“差异化”理解从其正向角度而言,能赋予主导理想信念以时代化的新内涵,但从其反向角度而言,它也会造成主导理想信念的“他者化”理解,即以一种“他者”的信念来取代现有的主导理想信念,也即理想信念的“变色”。

  青少年理想信念的“变色”问题是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和高度警惕的一个现象,“差异化”理解还是对于同一个理想信念的不同理解,但上升到“他者化”的高度时,则完全可能重塑了理想信念本身,这是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最为典型的“变色”例子就是“颜色革命”,表面上来看,“颜色革命”所要发动的对象只是普通民众,但从其深层本质上来看,“颜色革命”所要发动的对象是广大青少年,尤其是从理想信念、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等角度来影响广大青少年。从这个角度而言,也只有当青少年的理想信念等与整个国家、民族的崇高追求相一致时,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才能生机勃勃。

  三、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使命光荣、任重道远

  为了让广大青少年的理想信念“不褪色”、“不变色”,一个根本途径就是加强广大青少年的理想信念教育,进一步坚定广大青少年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而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就承担了这样的功能。思想政治课建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是铸魂强体的战略工程,它能够构筑起青少年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精神内核和“百毒难侵”的精神长城。坚持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守正与创新,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青少年的头脑,这是党的事业永不变色的根本保证。

  如何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来铸就永不变色的精神长城?这可以从两个大的层面来看:

  其一,基本原则层面的要求。一是坚持党对学校思政课建设的全面领导,这是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根本遵循;二是理想信念教育要做到“三全”,即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三是坚持守正和创新的相统一,不断增强理想信念本身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和针对性;四是坚持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相结合,统筹推进大中小学的理想信念教育;五是坚持培养高素质专业化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六是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全面增强学生的理想信念,实现知、情、意、行的相统一。

  其二,具体方法层面的要求。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要始终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尤其是学生的认知规律,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其立足点不仅是高等教育,而是涵盖了各个层级的教育,其目标是建立起大中小学一体化的教育格局,当然,大中小学的学生的认知方式也是不一样的,我们必须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式地进行理想信念的教育。

  在小学阶段,要注重理想信念的启蒙式学习,让学生获得对于理想信念的初步情感,初步形成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的美好愿望;

  在初中阶段,此阶段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自身的知识结构,也开始有了自己的切身体验,此时的理想信念教育就应该是一种体验式教育,引导学生把理想信念“内化于心”;

  在高中阶段,高中生的知识更为丰富和全面,此时的理想信念教育重在开展常识性的学习,并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感;

  在大学阶段,大学生已经具备了比较完整的行为能力,此时的理想信念教育主要有两个任务,一是进一步加强基本的理论学习,增强理论的鉴别能力,二是“外化于行”,从现实行动上热爱党和国家,增强社会主义的认同感;

  在研究生阶段,则需要进一步开展探究式学习,进一步探索理想信念教育的基本规律。

  (作者系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标签 - 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精神长城
网站编辑 - 李丹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