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纪文:记忆中的绿色回来了

2019年10月29日 14:03:50
来源: 光明日报 作者: 常纪文

  我的家乡在一个南方水乡。蓝天碧水青山间的玩耍,清晨群鸟清脆的鸣叫和夜晚的满天繁星是我最美好的儿时回忆。然而,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高投入、高污染、低产出的粗放发展模式加剧了资源供需矛盾,自然环境不堪重负,让这一切发生了改变。

  转机出现在2012年。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近年来,因为工作原因时常走南闯北到基层调研的我,发现儿时的美好景象正在发展之中慢慢归来,很多地方山更青、水更秀了。

  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最为显著的感受是,生态变好了,生物物种也随之丰富起来。2017年夏天,我在内蒙古克里湖边调研,不长的路程中,一会儿看到野鸡从树丛中飞出,一会儿又看到野兔从路边溜走,有些胆大的兔子甚至远远地躲在一边好奇地看着我们。更为令人惊喜的是,湖边的湿地里竟然传出了久违的狍子叫声,当地农民告诉我:“这个声音20多年没听过了。”同年在甘肃庆阳调研时,我站在高山上俯瞰一望无际的森林,简直不敢相信脚下的土地就是以生态脆弱闻名的黄土高原。不仅生态变好了,当地的一些林农户也因为发展苗木和果木致富脱了贫。这两年,每当我回到湖北监利老家,时常能在村子边看到成群结队的白鹭,时而在水面飞翔,时而在树上聚集,时而在田间觅食,这可是小时候都没看到过的美丽图景。村里的养殖农户们一边笑着“叱责”水鸟“偷吃”了好多鱼虾,一边又对这些国家II级保护动物充满了喜爱和怜惜。

  在保卫蓝天方面,近几年,全国许多地方的空气变得更干净了。记得以前,华北地区雾霾严重时,只要一下雨,北京小区里停放着的汽车上就布满了泥点。人们常常一边擦车,一边望着灰蒙蒙的天叹气:“这啥时候是个头呀!”没想到,仅仅几年过去,经过各方面的努力,蓝天常伴了,车盖上的泥点越来越少了。就是在曾经有着大气环境污染问题的老家,经过治理后,也总能听到弟弟在电话中对我说,“老家空气好得很,妈妈又用轮椅推着老父亲到田间地头逛去了!”

  在守护碧水方面,经过近年来的大力治理,我国各地的水体环境质量得到改善。一些城市在水环境保护上进行了成功的探索,例如,由于生态环境的持续好转,加上南水北调工程的助力,近几年,北京市的地下水位得到了回升;河北石家庄的市政污水经过处理后被火电厂循环利用,实现了双赢。而在乡村,水环境保护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贵州贵阳市、湖北襄樊市等地的水源保护区范围内的村庄都安装了地埋式的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水体得到良好的保护;浙江金华、湖南宁乡等地方因为农村垃圾分类工作启动得早,水体面源污染也得到切实的减轻,乡村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今年立秋时,我听说了一件新奇的事儿——一位年轻人在我老家门前的闸口竟然钓上了两条“大翘嘴白”。这种鱼我也只在小时候见过,老辈人讲,“大翘嘴白”只在清水里有,如今水质变清了,它们就回来了。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闻得到花香、听得到鸟叫、记得住乡愁,这些我们曾经对优质生态产品和美好生态环境的期待,正在通过一系列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实步伐和改革举措,一步步变成现实,并进一步转化为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和资源基础。而这些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方案”和成效,也在影响着其他发展中国家,示范作用开始显现。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记忆中的绿色,真得回来了。

  (作者:常纪文,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

标签 - 水体,生态文明,大翘嘴白,水环境保护
网站编辑 - 李丹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