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突围中使用的望远镜

纪念馆里的党史 发表于 2020-03-01

  辜小娟(中原突围纪念馆讲解员):

  陈列在我们中原突围纪念馆的这只望远镜,是原中原军区部队第二纵队第十四旅政治部主任刘友海于1978年捐赠的。这只望远镜原产于美国,是刘友海在战场上缴获的,它见证了中原突围那段光荣而艰难的岁月。

  抗战胜利后,中原地区成为全国解放区的前哨阵。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要将其大量军力从西南投送到华中、华北和东北前线,必先夺取中原。而新四军第五师雄据于此,成为国民党军调兵遣将的重大障碍,因此中原解放区像是一把利剑,插在国民党统治集团的心脏地带。

  从1946年1月份开始,国民党军就对中原地区实行了严酷的经济封锁,并且禁止粮食及一切生活物资进入到中原部队驻地,于是当时中原军区部队五、六万人就被围困在了以宣化店为中心的狭小地带。国民党军调集了30万大军,将中原区部队重重包围。

  1946年4、5月间,中原地区的局势异常紧张,蒋介石自认为其内战部署已经就绪,于是要下定决心在中原地区发动内战,并计划在5月5日至9日全部歼灭中原军区部队,内战一触即发。

  在这山雨欲来、黑云压城之际,周恩来竭力督促美方代表马歇尔、国民党代表徐永昌一起前往宣化店进行军事调处。

  1946年5月8日上午,周恩来和美蒋代表在湖北会馆里面举行了和平谈判。

  当时的美国首席代表马歇尔派白鲁德过来参加谈判,国民党的首席代表徐永昌派的是王天明。在谈判桌上,李先念历数了国民党军进犯中原部队、抢占村镇、杀害居民的种种暴行。当时,周恩来也非常严正地指出,如果中原内战爆发,就意味着和谈结束,成为全国内战的起点,现在全国需要和平,内战应当无条件停滞。

  这次谈判挫败了国民党蒋介石要在5月5日到9日全部歼灭中原军区部队的阴谋计划,并且推迟了内战爆发的时间。5月9日,三方代表就返回到了汉口,5月10日在汉口的杨森花园签订了《汉口协议》。该协议的签订使全面内战的爆发推迟了50多天,这在战略上也非常大地支持了在华东、华北和东北地区的兄弟部队,也为后来的中原突围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中原军区部队是兵分四大路来实施突围的,主力是以宣化店南北两线向西突围,其他部队则在东西北线相互策应配合行动。当时中原突围战役的主力军是由李先念、郑位三、王震率领的北路军,于6月26晚上撤离了宣化店,向平汉铁路鄂豫交界的武胜关至信阳、柳林东侧开进。

  6月30凌晨,北路军各部全部突破了平汉线,抢在国民党军在7月1日发动全国总攻之前,跳出了敌人的内层包围圈,并且在经过鲍鱼岭和南化塘的激战之后,于7月下旬胜利到达陕南,实现了从宣化店向秦岭的伟大战略转移。

  由王树声率领的南路军13000余人,在6月26号晚上也撤离了宣化店,6月30日在孝感王家店至魏家店一线与国民党军发生激战,7月1日也突破了平汉铁路内层封锁线,8月27日与江汉军区部队在湖北十堰的房县会师,开始鄂西北根据地的创建工作。

  由皮定均率领的第一纵队第一旅,在完成声东击西的掩护任务后再向东突围,横跨鄂豫皖三个省,历时24天,行程750公里,经过了大小23次战斗,斩关夺隘才顺利到达苏皖解放区,并且与华中军区部队胜利会合。

  由张体学率领的鄂东独立第二旅,在宣化店完成了掩护主力部队向西突围的重任后再向东突围。但是就在即将迈进华中解放区的时候,意外接到了中共中央的电令,要求该部停止东进,留在大别山坚持打游击。面对这走与留、生与死的抉择,独二旅6000余人从大局出发,服从中央的决定,再次杀进国民党军的包围圈。

  中原突围战役,它以政治、军事、战略上的全面胜利,而被载入中共党史军史的光辉史册。首先从政治上它揭露了国民党蒋介石“假和谈、真内战”的虚伪本质;在战略上,它牵制了国民党军的有生力量,极大地支援了兄弟解放区的反内战斗争。1946年7月15日,毛泽东给中原局中的电报中说,整个突围战役是胜利的,敌人毫无所得,你们这一行动牵制了程潜、刘峙、胡宗南三部力量,给反动派以极大的震动与困难,故你们的行动关系全局甚大。在军事上,它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以5万对36万,在历时36天的中原突围战役中,毙伤俘国民党军12,000千余人,我军伤亡8000余人,胜利突破国民党军的重重包围,取得解放战争首战的伟大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