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条椅背后的“赶考”故事

纪念馆里的党史 发表于 2020-03-12

  何茜茜(西柏坡纪念馆讲解员):

  中央在西柏坡时期生活条件非常艰苦,没有固定的会场。七届二中全会会址以前是中央机关做饭用的一个大食堂。当时中央机关考虑到参加这次会议的代表都是从前线回来,人员比较多,所以就将这里临时改造成会场了。

  会场前面放置的长条椅是当年的原物,长条椅的数量很少,只有两个,还有四个沙发。这四个沙发也是在战场上缴获的战利品。参会的代表中,中央委员34位,中央候补委员19位,还有11位列席人员,总共64位代表。他们当时是怎么坐呢?没有固定位置。到会早、年龄长的代表,前面的沙发、长条椅随便坐,来的晚的领导都是自带小板凳、小马扎,有的领导带着帆布躺椅来开会。在九天的会议期间,代表们每天坐的位置都是不一样的。

  1947年3月18日,党中央撤离延安以后,中央前方委员会,由毛泽东、周恩来、包括任弼时书记率领,他们继续转战陕北,与国民党军周旋;中央工委主要由刘少奇、朱德、董必武率领,他们在1947年5月份先期进入西柏坡,比毛主席进入西柏坡早一年时间。

  为什么选西柏坡呢?主要有三方面原因。首先,西柏坡这边的群众基础非常好;第二是因为西柏坡的地理位置非常优越。它东临华北大平原,西依太行山脉,打起仗来进可以攻到大平原一带,退可以退守在太行山一带;第三点就是因为西柏坡这一带的物产非常丰富。西柏坡村紧挨着滹沱河,这一带滩地肥美,稻麦两熟,所以党中央到这以后,生活上是可以保障的。毛主席于1948年5月26日率领周恩来前委进入西柏坡,在西柏坡工作生活了将近10个月。在这10个月的时间里,党中央在西柏坡组织召开了全国土地会议,组织指挥了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三大战役胜利结束以后,为了实现党的工作中心的战略转移,中央决定在西柏坡召开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在这次会议中,毛泽东同志作了重要报告,在这次报告中,毛泽东同志指出,在全国胜利的局面下,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农村转移到城市。会议向全党提出了要防止资产阶级的“糖衣炮弹”,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的问题,完成了中国共产党由革命党向执政党的伟大转变。

  那么既然是执政党了,我们应该怎样执政?为谁执政呢?所以在这次会议中,毛泽东同志谆谆告诫全党,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也就是“两个务必”。这是西柏坡的核心精神。

  那么在这次会议中,毛主席还提出了我们必须防止“四种情绪”,分别指的是:骄傲的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会议最后一天,毛主席还向全党提出了“六条规定”,也就是马上进京了,防止一些领导干部进京以后可能会出现一些现象,比如歌功颂德、居功自傲。所以主席提出:一不做寿、二不送礼、三少敬酒、四少拍掌、五不以人名作地名、六不要把中国同志与马恩列斯平列。所以说现在我们反过头来再来看,“两个务必”“四种情绪”和“六条规定”在新时代,可以说也是非常具有现实的意义的。

  七届二中全会闭幕10天以后,也就是在1949年的3月23日,中央机关离开西柏坡,踏上了赴京建国的新征程。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8周年,在这个非常重要的历史节点上,我们每一个人尤其是每一位共产党员,都不能够忘记初心,要牢记自己的使命,做新时代的合格答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