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北老家两个月,90后生物学博士生完成6000多份核酸检测

2020年04月11日 10:24:46
来源: 光明网 作者: 黎梦竹

  【同心战疫】

  如果不是接到了提前返校的通知,26岁的四川大学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2018级细胞生物学博士研究生万小文,还想在核酸检测工作岗位上继续干上一阵儿。

  从1月29日到3月31日,这位90后学子发挥自身所学,在湖北省随州市中心医院检验科志愿从事核酸检测工作,两个月共计配合完成了6000多份核酸检测,把青年人的担当汇聚到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战胜疫情的磅礴力量中。

在湖北老家两个月,90后生物学博士生完成6000多份核酸检测

  这是万小文第一次做完核酸检测实验后,为自己拍下的一张照片。他还向朋友打趣说:“脱下隔离服后,发型都变了。”

  “国家需要我,我一定出一份力”

  万小文是湖北随州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前在四川大学攻读博士学位,1月21日回到随州。他原本打算与家人团聚一周便返回学校继续养实验白鼠,但原定于30号返校的火车却因为疫情停运。万小文说,刚返家那几天内心十分焦灼,不仅有学业上的压力,也思考着疫情当前他能做点什么,“如果国家需要我,我一定出一份力。”

  1月29日,万小文在与家人闲聊时提起,自己作为一名细胞生物学方向的研究生,可以为医院的核酸检测提供专业帮助,可惜没有途径去。他没想到的是,父亲对这件事十分支持,并鼓励他给当地医院募捐负责人打电话,看看能否去医院做志愿者。

  电话打给随州市中心医院的当天下午,万小文就接到了医院检验科的回复电话,通知他前去医院的新院区报道。由于没有医院实习经验,万小文便在检验科负责核酸提取的老师带领下,慢慢了解、适应医院核酸提取和检测流程。

  刚去那一阵儿,万小文发现由于核酸检测任务量大,而熟练的检测人员十分有限,这些检测人员每天穿着隔离服、戴着N95口罩在狭小的实验室忙碌,有时会加班至凌晨。

  看到检验科任务繁重,万小文更加坚定了做志愿者的决心,并和科室同事利用新的核酸提取仪,启用医院新实验室,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任务,同时合理利用人力,提高每日核酸提取量。

在湖北老家两个月,90后生物学博士生完成6000多份核酸检测

万小文正在进行核酸检测。

  以专业严谨的态度解决检测问题

  有人把核酸检测比作一场“刀尖上的赛跑”,因为它是新冠病毒确诊的重要指标,也是疫情防控工作重要依据,且因生物安全等级高、检测环节多等,对检测环境和操作有着严苛要求。为了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检测人员需要以专业严谨的态度解决重重问题。

  “虽然核酸提取仪有着自动化、高通量的优点,但由于工程师不能到现场安装、检测、调试,只能由我们自己对新仪器进行准确度测试。”万小文介绍。

  有一次,他们在调试仪器时发现检测结果出现了大量的杂峰,以致无法判断样品准确结果。为了不耽误当天检测结果,一位老师只能将样品重新带回老院区,使用手工提取(简称“手提”)的方法重新进行核酸提取,并使用第三方检测试剂进行了核酸检测,当天实验结束时已是凌晨一点多。

  经过连续好几次的调试,同时对比手提与机提的检测结果,他们最终发现,问题来自提取仪配套的核酸检测试剂。后来,他们多次将机提核酸与手提核酸同时使用同一种试剂进行检测,直到二者检测结果一致,才将核酸提取仪正式投入使用。

在湖北老家两个月,90后生物学博士生完成6000多份核酸检测

  湖北省随州市中心医院向四川大学发去一封感谢信,表达该医院全体干部职工对万小文主动发挥专业优势,帮助抗击疫情的真诚感谢。

  后续,万小文和同事们还通过优化核酸提取流程、更换检测周期更短的检测试剂,大大提升了检测效率,也为患者们带来了方便。“疫情高峰过去后,我们每天检测出的阳性病例也越来越少,有一段时间甚至全是阴性,这是令我们最开心的事。”万小文说。

  这几天,结束医院志愿工作的万小文开始宅家隔离,等到隔离结束、身体无恙,他将重返学校继续学业。谈及这段特殊经历,万小文表示,他不仅对做好科研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疫情来临时,他看到许多人坚守在自己的岗位,其中有危险、担心、疲惫,却没有人说要后退,正是这些“最美丽的人”在努力保护人们心中那份美好。

标签 - 核酸检测,万小文,检测试剂,90后,博士生
网站编辑 - 赵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