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润无声 德沁澜湄源”

——奋力书写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杂多答卷”

2021年11月22日 14:38:12
来源: 杂多在线 作者: 杂多县融媒体中心

  走在杂多干净整洁的街道上,冬日暖阳,惠风和畅。一幕幕文明公益画面,一篇篇好人善举事迹,一个个志愿服务活动,正在汇聚成一股强大的文明力量,充盈着7万人民的精神世界……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发源于此的著名国际河流湄公河—澜沧江,在穿越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在4909公里的奔流不息中,孜孜不倦地哺育着河畔人民,滋养着六国文明,依江而居的杂多人在源头江畔建起了一座文明之城。

  近年来,杂多县深入开展省级文明县城创建,文明成色不断增加,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源头的杂多各族儿女奋发向上、开拓进取,生产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杂多的发展越来越好,群众的生活越来越好。2021年,杂多县更是提出了高标准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文明县城的目标。

  践行核心价值 引领文明力量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杂多县一完小每周一节的思政教育课上,孩子们齐声朗诵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内容。广场、巷道、楼宇、校园、社区,一幅幅精美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益广告跃入眼帘,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随处见”、“随时学”。杂多县在文明县城创建工作中,开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随处见”、“随时学”模式,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场、制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公益广告牌、喷绘宣传标语,制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结路灯灯箱。开展“学习雷锋精神志愿服务”、中小学生“手绘心中的价值观”等活动,党委中心组学习、全县党员干部培训、宣讲进乡镇社区等,真正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扎根于群众心中,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创载体、重融合。杂多县始终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融入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依托各种创建活动载体。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七进”活动、“我为创城集赞活动”广泛开展“杂多好人”、杂多“好母亲、好媳妇”等评选表彰活动,用身边的实例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象化。举办“澜湄之源宝地杂多大型音乐人文风光旅游宣传专辑”发行会暨“中国藏族山歌之乡”授牌仪式,深入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顺利申报并获得“大食财宝宗故里”“中国藏族山歌之乡”等专属文化名片,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渗透、融入到群众日常生活精神文化中。

    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嵌入杂多城市发展肌理。

  坚持以人为本 厚植文明底色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杂多县以人为本,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文明县城创建的价值取向,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十三五期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2.5亿元,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17.8亿元,实施扶贫开发项目105项,组建的“十大扶贫产业”年收益突破千万,园区内外8212名“一户一岗”生态公益性岗位,户均年收益2.16万元,生态红利得到有效释放。累计投资8.32亿元实施了旧城改造,以及一批优化城市布局、提档城市功能、升级城市品位的重点项目。累计投资8.49亿元实施的13700套危旧房改造、棚户区改造、“10·17”灾后恢复建设、保障性住房、易地搬迁以及边界住房等项目有效改善了城乡居民住房条件。累计投入对口支援资金1.25亿元。累计培训致富带头人、教育医疗、扶贫干部等各类人才4081人次,智力帮扶成效显著。公共文化服务事业不断繁荣,31个村级文化服务站投入使用。

图片

  紧盯群众生活中的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把民生项目建设成果转化为精神文明建设实践,更加坚定了杂多各族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信心决心,老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持续提升。

  引导崇德向善 培育文明新人

    “只要中华民族一代接着一代追求美好崇高的道德境界,我们的民族就永远充满希望。”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11月在山东考察时的发出深情号召。

    近年来,杂多县大力弘扬“老西藏精神”“新青海精神”“玉树抗震救灾精神”“杂多抗雪救灾精神”,提出了打造“杂多好人”品牌。

    2018年12月下旬以来,杂多县发生特重度雪灾,给全县交通运输、畜牧业生产、群众生活等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在天灾面前,杂多县党员干部冲在一线,群众团结自救,谱写了2020年初一曲“战天斗地”的昂扬战歌。涌现出达哇扎西、加哇才仁、才吉等感人肺腑的抗雪救灾中的模范事迹,更有群众趟冰冷河水为野生动物运送草料、腾出自家房子救助野生动物等一幕幕感人肺腑的场景,铸就了“自强不息、顽强拼搏、乐观向上、感恩奋进、无畏艰险、众志成城”的杂多抗雪救灾精神。

  2020年初,在得知武汉新冠疫情后,素有“中国冬虫夏草第一县”之称的杂多县,近3000农牧民群众你几根、我半斤、他一斤地集中起来自发捐赠精品虫草,最终,精挑细选的26斤(总价值208万)杂多冬虫夏草通过青海物资支援车队到达武汉。在雪灾时,全国人民四面八方来支援杂多,在疫情爆发后,杂多人也用自己的微薄之力回报那些温暖。

    积善成德 明德惟馨。澜沧江边勇救溺水群众的爱帕扎西才仁、挂着呼吸机出警的老民警尕松尼玛.....,迄今为止,杂多已有1人获评中国好人、2人入围中国好人。2人获评玉树好人、1人获玉树好人提名。五星级文明户7572户,全国文明村1个,省级文明村镇1个,省级文明校园1个,全国青年文明号1个。

    一个个先进典型,犹如一把把道德标尺刻入杂多人民心中。在榜样模范典型的引领下,“向善向上”的道德力量,滋养着杂多精神文明建设。

  暖心志愿服务 散播“文明之花”

    走进杂多,文明实践之风扑面而来,志愿服务随处可见。杂多县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成立以来,按照有阵地、有机构、有队伍、有平台、有制度、有菜单、有标识、有方案、有活动、有成效的“十有标准”,积极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系列活动。促进志愿服务精神融入杂多文明血脉、融入群众日常生活。

    县级层面,成立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负责文明实践工作的统筹协调和组织实施,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由县党政主要领导担任总队长,下设“理论宣讲”“文明践行”“法律普及”“技术推广”“健康服务”“文化惠民”、“江源巾帼”、“青年先锋”、“绿色卫士”、“杂多好人”“民族团结”十一支专业志愿服务分队,同时组建全县各行业、群团组织及各机关支部新时代文明实践专业志愿服务队,统一纳入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体系。

  截至目前,全县11支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分队完成授旗,8个乡镇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31个村、10个社区的4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全部完成挂牌。杂多县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创建覆盖率100%。

  截至目前,全县共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12场次,群众参与人数达3000余人次。

    志愿者的善举,展现着一个城市的文明形象。杂多县持续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以“群众所需”为聚焦点,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以“志愿”内核,用爱温暖一座城,为杂多县创建省级文明县城注入强大生命力。

  坚定生态报国 弘扬绿色文明

    多年以来,杂多以生态立县,毫不动摇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和对青海工作重大要求,坚决扛起生态环境保护政治责任,“特许经营”“垃圾换文具”“最美生态项链”“雪豹”“金钱豹”等生态热词在各大新闻频频出现,“绿色”成为杂多发展的新底色。

  在绿色发展中,杂多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一是经过多年的试点推广,走出了一条政府主导,社区、学校、企业、牧民共同参与、互相监督的“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牧区垃圾处理新模式。二是实施了打造全域无垃圾示范县的三年行动计划,2021年9月,杂多县正式启动全域无垃圾和禁塑减废专项行动。三是结合精准扶贫,落实生态管护公益岗位7752名,实现了园区内有户籍牧户“一户一岗”全覆盖,户均年增收21600元,“绿水青山”“雪山冰川”不断释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绿色品质进一步丰富。四是鼓励引导并扶持牧民从事生态体验、环境教育服务,以及生态保护工程劳务、生态监测等工作,使其在参与生态保护、公园管理中获得稳定长效收益。在全省率先争取并成功实施了昂赛大峡谷漂流生态体验和环境教育、昂赛雪豹自然观察2个特许经营项目,为我国国家公园探索自然教育与生态旅游新模式提供了宝贵经验。五是累计投入1.77亿元,整合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二期工程、退牧还草等工程,统筹实施了黑土滩治理、湿地保护、草原(林业)有害生物防控、矿山恢复、水土保持等生态项目。六是累计投入4.66亿元,实施了园区门禁系统、保护监测设施、科普教育服务设施、巡护道路、森林公安派出所、展陈中心等生态保护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形成了以大工程促进大保护、以大保护促进大修复、以大修复促进大丰富的格局。

    亮眼成绩单的背后,是杂多县在创建省级文明县城过程中,不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绿色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在新华社近期发布的《文明花开满城芳——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迈向高质量谱写新篇章》中有这样一句话,“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内在气质,赋予城市发展生生不息的力量。”县城、乡镇、社会、家庭,在杂多,每一个个体的“小努力”,正在汇聚成为整个县城精神文明的“大成果”。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未来,杂多必将以时不我待的冲劲,对标省委“八个新高地”部署、州委“树好三个形象、打造好六区”目标、落实县委“四个打造”要求,提升我县城市品位和文明程度,再创“精神文明建设”新辉煌。以“文明创建”为载体,为杂多未来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标签 -
网站编辑 - 张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