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逐梦前行 澜沧江畔奏响时代华章

2022年10月22日 18:08:26
来源: 杂多在线微信公众号 作者: 杂多县委宣传部

  这是一座感恩奋进,有“闯”劲、有“干”劲的城市,十年的砥砺前行谱写了为民乐章;这是一座活力迸发、满怀豪情的城市,十年的栉风沐雨铸就了辉煌史篇;这是一座生态优先、“向绿而行”的城市,十年的“倾力而为”擦亮了牧民群众的幸福底色。这座城市就是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

  “风劲帆满图新志,砥砺奋进正当时”。杂多县守正创新、奋勇前行,将非凡的足跡镌刻在了新时代发展的“成绩单”上。

  党的十八大以来,杂多县认真贯彻落实“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奋力推动“一优两高”战略部署,聚力“两个越来越好”,强化“四种经济形态”引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全力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先行区、青藏高原生态文明建设典范、国家公园建设标杆、涉藏基层社会治理样板”,建设高原宜居宜业宜游美丽新家园。以创建全国卫生县城、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全省文明县城为抓手,推进实施全域无垃圾示范县和禁塑减废专项治理行动,走出了一条生态宜居可持续发展的崛起之路,为建设“健康、现代、幸福”玉树贡献出杂多力量。

  坚持尽锐出战、全力攻坚拔寨,小康社会全面建成

  今年32岁的昂文丁增住在杂多县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小区——牧人希望家园。他的四个孩子中有两个在县城上学,另外两个由妻子安心在家照顾。而他自己除了承担生态管护员的工作外,还买了一辆“五菱宏光”在县城夜市摆摊,他将现在的生活形容为“比蜜还甜”。昂文丁增说:“能过上现在的生活,多亏了党的好政策。” 回望脱贫攻坚之路,杂多县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城乡面貌焕然一新,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收入增加了、腰包鼓起来了,米袋子越来越殷实了,菜篮子越来越丰富了,住房越来越好了……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升。杂多县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全面小康不落一人”的要求,坚持精准脱贫总方略,不断推动脱贫攻坚走深走实,脱贫摘帽成果明效大验。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17.8亿元,实施扶贫开发项目105项,先后完成现行标准下12个深度贫困村退出、20537名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从22.06%下降到0,高质量实现整县脱贫摘帽任务。

  全县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全面实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从不足2976元提高到10891元以上,是识别前的近4倍。同时,紧扣产业发展要素建立的“扶贫十大产业”、整合优势资源组建的“产业园区+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建档立卡户”,以及“学训产销”一体化产业链条和产业集群可就业、能致富,民主表决、自主选择开发的村集体经济可持续、能增收。全县绝对贫困彻底消除,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贫困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基本达标,脱贫攻坚取得了全面胜利,与全州、全省、全国同步迈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

  杂多县在贫困程度最深、脱贫成本最高、脱贫难度最大的复杂艰苦条件下,打赢了这场史无前例的脱贫攻坚战,彻底撕掉绝对贫困标签,书写了中国减贫奇迹的精彩杂多篇章,向全县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答卷。

  聚焦平稳发展、奋力赶超进位,综合实力不断提升

  文旅融合宝地杂多知名度持续攀升、经济质效实现新提升、特色产业积蓄新动能、高质量发展释放新活力……一组组数据、一项项举措、一个个成效,让杂多县人民感受到了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给经济社会各个方面带来的巨大变化。

  十年来,杂多县不断推动生态文化旅游互动发展。依托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建设机遇、“澜湄万里行”大型媒体采访活动等,全力打造“五区一地”文旅发展战略,不断深化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布局逐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事业不断繁荣,31个村级文化服务站投入使用,江源景区基础设施建设进展顺利,成功打造“1个示范乡、4个有效衔接标杆、7个示范村”。今年8月,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授予杂多县昂赛大峡谷中国最美星空摄影基地。

  十年来,杂多县坚持畜牧产业总抓手,不断推动畜牧产业转型升级。坚持“畜牧稳县”战略,着力构建“一园四社多点”的产业发展模式,牧业总产值连续五年呈增长趋势,年均增幅12.3%。累计兑现生态补助奖励资金6.9亿元,生态畜牧业合作化、联户式经营模式稳步推进。

  十年来,杂多县坚持项目带动总战略,不断推动基础设施提档升级,经济社会发展支撑能力明显增强。累计完成总投资36.48亿元的道路桥梁建设项目,所有乡(镇)和行政村通畅率均达100%,公路通车总里程超过2500公里。投资8364.9万元的人畜安全饮水工程基本满足牧区饮水需求,防洪治理工程、流域综合治理等重点水利项目稳步跟进。累计投资11.28亿元的城网改造、110KV二回路电路等电力项目除查旦、莫云外,已经实现6个乡镇和25个行政村电网覆盖。

  十年来,杂多县坚持新型城镇化总趋势,不断推动构建“一区域中心城镇、多节点特色小镇”格局,城乡融合发展步伐明显加快。累计投资8.32亿元实施旧城改造,以及一批优化城市布局、提档城市功能、升级城市品位的重点项目。“一县、两城,一轴、四横、十六纵、九板块,十一个广场(湿地公园、避难场所)”城镇规划基本构成。累计投资8.49亿元实施的13700套危旧房改造、棚户区改造等项目有效改善了城乡居民住房条件,城镇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稳步提升。

  坚持人民至上、践行初心使命,民生福祉不断改善

  一座幸福之城,须有鲜明的民生底色。从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到不断推动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从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到不断推动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翻开杂多十年民生工作账本,一件件民生实事深入人心,一个个民生项目落地生根,让牧区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老有所养”“幼有所育”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现实向往和民生需求。杂多县以人民满意为标准,坚持健康幸福总要求,不断推动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群众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双提升。累计投入资金1.42亿元,县域医疗基础配套基本实现均衡发展,新型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牧民群众免费健康普查实现全覆盖。

  孤寡老人集中供养服务体系基础扎实,累计落实临时救助、特困供养、高龄老人、孤儿、残疾人等各类社会救助资金3.39亿元,仅疫情防控期间新增城乡低保户786户。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755人,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10500人。

  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实现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是推动杂多县实现“四打造一家园”工作目标的基础。

  杂多县为解决基层治理难题,开展“江源初心、澜沧旗红”党建品牌创建行动,基层党组织活力不断增强,擦亮具有杂多特色的党建品牌。

  “我们社区党支部结合‘江源初心、澜沧旗红’党建品牌创建行动,紧紧围绕‘打造文明家园、创建美好社区’奋斗目标,精准对接群众需求,通过开展义务巡逻、帮扶慰问、修路通渠等活动,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凝聚强劲力量,奋力打造新时代澜沧江源头的红色社区。”杂多县萨呼腾镇加索下滩社区党支部书记普才介绍说。

  此外,杂多县创新建立完善“管理交给群众、服务交给政府”的虫草采集管理长效机制,虫草采集管理持续保持“零事故”,为全州虫草管理和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了有益的经验,作出了积极贡献。

  坚持绿色发展、牢记殷殷嘱托,生态屏障筑实筑牢

  杂多县坐拥“两江之源”,是澜沧江、当曲河的发源地。三江源国家公园澜沧江源园区全区处在杂多县境内。

  杂多县积极主动扛起源头责任,找准青海“三个最大”省情的杂多定位,筑牢澜沧江流域生态安全屏障。随着三江源国家公园第一个特许经营项目昂赛大峡谷漂流生态体验和环境教育、昂赛雪豹自然观察2个特许经营项目在杂多县落地生根,越来越多的牧民群众主动加入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队伍中。

  “自2017年我们乡开展雪豹观察特许经营项目以来,村里面22户牧民家庭被选拨确定为接待家庭。我们提前规划好访客体验的路线,每个自然体验团控制在3-4人,为体验者提供食宿,并担任司机和向导,这样不仅保护了生态环境,还能给家里带来收入。”昂赛乡牧民才仁尼玛说。

  十八大以来,杂多县投资4.1亿元的5条园区巡护道路,通车里程达337公里。设置“一户一岗”生态公益管护岗位8212名,户均年收益2.16万元。全面落实“三级”河(湖)长制联动履职,“点、线、面”全方位、全覆盖的大生态管护体系基本形成。实现空气自动检测站点检测自动化、质量数据化的目标。探索的“生态民兵”环境保护体系和“人兽冲突”保险补偿机制试点,总结提炼了可借鉴、可复制的成功经验。

  不仅如此,杂多县创新推进“全域无垃圾示范县及垃圾无害化处理示范试点县”建设,聚焦高品质生活对城乡环境更高标准要求,统筹推进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整合全县水生态环境功能分区,构建水环境空间管控体系,强化水环境污染防治。健全城乡环境综合整治长效机制,加快投运新城区污水处理厂,纵深推进卫生厕所建设,巩固蓝天保卫战成果,推动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化,生态环境和城乡环境明显好转,成功创建全州垃圾无害化处理示范区。稀有野生动植物回归良性繁殖,澜沧江源园区处处呈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画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正在江源杂多变成美好现实。

标签 -
网站编辑 - 王慧
01009027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075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