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各方面社情民意统一于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之中 - 求是网

把各方面社情民意统一于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之中

来源:求是网 作者:是说新语 2025-03-06 16:08:32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坚持用制度体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要完善人大的民主民意表达平台和载体,健全吸纳民意、汇集民智的工作机制,推进人大协商、立法协商,把各方面社情民意统一于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之中”。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以及有关方面,着力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着力健全吸纳民意汇集民智工作机制,为充分发挥基层立法联系点“直通车”作用搭建载体和平台。

  图为2025年1月16日,重庆沙坪坝基层立法联系点在重庆工业设计产业城就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征集企业家群体意见建议。重庆市沙坪坝区人大常委会供图

  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的法律制度保障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坚持以高质量立法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通过2018年宪法修正案,制定法律84件,修改法律266件次,通过有关法律问题和重大问题的决定115件次,现行有效法律305件。2021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修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规定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坚持全过程民主,首次将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写入国家基本法律,从国家层面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提供法治保障。2023年3月,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修改立法法,规定立法工作坚持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首次将“基层立法联系点”写入法律,并对发挥基层立法联系点作用作出规定。各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了200多件地方性法规,对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和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作出规定。上述法律法规为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和充分发挥基层立法联系点“直通车”作用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制定了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规则等7项制度,示范引领各基层立法联系点出台342项制度,有力保障了联系点工作在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轨道上高质量发展。

  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的联系指导

  2015年以来,全国人大常委会编制的立法规划和年度工作要点及立法工作计划,多次召开全国地方立法工作座谈会和部分省(区、市)地方立法工作交流会,都对建好用好基层立法联系点作出安排、提出要求。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密切与各基层立法联系点的联系、加强指导,多次组织召开全国性的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交流会、部分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片会等,推动各地交流切磋经验,相互学习借鉴,形成上下联动的工作合力;举办地方立法培训班,推动提高各基层立法联系点开展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和工作队伍建设

  各基层立法联系点建立了党委领导、人大主导、政府依托、各方参与的工作格局和组织领导体系。在地方党委(党组)领导下,制定基层立法联系点发展规划,出台指导意见,建立健全工作制度,保障人财物和机构支持到位,建强立法信息采集员、立法联络员、专家智库、工作机构4支队伍。截至2024年底,54个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基层立法联系点中,有36个设立了专门工作机构,有18个依托已有机构开展工作,配备专兼职工作人员220余人,工作面覆盖区域人口1.69亿多人。全国三级基层立法联系点共有支持单位7万余个,有各类支持人员15万余人,已形成强大的具有一定专业化的工作力量,有力地保证了基层立法联系点各项工作和建设顺利开展。

  多样畅通有序的民主渠道和健全吸纳民意汇集民智工作机制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基层立法联系点中,有41个设在市、县的人大常委会和乡镇人大主席团,有13个设在政府机构、街道、社区、企业和高校,有15种联系类型,形成了以基层人大系统为主、各层级多元化单位并存的民主形式和工作网络,扩大了不同地域群众、不同行政层级参与的覆盖面、代表性,较好适应了我国幅员辽阔、层级众多的特点,确保了立法“直通车”网络畅通到群众家门口,确保了各方面社情民意如“涓流入海”般汇集到国家立法机关。31个“国家级”基层立法联系点同时为省级或设区的市(自治州)级基层立法联系点,有效整合发挥三级联系点合力。比如,广西三江联系点推动建立了“桂湘黔三省(区)六县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区域协同机制”,四川雅安联系点与周边市、自治州及四川农业大学共同签署“6+1”区域协同框架协议,让更大区域范围的基层群众参与到国家立法工作中来。坚持将基层立法联系点同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基地等基层民主机制融合发展,做到阵地共建、资源共享、活动共推、成果共用,通过四通八达的工作网络和多样化工作机制,保证了立法民意民智的通达和汇集。

  “线上+线下”等工作方式方法的探索和运用

  各基层立法联系点探索创新了丰富的工作方式方法,开发和借助手机客户端、微信公众号、征求意见二维码等多种“线上”方式,努力做到听取意见“24小时不打烊”;结合座谈会、征询会、居民议事会等多种“线下”形式收集意见。建立智库,邀请律师、行业专家等,为参加征询意见的群众解读法律草案含义,把“法言法语”转化为老百姓听得懂的“民言民语”。建立“采纳意见法条墙”、“荣誉榜”等形式多样的反馈机制和奖励机制,让老百姓直观感受到自己的意见有地方诉说、说了有人听、听了有回音,极大地激发了群众参与的热情和活力。

  更多精彩内容详见: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充分发挥基层立法联系点“直通车”作用

  (策划:刘名美 审核:李艳玲)

网站编辑 - 徐辉冠 张盼 审核-罗素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