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事创业莫学曾参

2019年06月24日 10:14:33
来源: 解放军报 作者: 匡吉

  孔子有个弟子叫曾参,他在儒学发展上是一个有成就的人物,同时在历史评价中也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孔子对他有一句评语——“参也鲁”。鲁,就是迟钝的意思。“参也鲁”说明曾参这个人思想不大活跃,是个思想呆板、行为刻板的人。《礼记·檀弓上》记载了一节曾参临死前“易箦”的故事,从中可见其多么怕冒风险、谨小慎微。

  如何看待和评价曾参这个历史人物,众说纷纭,恐怕难有定论,这也不是此文要讨论的重点。不过,由“参也鲁”引起的一些话题和思考,却不能不给人以启示。著名杂文家林放在一篇文章中写道:“‘参也鲁’这句话可以启发我们对这种典型人物的思考。一种人,像曾参那样胆小怕事,‘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好不好?又有一种人,像曾参那样,‘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只凭他的长寿成为一代宗师,是好事还是‘天下之不幸’?这都是可以讨论的。”但凡知人论事,皆可见仁见智。这两种人到底好不好,关键看处于什么样的背景和语境。曾参的这些行为表现未必完全是缺点,立身做人是值得充分肯定的,但换个角度看,若是放在干事创业上面,恐怕是不合时宜的。

  邓小平同志在谈到改革开放的问题时曾经指出:胆子要大一些,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改革创新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需要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只有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才能“杀出一条血路”。想当初,如果没有“向前走,莫回头”的袁庚和“浑身是胆”的任仲夷,哪会有蛇口工业区的改革奇迹?作为党员干部,干事创业莫学曾参,才能在改革的大潮中劈波斩浪、克难攻坚。

  有些事情,干了有风险,不干很保险。就改革而论,敢试敢闯的难度在于两点。一来难在没把握。由于涉险滩困难多、啃硬骨阻力大,加上面临许多不确定性因素,缺少现成的破解之法,难免有错试、误闯的可能。二来难在得罪人。因为触及一些人的利益,难免招致反对和误解。现实中,有的干部因怕风险、求保险,就瞻前顾后、墨守成规,时常拿僵化的“规定”和表面的“稳定”为借口,能不干就不干、能少干就少干,以致改革难推进、创新难实现。

  敢试敢闯还是畏首畏尾,既是胆大与胆小的区别,也是公心与私心的分野。1982年初,全国掀起了一场打击严重经济犯罪的斗争。有人担心这样会影响改革开放,陈云同志说:“怕这怕那,就是不怕亡党亡国?”“抓这件事是我的责任,我不管谁管?!”我党的历史上,正是因为有许多这样一心为公、勇于担当的干部,才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改革实践中,那些怕这怕那的干部,往往都是盘算着自己的利益。正所谓“无私者无畏”,那些知难而进、迎难而上者,勇于担当、敢于作为者,无不胸怀大局、心系大业。

  如今,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进入攻坚期,面临的矛盾困难和挑战考验还有不少。“大胆使用个性鲜明、坚持原则、敢抓敢管、不怕得罪人的干部,大胆使用关键时刻豁得出来、冲得上去的干部,大胆使用默默无闻打基础、干实事的干部”“党组织要为担当负责者担当负责、当干事创业者的坚强靠山”……今年军委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激励全军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实施意见》,让许多想干事、敢干事的干部深感振奋。这也意味着,干部担当作为既有了良好的用人导向,也有了坚实的政策保障。同时,这也告诫一些干部:如果再“怕”字当头、“私”字作祟,不担当、不作为,“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地混日子,那就打错了算盘。

标签 - 曾参,干事,易箦,规定,礼记·檀弓上
网站编辑 - 唐淑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