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市场创造新供给创造条件

2019年02月14日 15:29:40
来源: 北京日报 作者: 滕泰

  供给与需求的自动平衡机制和最终均衡状态

  一旦一种产业的生产技术普及到一定程度,进入供给成熟和供给老化阶段,形成产能和产量过剩,不但原投入的生产要素报酬不能及时回收,而且大量生产要素无法充分就业,供给自动创造需求的过程就会中断。

  如果一个经济体中大部分行业处于新供给形成和供给扩张阶段,这个经济就会充满活力,其经济增长速度就会提高,整体运行趋势是向上的;反之,如果一个经济体的较多行业处于供给成熟和供给老化阶段,这个经济体的活力就会下降,其经济增长速度就会降低,整体运行趋势就会向下。

  新供给主义经济学认为,任何一项社会主流技术和主流产业,早晚都会进入供给成熟和供给老化阶段,因此无论通过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刺激总需求,抑或是通过计划手段增加或抑制老供给,都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技术周期和供给老化问题。同样,当一个国家的经济结构出了问题,有太多处于供给成熟和供给老化阶段的产业时,无论是刺激需求还是各种计划,都无法解决经济结构转型的问题。反之,财政与货币政策刺激虽然可以在短期内吸收部分过剩产能,但从长期看可能反而进一步鼓励了过剩产能扩张,加剧供需矛盾,阻碍长期的经济结构调整,并且削弱经济的自我循环能力。而行政计划或经济史上的产业政策,除了20世纪60年代的日本之外也很少有成功的案例。

  在实践中,真正有效应对经济增速下降的办法,是吸引社会资源创造新供给,并让新供给创造新需求,如此才能使经济尽快恢复到供给自动创造需求的理想运行轨道上。为了刺激新供给,让新供给创造新需求,新供给主义经济学提出的正确做法是通过“放松供给约束”的系列政策大幅度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打破生产销售僵局,让市场通过成本价格传导机制快速消化过剩产品,在较短时期内恢复均衡,并通过要素转移更新供给结构。

  新供给创造新需求,不仅在宏观上是恢复经济均衡的必然循环,在微观上也一样。一旦资本、资源、劳动开始向新供给集中,老产业的产能过剩将自然消除,整个经济不但恢复均衡,而且将开始新的增长。

  总之,新供给主义经济学认为,供给与需求动态均衡的打破属于经济增长过程中的阶段性、局部性问题,技术扩散和产业生命周期密不可分。生产过剩是相对的,阶段性和局部的供需矛盾可以随着资源逐步向新产业领域配置而消解。当宏观经济从供给到需求的传导过程遇到阻碍时,既不应当用带有计划经济色彩的手段比如产业政策去彻底破坏市场机制,也不应当用传统凯恩斯主义的手段人为扩大旧产业和旧经济的总需求,而应当通过“放开新产业供给约束、减少新经济供给抑制”的方式,为市场释放新供给创造条件,引导新供给创造新需求,最终通过经济供给和需求结构的调整,让经济回到“供给自动创造需求”的理想运行轨道,恢复“供给与需求的自动平衡机制和最终均衡状态”。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应该避免三个误区

  虽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经”是好经,但一不小心被念歪了也不行。在今后的供给侧改革研究中,需要避免三个误区。

  第一个误区,就是不能再继续炒作概念。那些没有理论体系的概念炒作、没有政策可操作性的空口号,或者东拼西凑、东拉西扯的瞎解释就没有意义了,应该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体系加以完善,并从实践上沿着市场化的方向、沿着五大财富源泉的脉络,结合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一个个、一步步地推向深入,落到实处。

  第二个误区,就是不能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回到计划经济或产业规划的老路上。有报道说,供给侧结构改革就是“新计划经济”,这显然是误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还是要放手给市场,正所谓微观政策要活,让财富源泉充分涌流。

  第三个误区,就是不能把供给侧改革和需求管理对立起来。之前凯恩斯主义总需求管理被用过头的时候,批判纠正一下是有必要的;现在供给侧改革已经成为主流经济政策思想,再继续跟着批评需求管理就可能走到另一个错误的方向了。供给和需求应互相促进,各有积极作用。

  (作者:万博新经济研究院院长,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兼职教授)

标签 - 供给约束,创造需求,供给结构,供给和需求,结构性改革
网站编辑 - 张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