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部马克思主义大型辞书的创造性价值

2019年03月25日 16:35:19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 谭玉敏

《马克思主义大辞典》

  近半年来,读《马克思主义大辞典》(以下简称《大辞典》),深感这是一部扎实的科学著作和严谨的工具书、历史书和教科书。读后给人以深刻启迪,甚至有豁然明朗之快慰。

  《大辞典》由中央马工程咨询委员会主任徐光春任主编,中央马工程首席专家、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梅荣政任常务副主编,湖北长江出版传媒集团崇文书局出版。它是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和湖北省学术著作出版基金重点资助项目,同时也是中宣部、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确定的21种“迎接党的十九大主题出版重点选题”的一项重大成果。自2017年底《大辞典》出版以来,影响广泛,被整体移入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词条库”和《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呈送中宣部、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和教材局等多个政府部门和领导人。多所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纷纷订购,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工具书;北京大学图书馆、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复旦大学图书馆等全国数百家图书馆争相采购,作为重要的馆藏图书。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等中央媒体做了大量报道,称“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重要成果”。《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中国出版传媒商报》、《湖北日报》、湖北电视台等地方主流媒体亦反映热烈,“粉丝”达5000多名。马克思主义学界著名专家发表了多篇评论,予以高度评价。《大辞典》首印版短短数月即发售7000多册,2018年5月出版《大辞典》纪念版也已销售1413册。《大辞典》现正由著名的卡努特出版公司翻译成英文版,将在全世界80多个国家发行。该公司总裁克齐泽表示,《大辞典》是世界范围内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最全面最权威的一部辞书,公司将全力以赴地将这部著作推介给全世界的读者。《大辞典》这样受领导重视,众多单位采纳和学界、社会热捧,是有重要原因的。

  一、立意高远 内容具有前沿性

  《大辞典》以理论形态(概念、范畴的联系、转化和编排逻辑)历史地反映出一个伟大的时代主题,即我们党是一个伟大的成熟的久经考验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学习传播、研究运用、坚持发展、开拓创新马克思主义近一个世纪以来,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取得了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下,取得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突显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对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极端重要性和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发展的强大生命力。从马克思主义整体性角度,编纂出版《大辞典》,对于我们深入学习和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更好地学习掌握、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对于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基础建设,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意义重大而深远。

  《大辞典》2094条,共260万字,以严谨的学术著作和规范的大型辞书集中显现出三大前沿性:立于21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高度,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研究的最新成果;面对新时代提出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有根有据地予以回应,解决人们思想上的困惑,坚定人们的政治信仰。具体来说,内含政治、学术、辞典三大特性。

  第一,政治性。《大辞典》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人的马克思主义观。当今自称马克思主义的派别和人物很多,国内外的辞书也很多,对马克思主义做出了各种各样的解释。为捍卫马克思主义科学性、革命性和纯洁性,《大辞典》的编纂,在指导思想上,始终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共产党坚守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即作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泛论马克思主义,不纠缠学术争鸣中的种种见解。

  第二,学术性。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通过层层把关、反复审改,确保作者发挥出最大能力和最高水平,把《大辞典》编成一部全领域(三个主要部分)、跨时代,集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精髓、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成果、马克思主义理论界的知识和智慧之大成,全面系统、科学准确地介绍、解释、传播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发展历程和发展成果的工具书、教科书、历史书,适应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需要。

  第三,辞典规范性。辞书是知识汇总,积淀、传承、传播和发展一国文化的重要工具。《辞源》主编陆尔奎曾感慨“国无辞书,无文化之可言也!”(1915年)。因此,辞书编纂比其他图书有更高的标准和更严的要求。编纂《马克思主义大辞典》更是一项政治性、思想性、理论性、知识性极强的严肃工作。为此,《大辞典》严守几条:1.条目内容,突出辞典的准确、简要、明白、易懂、实用等特点。条目的选定和释文,力求准确地反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国共产党基本文献、党中央主要领导人的重要文章和讲话等的原义,不以条目释文的作者的个人见解为据,也不写成学术争鸣的总汇。材料以权威史书为准,对代表性著作和代表性人物的评价力求精准。2.谋篇布局,选择最基本、最关键的概念、范畴、原理等等,使条目系列既能反映马克思主义整体发展,又贯通主要组成部分。3.逻辑编排,不拘守辞书一般做法,即或按汉字偏旁部首、或按英文字母、或用条目拼音排列,而是纵横结合。纵向,从马克思恩格斯开始,一直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包含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内的马克思主义的全部成果,能客观地反映马克思主义170多年发展的历史逻辑;横向,包含马克思主义各主要组成部分的基本理论及其产生发展的社会历史背景、代表性著作、代表性人物以及与之紧密相关的思想流派,理论逻辑严谨。条目的纵横交织,展现出马克思主义发展的连续性和发展阶段性的高度统一。连续性,体现马克思主义本质特征、科学精神、革命品格等的一脉相承;发展阶段性,体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本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反映出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各个阶段是相对独立的完整体系,彼此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特别展陈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及其最新成果的时代特色、民族特色、实践特色和理论创新特色。历史逻辑与理论逻辑的交贯形态,表现为编、类、目、释文层叠,符合人们的生活逻辑。

  二、理论及其运用的开拓性鲜明

  第一,《大辞典》是中国首部从整体上展陈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历史发展的大型辞书。此前,国内出版的只是分门别类的辞典。如《马克思主义哲学大辞典》《政治经济学辞典》《科学社会主义辞典》等,也有个别以《马克思主义辞典》命名的,但是内容上仍侧重于科学社会主义条目,时间下限为20世纪80年代,而且规模很小。《大辞典》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的整体发展,横向上如一块整钢,纵向上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首次在辞典中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逻辑与理论逻辑统一于一体,体现出习近平总书记在论述推动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时提出的要多搞“集成”和“总装”的思想。

  第二,《大辞典》首次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马克思主义辞典。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该辞典第一次将其写入马克思主义辞典是重大的理论创新。其具体内容包括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文献、重要会议、重大事件等等。全书收入党的十八大以来的理论创新成果的条目,有基本概念、原理82条,重要文献56条,重要会议5条,重大事件6条。仅党的十九大后新增条目就有17条,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十八届中央委员会报告的决议”“21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两步走战略”“乡村振兴战略”“防范经济风险”“现代化经济体系”“精准脱贫”“健康中国战略”“习近平强军思想”“信息化战争”“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党的政治建设”“党内政治文化”等等。此外,根据十九大精神,对全书的条目释文进行修改、完善,以充分体现十九大的政治立场和科学精神。

  第三,《大辞典》首次按中国共产党人的马克思主义观确立起马克思主义辞典的条目系统。在学理上的开拓性,一是以什么样的理论作为编纂辞典的指导思想和根本方法论基础。在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复杂的社会环境下,对这个重大问题的认识并不统一。有的仅强调其知识性,淡化编纂的指导思想和根本方法论基础;有的受资产阶级客观主义的影响,否定马克思主义党性原则,主张“中性化”。《大辞典》旗帜鲜明地坚持以中国共产党人的马克思主义观作为编纂的指导思想和根本方法论基础,从根本上保证了《大辞典》条目及其释文的政治标准。二是马克思主义概念、范畴、原理及相关背景材料极为丰富,以什么样的标准,从浩瀚的概念、范畴中筛选条目,选哪些条目入编,达到辞典编繤意图,实现其特点,难度很大。《大辞典》坚持三条筛选标准:最利于体现马克思主义整体性,反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发展;最有利于反映马克思主义代表性经典著作和党的重要文献,表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髓;最具有纵横联通功能的基础性、关键性概念、范畴、原理。根据这三条筛选标准,精选出2094个条目,构成条目系统。有专家称,这为从马克思主义整体性视角编繤马克思主义辞典,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规范化标准。

  第四,面向大众化,突显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成果的社会运用。列宁说:“最高限度的马克思主义=最高限度的通俗化”。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目的全在于运用、指导实践。《大辞典》是为党政干部、部队军人、高校教师、青年学生和广大群众学习、研究、宣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正确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力求为遇到疑难问题的读者提供准确、科学、可靠的答案编纂的。为确保读者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中国化成果看得懂、掌握住、用得上,《大辞典》在面向大众化、实现通俗化方面下了很大功夫,一些坚深的哲学、经济学概念、原理、经典著作等,在这里讲得通俗易懂、明白如话。正是这样,《大辞典》发行量大,社会运用广,面向了大众化。

  三、方法的创新 规范的严谨

  黑格尔说过,方法不是外在的东西,而是内容的灵魂。解决问题的方法存在于问题本身之中。科学上的研究方法是根据对客观存在的矛盾性质及运动状况的把握,而从中找到的分析矛盾、说明矛盾、解决矛盾的方法。如果一本学术著作在方法上没有特色,就谈不上其科学性。《大辞典》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如文献研究、比较分析,融理论与实践、逻辑与历史、科学性与意识形态性、学术性与工具性、借鉴与独创一炉。在学术的规范性上,坚持层层把关,消灭硬伤,无论是政治性的,还是学理性、知识性的。研究方法的创新性和学术规范的严谨性,集中起来说,突显出“一结合”“四统一”。

  第一,理论、历史与现实相结合。条目的选择甄别、条目释文及价值的表达,都着眼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含经典著作)、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当代中国和世界的现实问题的综合考虑,都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基本方法去做出说明,进行评价。同时又将其放入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做历史考察,以揭明其思想内涵、历史地位、理论价值、现实意义。

  第二,科学性与意识形态性的统一。《大辞典》将科学性和权威性作为条目释文的根本目标和根本要求。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每个条目释文都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党的重要文献、权威性资料为文本根据,充分尊重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原论、原著和相应的确凿事实,解释具有科学性、准确性、可靠性、系统性、权威性,杜绝无根据的空泛议论。同时,马克思主义是工人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全书摒弃“以我解马”的主观主义,彰显马克思主义科学概念、范畴、原理的党性。例如,“人学理论”条目释文,既肯定马克思主义诞生之前近代思想家在人类思想史上的理论贡献、历史作用,又指出这些人学思想的理论局限性和历史局限性,从人学问题的出发点、人的本质、人性、人的自由和发展等方面全面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鲜明反映了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阶级立场与党性原则,划清了马克思主义与抽象的人道主义等形形色色的主观唯心主义之间的界限。条目及释文的意识形态性还表现在对误读和曲解马克思主义的负面人物、错误的思想流派、社会思潮客观公正的评析。

  第三,学术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大辞典》作为学术著作,严格按照学术规范进行研究,采用学术话语进行表达,坚守学术材料的权威性、学术思想的深刻性、学术体系的严谨性;作为工具书,彰显出辞典内容的权威性、话语表达的可读性。哲理韵味浓厚,理论魅力很强。

  第四,守正与创新的统一。在整体上,守正,突出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代表性原著的基础理论性;创新,着力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创新性。从分编说,守正,始终坚持经实践反复证明为真理的思想内容、科学观点和史实;创新,着眼于发展,注重选入新时代形成的新概念、新范畴,并对原有概念、范畴做出体现时代精神的解读。

  第五,博采众长与自主独创的统一。《大辞典》充分尊重并借鉴吸收《中国大百科全书》(1987 年第一版和 2009 年第二版)、《布莱克维尔政治思想百科全书》等辞书的长处和优点,注重吸收国内外最新发现的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资料(例如:MEGA2)和新译本(例如:恩格斯早期著作《乌培河谷来信》新翻译成《伍珀河谷来信》等),注意吸收近些年来国内外学术界新的研究成果等的优点,同时又不拘守、不照抄前人成果,而是胸怀观念创新、材料创新、语言创新、编排创新的勇气,根据《大辞典》的编纂宗旨、编辑原则,新时代要求,坚守马克思主义党性原则,展开独立研究,提供科学可靠的独创性成果,彰显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革命性、实践性、开放性和创新性。

  (作者: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

标签 - 大辞典,马克思主义政党,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网站编辑 - 张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