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前贤对话 与智慧同行

——评《怎样读经典》

2019年06月10日 09:13:05
来源: 中国纪检监察报 作者: 廷衷

  “书于竹帛、镂之金石”,诉诸文字形式,永久保存文化、传承文明,乃是中国自来就有的书写传统。由此累代相习相沿,产生了传诸四方、播于后世的伟大著作,形成了浩如烟海的文献典籍,聚积了精彩纷呈的文化财富,留下了可堪宝贵的精神遗产。了解这种传统,读点经典书籍,则是当代中国人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基础。

  一

  《怎样读经典》是一部萃取中国古代典籍精华,并用当代观念加以解说的导读书。为引领当代读者进入古代经典的世界,把握经典文本的当代价值,《中华读书报》从2015年5月开始,用了两年多的时间,约请各方专家撰文,围绕传统文化经典,予以疏通导读,发微启明。各篇文章一经刊出,迅即传播四方。为便于读者阅览,《中华读书报》将上述零篇汇为一帙,以《怎样读经典》的名义出版。该书汇集了当前国内数十位各领域知名专家学者所撰写的50篇经典导读,以专家学者的眼光,运用通俗易懂的行文,对代表现存古籍中最核心、最精粹的50部经典作了提要钩玄式的介绍。

  《怎样读经典》是一部网罗众家,为读者提供经典入门钥匙的工具书。该书历选了《周易》《尚书》《诗经》《周礼》《左传》《四书章句集注》等经部典籍凡16种,《国语》《晏子春秋》《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资治通鉴》等史部典籍凡9种,《老子》《孙子兵法》《墨子》《商君书》《庄子》《六祖坛经》《近思录》《传习录》等子部典籍凡20种,《楚辞》《古诗十九首》《文心雕龙》《诗品》《文选》等集部典籍5种,囊括了从先秦直到清代的典籍精华,并按传统的四部分类方式编次。各篇导读考订详备,去取精审,理博辞富,评论允当,是我们进入古典典籍的绝佳读物。

  《怎样读经典》是一部原始要终,采兹秋实,汇集人文精华的智慧书。徵诸历史,考之载籍,撷取群书菁华,传承人文精神,在史册中比比皆是。其中,《群书治要》一书最有典型意义。大唐贞观年间(627-649),当时的国家图书馆(弘文馆)设立,聚书二十余万卷,为一时文化盛事。为“稽古临事不惑”,儒臣魏徵、虞世南、褚亮等受命“采摭群书”,上自远古,下尽晋代,于一万四千多部、八万九千多卷古籍中,精选典籍六十五种,编成《群书治要》。所谓“群书治要”,按照魏徵的说法,是“总立新名,各全旧体,欲令见本知末,原始要终,并弃彼春华,采兹秋实。”后来,该书在中土佚失,却有幸在日本保存了下来。上世纪九十年代,日本友人曾赠予中国一套日本天明七年(1787)版《群书治要》。原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习仲勋曾为该书的整理点校本题词:“古镜今鉴”,即在提醒我们要多读点古典的好书,增加一些历史的智慧。《怎样读经典》是一部当代的《群书治要》,编者撷取群书精华,既博而要,为读者进入典籍提供了纲目,为吸取历史智慧指点了门径,为萃取人文精华提供了一把钥匙。

  毛泽东指出:“有时间就看点书,是增加知识的办法之一,孔子说,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知识是树立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基础。”《怎样读经典》一书,是增加我们优秀传统文化知识,提高中华经典修养,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好读物。品读此书,可以得到知识和精神上的多重满足,因为“为求知识而知识,我们所获得的不止是知识的累积,同时也是一种兴趣或欲望的满足。”(潘光旦《说文以载道》)

  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对传统文化中适合于调理社会关系和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内容,我们要结合时代条件加以继承和发扬,赋予其新的涵义。”阐发传统文化的优秀之处,指明历史典籍的精微之处,讲明经典文本的洞见启发,以学术造诣开启智慧之门,乃是专研古典学术者的时代责任。

  《怎样读经典》一书,特别注重发掘传统文化的时代精神价值。“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世而制。”导读作者们对各经典书籍所蕴涵的现代意义的阐发随处可见。比如提到《史记》时,指出《史记》中讴歌的英雄人物具有勇于为国家、为社会负责任、做贡献的特点;又如在导读《老子》时,提出该书不仅有影响西哲海德格尔的哲学思想,也有治国理政的要道;比如介绍《墨子》一书所内涵的科学精神是我们重要的文化根底,至今具有现代的价值;比如认为《庄子》中有和西方哲学中相一致的“相对主义”和语言哲学价值;又如强调《韩非子》一书的作者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热情的理想追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统一国家力量,更有效率地利用国家资源,实现富国强兵的立国策略;比如认为《淮南子》一书是一部内容宏富的子书,是了解汉初思想无可替代的典籍,而其核心的观念则是强调时时处处要敬畏和尊重自然规律;又如提出《明夷待访录》是黄宗羲对人类价值追求和治理之道等根本性问题提出了儒家式的回答;比如认为《古诗十九首》的重心是用语言建构的生活世界之下所蕴藏的心灵世界;又如强调《文心雕龙》提出的理想文风是“文意鲜明,文辞凝练”等。这是立足于时代精神,基于时代需要的经典诠释,为当代的读者提供了理解古典的基本方法和路径。

  《怎样读经典》一书的导读者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用批判的总结方式,介绍了经典的主要命题和进入经典所需注意的关键问题。比如谈《诗经》,认为“要想走进《诗经》,还须先破除观念形态上的障碍”:即所谓《诗经》是诗歌总集的说法,忽略了它作为礼乐文化的承载者和精神家园建构者的文化意义;所谓《诗经》是古典文学知识的说法,摒弃了它的生命存在形式,也漠视了其内在的思想、情感和灵魂;所谓创新地解读《诗经》的追求,更是丢失了领会其真正意义的耐心。又如谈《资治通鉴》,认为研究历史、解读历史要以尊重历史为前提,因为每一代精英只能在历史的条件下努力行事。比如谈《吕氏春秋》,认为所谓的杂家的“杂”,不是杂乱无章和无思想主旨,而是班固《汉书·艺文志》中所说的“兼儒墨,合名法,知国体之有此,见王治之无不贯”,它批判地吸取了战国时期诸子的学术思想,形成了一以贯之的主旨。又如谈《山海经》,认为夸夸其谈绝非学术正道,而臆测式的宣称和神秘化的解读亦非正途。

  三

  阅读经典,是为了与前贤对话,与历史交流,与智慧同行;阅读中国的历代经典,让我们能够领略到古典文明的灿烂,理解先民们对于世界的认识,并由此感受我国历史之悠远,文字之优美以及思想之深邃,从而更好地理解当下的生活世界和重塑我们的精神世界。

  为了让读者更好的选择相关典籍,《怎样读经典》一书特别注重经典版本的介绍。我们知道,当前坊间流行的各种典籍,琳琅满目,一般人难以抉择,亟须专家指出哪种版本最优,哪种版本最便利,哪种版本是入门级,哪种版本是进阶级。比如,《汉书》导读拣选了四种类型的读本,即旧注本、今注今译本、选注本和白文简体本,并在每一类型中都标明了出版社和出版年代;《后汉书》导读推荐了李贤注本和王先谦《后汉书集解》本;《近思录》导读推荐了叶采《近思录集解》《朱子学文献大系·历代朱子学研究著述丛刊·近思录专辑》等,还对韩国、日本的相关著作进行了简要介绍。诸多导读文字,都特别推荐了当代学者的点校本、注释本或者相关研究领域中最具特色的研究著作,便于读者选择。

  为了让读者获得更好的阅读体验,《怎样读经典》一书除了导读内容之外,在每一篇的篇题上也下足了功夫,比如说《尚书》是“不论难不难懂,它真的是天书”,说《诗经》“是诗,更是经”,说《周礼》是“理想国的经世法”,说《仪礼》是“礼仪之邦的礼制所来”,说《礼记》是“古代文化百科”,说《孟子》是“独立人格塑造指南”,说《尔雅》“是辞典,也是博物手册”,说《中庸》是“儒家的理论渊薮”,说《战国策》是“纵横策士的风采史”,说《史记》“是正史,是文学,更是问学门径”,说《三国志》“写尽三国风云”,说《韩非子》是“两千年君主专制之奠基”,说《楚辞》“不止山川与香草,它是情怀之归处”等,无不以最简练的语句最大可能地揭示经典的内涵,标示其价值。

  四

  “惟殷先人,有典有册”,尊重典籍的文化传承,阐释经典的当代价值,乃是数千年以来的文脉所系。

  中华的古代典籍文化在世界诸文明中独居其前,蔚为大国。据调查,我国现存古籍(包括民国线装书在内)约20万个品种、50万个版本,共计5000万册件。目前,由中央政府主持开展的中华古籍保护计划正在对这些珍贵的文献典籍进行保护,开展普查登记,评选国家和省级珍贵古籍名录,同时进行古籍的修复、数字化、整理出版和宣传推广等工作,力图让古籍中的文字活起来,发挥古籍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我们开展古代经典的宣传和阐释,要坚持“四个讲清楚”的基本原则,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故事,阐释好中国特色。在此意义上来说,《中华读书报》开设的“怎样读经典”栏目,恰逢其时。《怎样读经典》一书的编纂出版也具有了时代的意义。

  中华古籍的保护,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工程的重要任务之一。它要求我们,一方面要对古籍原件进行抢救性保护、预防性保护、原生性保护和再生性保护,一方面要对古籍内容进行挖掘、研究和整理,同时还需要根据时代的需要予以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提供滋养。这项工作离不开各方的合力。做好经典的普及工作,用当代的语言,结合时代的精神,对经典予以现代的导读,乃是此传承工程的题中应有之义。

  中国经典浩繁,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的资源。《怎样读经典》一书所收录的五十部经典,仅仅是现存古籍中极小的一部分,我们期待着“怎样读经典”成为常设的栏目,也希望《怎样读经典》在不久的将来出版续集,为普通读者提供更多的优秀文化导读之作。

  (作者单位:国家图书馆)

标签 - 怎样读经典,诗经,四部分类,史记,智慧书
网站编辑 - 张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