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堂“人民至上”的“公开课”

2021年06月03日 11:07:38
来源: 党建网 作者: 陈 晋

  中国共产党风雨兼程,走过一百年了。

  有太多的历史奥妙需要我们去探究,去发现;有太多的理论课题需要我们去研究,去回答。

  比如,如果把中国共产党拟人化,那他一百年的奋斗,事实上都是在回答: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找到答案,便可以探究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出发,为什么能够战胜千难万险,为什么能够创造一个又一个惊天动地传奇的历史奥秘。

  答案在哪里呢?

  回顾一百年历史,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历史充分证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赢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党就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就能够无往而不胜。”

  这个答案把中国共产党一路走来的历史奥秘,说得很清楚了。

  如果需要再简洁地提炼,那就是四个字:“人民至上”。这个提炼不是随意而为,它反映出人们的共识。

  2021年两会期间,有媒体以《读懂习近平总书记八年两会关切》为题目,统计出一组频频出现的“词云”,在一张图片上,“人民至上”四个字被放在最醒目的位置。

  中国共产党一路走来,始终把“人民至上”放在心中最高位置。阮青同志的这部新作,便是我看到的比较全面和系统阐述中国共产党“人民至上”理念和实践的书。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的那天起,就没有自己的私利。如果有私利,为自己谋前程,那些家境和社会地位都还不错的知识分子完全没有必要登上“红船”。在“红船”上通过的第一个党纲,拥有鲜明的人民立场,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革命年代,毛泽东同志在思考和回答我们党为什么能够取得胜利的时候,曾经说过,“站在最大多数劳动人民一面”,“拜人民为师,这就灵了”。这两句话,讲清了中国共产党成功的秘诀,就是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革命如此,建设如此,改革也是如此。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对马克思主义人民思想的理论与实践内涵,作出一系列创造性的阐发,提出许多重要的新论断,“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就是其中最直观的体现之一

  “人民至上”贯穿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方方方面。从大的方面来说,就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就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在具体工作中,“人民至上”体现在“要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族人民”,体现在“突出农民主体地位,把保障农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体现在“扎实做好下岗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伍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体现在“把社区管理和服务工作做好,求真务实,让人民群众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体现在“为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筑牢制度防线”,体现在“让公园成为人民群众共享的绿色空间”……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都很具体。

  能够做到“人民至上”,就能够以优良的作风凝聚人民,发挥党的最大政治优势;做不到“人民至上”,就会像一道无形的墙把党和人民群众隔开,党的性质也会变化,生死存亡的问题自然出现。

  讲“人民至上”,说到底首先是一个感情问题。

  所谓感情,就是对人民群众的仁爱之心、关爱之心。习近平同志指出,“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植根人民,都是要和群众处出感情来的,不处,就难以及时准确地了解掌握群众所思、所盼、所忧、所急;感情是在实践中干出来的,不干,就难以把群众工作做实、做深、做细、做透。处了,干了,感情油然而生,就会自觉地把转变工作作风和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结合起来,自觉地多做一些雪中送炭、急人之困的事情。

  是不是带着感情为群众做事,群众是看得出来、体会得到的。带着感情为群众做事,群众会受到感染,就会同心同德和党一起把事情干成。把人民的事情办成了,办好了,这就是造福人民。

  做到“人民至上”,关键在于增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多年来,中央经常讲坚持党的宗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围绕改进作风也发了不少文件、采取了不少措施,但为什么背离党的宗旨、脱离群众的现象依然时有发生?这是一个很值得思考的问题。主观上无疑是因为宗旨意识不牢固、不坚定,客观上也与管党治党失之于宽、失之于松有关。此外,还有一个知与行的关系问题需要解决。习近平同志强调“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就是为了促进知行合一。“知”是思想自觉,“行”是行动自觉。思想和行动同时自觉、同时努力,既是以知促行,也是以行促知。

  所谓思想自觉,不只是在理论认识上悟深悟透“人民至上”的丰富内涵和极端重要性,还要联系自己,经常问问有没有一心一意在为群众做事情?经常想想群众在我们心目中占据什么位置?我们在群众中是什么形象?经常检查是不是按党章的要求和党内法规去做了?

  这样的思想自觉看起来简单,真正做到却不那么容易。实现思想自觉,与我国传统文化中讲的“慎独”类似,需要对自己的思想时时刻刻形成一种警示、压力甚至“折磨”。人们说“工作上要艰苦,思想上更要艰苦”,就是这个意思。过思想上艰苦这一关之所以不容易,是因为必须联系自己,听意见、查问题、改作风,很复杂且多反复,时常触及自己的感情和利益,有时难免还有委屈。但如果不直面这些警示、压力甚至“折磨”,就谈不上自觉地去把道理悟深悟透。

  真正的思想自觉总要落实到行动上,也只有落实到行动上才能体现思想自觉。如果只是把思想停留在文件上,停留在会议上,停留在一般的号召上,那就可能是以形式主义反对形式主义、以官僚主义反对官僚主义。这种现象既缺少思想自觉,更没有行动自觉。一般说来,现在的领导干部文化程度和理论水平都不低,谈理论认识是比较容易的。但如果只落在会议和简报上,真抓实干则不甚了了,就说明思想自觉没有转化为行动自觉。殊不知,行动自觉才是真正的试金石。只有在身体力行为人民做事、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中,才能真正体会到“人民至上”的真谛,才能通过优良作风把人民群众凝聚起来,发挥好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

  阮青同志很有想法,她在党的百年历史的框架下,以若干鲜活的事例,从顺应民意、尊重民权、为民谋利、培育民德、提高民智、保障民安、面向世界、凝聚民识、赢得民心、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十个方面,对“人民至上”作了细致的解读。解读成体系、有特点,语言比较通俗,适合于更多的读者阅读。

  阮青同志是中央党校原教授,博士生导师。《人民至上—中国共产党赢得人民信任和支持的制胜法宝》,事实上是她多年讲坛生涯中生发出来的“新课程”,而且是“讲”给普通读者“听”的。这正是目前正在进行的党史学习教育所需要的。读这本书,可看成是上一堂“人民至上”的“公开课”。

  陈晋

  2021年3月8日

                                                                         

《人民至上》阮青著 新星出版社出版

  (此文系《人民至上》一书序文)

 

标签 - 人民至上,中国共产党
网站编辑 - 汤宝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