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历史,让革命精神薪火相传

2019年08月30日 10:32:59
来源: 中国文化报 作者: 党云峰

  8月19日至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省酒泉、嘉峪关、张掖、武威、兰州等地,就经济社会发展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情况进行考察调研,习总书记强调:“我们要讲好党的故事、红军的故事、西路军的故事,把红色基因一代代传承下去。”“只要贯彻新发展理念,绿水青山就可以成为金山银山。”“要提倡多读书,建设书香社会。”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本版特推出三篇评论,从弘扬革命精神、保护生态文明、建设书香社会三个方面进行深入学习。

  习近平总书记8月20日来到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参观了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总书记仔细端详一件件实物、一张张图片,深情回顾西路军的英雄事迹。他强调:“他们展现了我们党的革命精神、奋斗精神,体现了红军精神、长征精神,我们要讲好党的故事、红军的故事、西路军的故事,把红色基因一代代传承下去。”

  每一个红色旅游景点都是一个常学常新的生动课堂。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需要历史的现场感。从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到红旗渠精神、焦裕禄精神、塞罕坝精神等,构成了战争与和平年代的精神图景。走近历史,既需要丰富的书本知识让历史清晰起来,也需要在历史的现场让历史立体起来。历史不是纸上没有温度的文字排列,革命战士在风华正茂的年纪发出的振聋发聩的呼喊,在今天仍然震撼人心,站在革命老区的土地,更能感受那个年代的脉搏。

  革命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有力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正是在时间洪流的试练中,后人萃取出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传承革命精神,就是学习英雄前辈在艰苦岁月中努力克服困难、挖掘潜力、实现自我的精神。在他们的灵魂深处折射着英勇不屈的人性光辉和顽强的生命力,在自我超越中实现了自我生命的意义与价值。一幅幅图片、一页页文献就是党性教育的教材。人们在风雨历程、沧桑巨变中受到巨大鼓舞,才能让矢志奋斗的劲头鼓得更足。

  历史昭示着未来发展的方向,了解历史才能更好地预判未来,历史的价值在于从多个角度为人们今天做决策提供参照,减少走弯路的几率。近日,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印发《关于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认真学习党史、新中国史的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把学习党史、新中国史作为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不断增强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和行动自觉。进一步增进对党史、新中国史的了解,才能切实从党史、新中国史中感悟初心使命、汲取前行力量,才能更坚定地走好今天的路,毕竟人生路上还有许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革命精神是我们战胜艰难险阻、不断夺取胜利的底气。跟老一辈不同,很多新中国成立后、改革开放后出生成长的人,对党的历史特别是改革开放前的历史并不熟悉,如今信息如海、物质充盈,没有经过血与火历练的年轻人很容易产生困惑,革命文化是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的重要抓手,通过历史教育让年轻人坚定理想信念很有现实意义。

  传承革命精神正是不忘初心的体现。展现革命历史的展览、歌曲、影视剧等,是大家了解历史的重要途径。文化文艺工作者要从历史中寻找创作灵感,到革命老区采风、采访,对革命文化进行深度发掘与传承利用,着力增强发现真善美的能力、发现主旋律的能力、发现正能量的能力,创作更多精品力作,引领社会风尚。南朝刘勰有言:“振叶以寻根,观澜而索源。”只有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地弘扬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才能不断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创造力、影响力,夯实坚定文化自信的信心,实现文明在薪火相传中的守正创新。

标签 - 革命精神,革命文化,历史虚无主义,历史教育,薪火相传
网站编辑 - 曾嘉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