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万里走单骑》是一趟“文化甘旅”

2021年04月18日 09:35:22
来源: 求是网 作者: 单霁翔

  由中国文物学会与浙江卫视共同发起的《万里走单骑——遗产里的中国》,于4月18日正式迎来了第一季的收官。从一年前开始策划到终于收官,我的内心无比感慨,没想到一档节目需要付出那么多人的心血和汗水,但是在这条为文化传播而艰辛跋涉的路途上,我们虽苦犹甘。

  在过去三个多月里,我们先后寻访了10处世界文化遗产以及两处正在冲刺申遗的文化地标,通过一路行走、一路体验、一路交流、一路守望,向观众揭秘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灿烂遗产背后的故事,带领大家重新认识我们家门口的“宝藏”,尤其是让年轻观众感受它们有多么鲜活可爱,多么值得引以为傲,并且要像呵护我们的眼睛一样呵护它们,因为它们是自然和历史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也是人类献给未来的礼物。

  2021年3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武夷山市考察时指出:“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两个直击人心的提问,可以表达《万里走单骑》行动的初衷以及我们坚守的目标,就是要挖掘中华五千年文明中的精华,找到文明传承的路径,深刻体会我们的中国特色。

  节目的名字取自“千里走单骑”,“千里走单骑”本意指的是独自一人远行。我们从东到西,从南到北,走过的路有万里之遥,虽然沿用了“单骑”二字,但这条路上我们并不孤单,不仅组建了虽然成员年龄、经历、职业、兴趣不同,但是却形成互补的“布鞋男团”,还吸引到了越来越多的年轻观众加入我们的行列。

  自1985年加入《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以来,我国已成功申报世界遗产55处,是全球拥有世界遗产最多的国家之一,但数量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我们面对遗产的观念和态度。近年来,伴随良渚古城遗址的申遗成功,世界遗产“热”了起来,但更多的文化遗产要么养在深闺,要么大众只知其名,它们距离“活起来”还有一定的距离。

  我在故宫博物院工作的这些岁月,感受最深的,就是年轻人越来越喜欢古老的紫禁城。其实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在《我在故宫修文物》《国家宝藏》《上新了,故宫》这些节目的助力下,我们打开了和年轻人对话的通道。他们开始关注故宫、走近故宫、享受故宫文化,喜欢上“正青春”的故宫博物院。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下决心通过《万里走单骑》聚焦世界文化遗产的原因。

  在这一季节目中,我们所选取的每处世界遗产,都有一个主要的传播方向,希望用立体多样的视角,向公众深入浅出地阐释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和价值。

  《万里走单骑》节目从“现象级”的良渚古城遗址启程,在我看来,它是为观众打开世界文化遗产广阔天地的最佳切口。2019年,良渚古城遗址成为中国第五十五处世界遗产。当沉睡在地下的考古遗址揭开神秘的面纱,这座实证中华5000年文明史的圣地,就变得像公园般美丽。人们走进去,就和我们的先民站在了同一片土地,会在古今对比中产生一种强烈的震撼。

  厦门鼓浪屿是一个著名的旅游目的地,但很多人并不知道,它还是文化间交流的一个特例。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见证了亚洲全球化早期各种价值观念的交汇、碰撞和融合,上世纪以来,有十几个国家的居民,在中国政府管理的社区中和谐相处。它所体现的,其实是中国传统文化与世界不同文化之间的包容、吸纳与发展。

  第三站,我们来到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生土建筑住宅群——福建土楼。千百年来,一代又一代的客家人用心建造,每一抔黄土、每一块砖石,都凝练着他们的心血与传承。过去一个土楼最多可以居住五六百人,今天又该如何延续?我们希望讲好当代保护土楼的故事,让人们相信,这样的传统民居在新的时代仍然能够成为人们向往的社区。

  云南普洱景迈山是一处茶文化景观,《万里走单骑》节目拍摄时,国务院决定2022年将其作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项目。茶作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却没能成为世界遗产,这不得不说是一大遗憾。我们在这里看到了原生态的古茶林,参与了普洱茶的制作,还与布朗族、傣族、拉祜族、佤族、哈尼族的兄弟姐妹们跳舞歌唱,感受到他们视茶树为生命的那份虔诚。那悠悠茶味,不只是唇齿间不散的回甘,更交织着几千年农业文明智慧的醇香。

  杭州西湖尽人皆知,但《万里走单骑》希望告诉人们,西湖不仅是景观西湖,更是一个文化西湖。“西湖十景”是分布于春夏秋冬、早中晚不同时段的景色,它是自然和人文共同绘就的画作、在时间里流动的诗歌。就像我们嘉宾所感慨的,当我们把景当成一个具有主体性的对象加以平等交流,才能和历史对话,与文化共情,并在这样一种“交往”中听见自己内心的回声。

  在都江堰,我们用游客自愿给李冰写信的方式,向献上跨越时空的致敬。直到今天,还有1100万亩良田、4400万老百姓受益于他的创造。我们向观众解读这座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连续使用、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到底伟大在何处,力图把都江堰-青城山用最少人工干预,解决人们持久生存问题的智慧讲个透彻。

  可赏、可游、可居的苏州园林,是在人口密集的城市之中,人类因为依恋自然、追求自然而对居所进行美化的一种奇思妙想。它集叠山、理水、建筑、花木四大要素于一体,蕴含着中式审美的博大精深。节目中,我们参与了一场“造园大赛”,相信这样的体验强化了对现代人心灵的启示:诗情画意,一定是中国人永恒的精神生活主题。

  黄石是历史悠久且一直活态的工业城市。在不到2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汇聚了四组重要的工业遗产,包括3200年的铜矿遗址、1700年的铁矿遗址、100多年前的煤铁联合企业,以及近几十年间诞生的大型水泥企业。十年前我去黄石,就被这些灿烂的工业遗产所感动,于是写了一份全国政协提案。我国首次将这处工业遗产列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我们再次来到黄石,希望为黄石工业遗产走向世界再助一把力。

  第八站节目走进河南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在这里,我们来到了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天文台观星台,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汉三阙、古代四大书院之一的嵩阳书院、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砖塔嵩岳寺塔……更通过一场特殊的守望行动,致敬所有默默奉献的基层文物保护工作者。因为有了他们的坚守,我们的文化遗产仍然神采奕奕,成为大家都能享受的一片文化绿洲、一个精神家园。

  六百年前,明成祖朱棣“北修故宫,南建武当”,武当山与故宫一脉相承。我们惊叹于“崖上故宫,云中紫禁”,创造出建筑与山体“天人合一”的超然境界,也听到了一家三代接力守护武当山的动人故事,分享了因为南水北调工程武当山遇真宫文物本体原地抬升15米的守护传奇,还走进五龙宫遗址考古现场,感受考古人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奉献精神。

  以西递、宏村为代表的皖南古村落,集中体现了工艺精湛的徽派民居特色。从2003年起,国家文物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开始公布历史文化名村,当时考察时发现很多传统民居建筑亟待维修保护。这次再去,看到西递、宏村的古建筑和村落环境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内心非常欣慰。在全力推进乡村振兴、美丽中国战略的今天,我们更需要严肃地讨论,历史文化名村的可持续保护与旅游开发的问题,实现活态利用升级,皖南古村落就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样本。

  本季《万里走单骑》最后一站,是位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老司城遗址。我们从考古遗址启程,然后走向了类型多元的国际社区、农业遗产、工业遗址、水利工程、文化景观、传统民居……最后又以考古遗址收官,这其实是回到原点,通过一番梳理,再来思考世界文化遗产的内涵和意义。

  我们这一路走来,最强烈的感受是,一旦认识到了身边文化遗产的巨大魅力,每个人都会由衷产生出一种幸福感,有的是被唤起乡愁,有的是被激发自豪。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想要了解一个人,需要与他多接触;想要了解一处世界遗产地,也需要去亲历、去感受,这样才会有更多心灵相亲、血脉相连的情感,从内心深处生发出来。

  我们衷心期待着,通过《万里走单骑——遗产里的中国》这档节目,会有更多的年轻人开启自己的探索发现之旅,品味中华优秀文化的甘甜与富饶,爱上世界文化遗产,并成为它们坚定的守护者和传承者。

  (作者:中国文物学会会长、故宫博物院原院长)

标签 - 万里走单骑,文化,遗址
网站编辑 - 韩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