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军学军,才是最好的拥军

2019年05月20日 10:00:00
来源: 解放军报 作者: 董强

  曾几何时,军帽、军裤、军挎包等一切与军队沾边的物品,都是青年竞相追逐的时尚。

  后来,除了少数军迷之外,军品不再是时尚追逐。

  没有埋怨现在的年轻人不再把军品当时尚,也不是责备他们不再崇尚军人职业。军人负重前行,保家卫国,不就是为了让年轻人多一些“职业选择”的自由,让全社会多一些“多元爱好”的自由吗?

  去年以来,当看到各级各类银行相继推出“惠军卡”“拥军贷”,全国交通运输行业全面推行“军人依法优先”,我与相继支持3个儿女当兵的八旬老娘交流,她说打心眼里感到高兴:崇尚军人的好传统又回来啦!

  同时,也为此生发了一些深入思考,行业拥军怎么拥?

  这些年,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启示我们:爱军学军,才是最好的拥军!

  有军人的情怀,拥军才有敢往前冲的劲头。

  军人的情怀是什么?是爱国爱民,是牺牲奉献。伏契克说过:“为了争取将来的美好而牺牲了的人,都是一尊石质的雕像。”拥军,就是向牺牲和奉献致敬。一时拥军不难,难的是一辈子拥军。工作岗位上拥军不难,难的是离开岗位后一如既往地拥军。看过一则报道,听过一个故事,我更相信了这个判断。报道说,在一个高铁站,军人依法优先的绿色通道,因为工作人员交接班而关闭。故事讲,地方一位分管领导刚从职位上退下来,就对驻军单位打起了哈哈:“我不干啦!”

  正常吗?既正常也不正常。拥军不是作秀,某种程度上也不是纯职务行为,拥军靠机制也靠情怀。有了军人情怀,拥军机制才能更好地带有人性温度。

  有军人的绝活儿,拥军才有干成事的盼头。

  军人的绝活儿是什么?是生产和平。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指出:“军队不生产谷物,但生产安全。”和平年代,拿枪杆子打仗的军人服务国家和人民,第一要务是“生产和平”,其次才是参建援建地方建设。“参建援建”有着丰富内涵。2016年入秋后北京首次发布霾黄色预警信号。值得关注的是,拉响警报之前,一项由中国军方提出的精准治理雾霾的呐思系统横空出世。这一系统对“无霾蓝天”进行实例模拟后,提出了“精准治霾”的科学理念。

  拥军不能只是浮在表面,我们今天的拥军也不再是传统意义的“猪啊羊啊送给咱亲人解放军”,而是“送科技”“送专长”“送绝活儿”。今天拥军的确应该转变观念,多想一想:怎样拥军,才能更好地体现服务战斗力建设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

  有军人的境界,拥军才有各行各业百花齐放的奔头。

  军人的境界是什么?“革命战士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这就是境界!

  由此想到一个行业拥军的话题。国家统计局的最新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流动人口规模达到2.41亿人。这相当于全国每6个人中就有1个流动人员。人口流动,当然也伴随职业流动。不同地域,不同职业,东西南北中,党政军民学,大家以各自不同的职业方式行动起来,农民以农民的方式,工人以工人的方式,干部以干部的方式,主动创新实践,大家都用己所长来拥军,又何愁拥军百花园不能百花盛开呢?

标签 - 军迷,学军,惠军卡,职业选择,经典作家
网站编辑 - 张芯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