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弘:中国的发展是世界的机遇”等5则

2017年04月07日 09:21:50
来源: 《红旗文稿》2017/7 作者:

    周弘:中国的发展是世界的机遇

    首先,当今世界进入一个新的大规模结构调整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保持了70多年相对和平的发展,如今进入一个新的大规模结构调整时期。以西方工业文明为主要动力和引力,以广大发展中国家为主要原材料基地和商品市场,以发展不均衡、分配不公平为主要特征,并时而伴随强权战争的世界格局正在发生变化。几乎在所有国家,改革和调整都引发了社会结构变动和社会利益重新分配。其次,世界既面临发展不均衡的挑战,又迎来共同发展的机遇。全球性的产业、社会和观念大变动将世界带入一个新的时代。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发展,将整个世界联接起来,商品、服务、资金、技术、人员等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流动,越来越多的财富在流动中被创造出来。发展不再是发达国家的专利,发展的活力从发展的边缘地带、从穷乡僻壤中迸发出来,使得生产力分布不断调整、生产效率不断提高、生产成果不断为更多人所享有。不仅仅是生产的全球化,交流、交通、技术等多重的全球化成为促进人民富裕和文明进步的大趋势。事实证明,多角度、多层次、多领域地加深和扩大合作所产生的公共利益和共同利益,远远大于国家间对抗所能获得的国家私利。如果中国不断发展,新兴国家不断发展,一些最穷国也开始发展,这些发展都出现在多重全球化的框架下,就能为全人类创造更多共同利益。第三,中国的发展路径和理念有利于世界均衡发展、共同发展。中国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不断克服西方工业文明的弊端,在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的过程中扬弃、成长、改革、进步,在几十年时间里跨越发达国家数百年的发展阶段,形成了与西方均势理论、零和博弈的逻辑和方式不同的中华民族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国的发展路径和理念包容性强,有利于世界均衡发展、共同发展。第四,“一带一路”建设体现中国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充分体现了中国致力于与世界各国共同发展的理念和方式。“一带一路”建设体现了中国一贯倡导的国际准则,即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坚持开放合作和平等参与,倡导求同存异与文明宽容,遵循市场规则并坚持市场运作,兼顾各方利益并坚持互利共赢。

    (来源:《人民日报》2017年3月23日)

    刘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和理论的深刻革命

    第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历史要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根本的动力来自于中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历史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需要坚持的若干原则之中,首先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从理论层面来看,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个重大突破。第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转变发展方式和克服经济失衡的关键。从理论层面来看,中国经济问题矛盾的主要方面、经济失衡的深层原因都来自于供给侧,现在抓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深入持久地推动下去,是切合中国经济实际的,是转变发展方式、克服经济结构性失衡的关键。因此,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中有关经济发展理论的重大突破。第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宏观调控方式的深刻革命。西方国家在20世纪60年代就遇到了滞胀问题,他们采取的应对手段是从需求侧入手,至今仍未解决滞胀问题。要真正解决滞胀问题,必须从供给侧入手,这就要求宏观调控方式从过去单一的需求管理转变为兼顾需求管理和供给管理,这个变革涉及宏观调控的总量和结构、短期和长期、宏观和微观。从理论层面来看,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中的宏观经济理论的一场革命。第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制度创新的重要动力。制度创新一定要有坚强的理念作为指导,这个指导理念的核心是实现公平与效率。举目观之,但凡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公平问题和效率问题都处理得相对好些;但凡没有跨越的,都没能处理好公平问题和效率问题。我们党提出了新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的核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公平和效率观,这是中国应对“中等收入陷阱”问题的钥匙。因此,从理论的层面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中的制度经济分析的重大发展。

    (来源:《光明日报》2017年3月22日)

    余守萍:延安时期毛泽东“着重从思想上建党”的论述

    首先,“掌握思想领导是掌握一切领导的第一位”。思想领导,就是党在思想战线上具有领导权和主动权,使马克思主义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在思想领域占主导地位。掌握思想领导,是统一全党思想、凝聚全党力量的前提和基础,也为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壮大、承担起领导中国革命的历史重任提供思想保障。1943年,邓小平在北方局党校整风动员会上的讲话中就这样说过:“我们可以毫不夸大地说,许多同志的思想意识中都存在着非无产阶级的东西。”这对党能否始终保持无产阶级先锋队性质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因此,必须强调党的思想领导,把党建设成为坚强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其次,“需要展开一个无产阶级对非无产阶级的思想斗争”。党内存在的错误思想,有多种表现形式,比如教条主义、主观主义、宗派主义、自由主义,因此,思想斗争的开展必须加强针对性,以克服这些错误思想。第三,“掌握思想之实施为干部教育”。延安时期毛泽东对干部教育予以了高度重视,将干部教育视作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实现途径。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是中国革命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者和践行者,是联系党员群众的依靠力量。“指导伟大的革命,要有伟大的党,要有许多最好的干部。”可以说,党的各级干部的思想水平、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直接关系到党的思想领导,也对党的状况有直接影响。第四,“要把全党变成一个大学校”。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离不开学习,党的干部教育的成功实施,首要也在于党内学习运动的开展,必须引导各级干部尤其是高级干部的自觉学习。1939年《在延安在职干部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中,毛泽东强调:“要把全党变成一个大学校。

    (来源:《党的文献》2017年第1期)

    崔志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特点与优势

    第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建立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之上的崭新的价值观。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基础,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这就克服了资本主义社会所存在的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与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与之相适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以维护广大劳动人民群众的价值和价值创造为根本目的。它的为人民服务的基本价值观以及构成它主要内涵的革命人道主义思想、集体主义思想、爱国主义奉献精神、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观念等集中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和原则,反映了广大劳动人民群众共同的精神追求。生产力的发展对社会关系的否定、阶级剥夺与反剥夺的对抗和斗争,使资本主义的价值观及其社会基础最终瓦解而过渡到社会主义生产及其价值观,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第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资本主义价值观的超越与扬弃。与资本主义社会不同,社会主义社会是以集体主义价值观作为其价值基础和最根本的的价值原则。集体主义价值观在处理个人与国家、集体和社会的关系方面,强调国家和集体利益的至上性,但同时也并未抹杀人的个性发展,反而是以此为目的。第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代表多数人根本利益的价值观。相对于资本主义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自身的一些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促进社会的共同富裕。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第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价值观。具体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中国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围绕的一条主线和鲜明主题。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扎根中国实际,反映中国社会发展要求的价值观,有利于从深层次上解决我国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中所遇到的问题。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理念的传承和升华,体现了中华民族最基本的价值追求。

    (来源:《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年第2期)

    张治栋 荣兆梓:建立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两点论的学理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辩证法、两点论,继续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结合上下功夫,把两方面优势都发挥好。”这不仅是对我国改革开放实践的切实要求,也是政治经济学理论发展的指导方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理论成果,这一理论的内涵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质,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的重要体现。中国的改革和发展不能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条化,更不能以西方经济学为指导,只能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新成果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来指导。同样,中国道路的社会主义性质也要以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依据,不能因为中国道路的曲折或挫折而否定中国道路的社会主义性质,也不能因为政治经济学处于艰难转型而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指导地位。尽管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程中,已经形成比较丰富的理论观点,但是受实践的约束,严格科学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还未形成。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首要问题是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以及“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些问题只有在理论发展与日益展开的实践互动中才能得以解决。

    (来源:《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7年第2期)

    

标签 -
网站编辑 - 张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