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摘5则

2017年08月09日 11:05:31
来源: 《红旗文稿》2017/15 作者:

    何毅亭:论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命

    革命者必先自我革命,必先有更加坚定的自我革命意志和行动。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也是我们党最大的优势。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不在于不犯错误,而在于从不讳疾忌医,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自我革命,具有极强的自我修复能力。”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坚持自我革命?归根结底是两条:第一,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性质的必然要求;第二,这是我们党近百年奋斗历程的经验结晶。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使命和远大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这样的崇高使命和理想,揭示的是人类历史进步的发展规律,代表的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彰显的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美好社会的价值追求。这意味着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不断改造,意味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不断变革,意味着人类社会新的历史、新的纪元的不断开辟,其内在逻辑前提就是进行最坚决、最彻底的革命。这也就是为什么列宁在评价马克思主义时强调它“在本质上是批判的和革命的”深刻道理所在。在马克思主义政党所进行的革命之中,自我革命又是首当其冲的。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同时作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自然需要不断进行自我革命,以更好实现为人民谋利益谋幸福的历史使命。在近百年的风雨沧桑中,中国共产党用实际行动坚守了自我革命的初心、彰显了自我革命的品格、践行了自我革命的誓言。当年的革命与建设,究其根本首先是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命。改革是中国共产党又一次自我革命。这场革命,既深刻改变了中国社会,深刻改变了中华民族,也深刻改变了中国共产党自身。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封闭半封闭到全面对外开放,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近40年的改革开放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形成的一些不适应现代化建设要求的思想观念、行为习惯与体制机制所作的自我革命。正是这样一次深刻的自我革命,中国共产党开始了带领中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征程,当之无愧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从严管党治党开局起步,以刀刃向内的政治勇气向党内顽瘴痼疾开刀,体现的就是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坚定决心与坚强意志。正是靠着自我革命的勇气,靠着壮士断腕的精神,中国共产党实现了又一次“凤凰涅槃”,实现了自身面貌和自身战斗力的有力提升,实现了党心军心民心的有力凝聚,开创了管党治党工作的崭新局面,开辟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崭新境界。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命,概括来说就是不忘初心,牢记宗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在自我警醒、自我否定、自我反思、自我超越中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其精髓要义和基本特质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这是一种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崇高追求。第二,这是一种刀刃向内、无私无畏的政治勇气。第三,这是一种全方位、全过程变革的历史运动。第四,这是一种革故鼎新、守正出新的实际行动。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在自我革命中实现超越和发展的奋斗史。我们必须在坚定信仰信念中保持自我革命的战略定力,在顺应人民意愿中坚持自我革命的正确方向,在解决突出问题中激发自我革命的强大动力,在创新体制机制中提高自我革命的能力水平。

    (来源:《学习时报》2017年7月24日)

    韩毓海:柳青《创业史》,时代呼唤梁生宝

    有一种文学教育主张:文学必须远离或独立于政治,但是,我看到的却是:今天的作家们往往喜欢担任或兼任某种职务,以使自己成为一个干部,最好能使自己成为几级干部,能够经常坐在主席台上出头露脸。但如果我说,有这样一位作家,他放弃了自己的行政九级而走向高天厚土的农民,最终和农民群众打成了一片,自己也成为了农民中的一员。这位作家,就是《中国青年报》的创办者、团中央的高级干部,他的名字叫刘蕴华,柳青则是他的笔名。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发表讲话。他说:文艺与从政虽然“隔行如隔山”,但是也有一些通行的规律。比如,王愿坚跟我讲到柳青。他说,柳青是一个陕西作家,1952年曾经任陕西长安县县委副书记,后来辞去了县委副书记职务、保留常委职务,并定居在那儿的皇甫村,蹲点14年,他的《创业史》很多素材就是从那儿得来的。王愿坚说,我为什么要跟你说这一条呢?你们这些人都是制定政策和执行政策的人,柳青可以做到中央或者陕西省的一个文件发下来,他会知道他的房东老大娘是哭还是笑。如果你们对人民的心声能了解到这个程度,那对施政是不是很有帮助呢?我说,你说得太好了,我一定谨记这句话。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回忆,并说王愿坚帮助了他,柳青帮助了他,而且是帮助很大。在这里,总书记告诉我们:为文与为政的尺度和准则在哪里,什么叫“深入人民的心中”,什么叫“倾听人民的心声”,什么叫“我心即是民心,我心即是众人之心”,什么叫“我心光明”,什么叫“不忘初心”。

    (来源:《学习与研究》2017年第7期)

    杨光斌:党争民主最终变成“文明的冲突”

    西方的颓势是由多种原因引发的,其中国内政治制度即“党争民主”不能免责。冷战刚结束时,美国如日中天,就是在这种一片大好的形势下,共和党折腾民主党总统克林顿多年,因为克林顿总统是一个文化多元主义者,主张移民合法化,民主党华尔街化,文化保守派对其恨之入骨。在遭遇到重大的文明冲突即“9·11事件”后,陶醉在“普世价值”中的美国人依然把一个黑人奥巴马送进白宫,对此美国共和党处处与其做对,奥巴马总统因此浪费了8年的大好时光。特朗普当选,可以看作是基督教底层白人的最后一搏。就拯救西方文明而言,特朗普在做的事,势必进一步加深国内分裂,因为自由主义导致的文化多元主义已经根深蒂固,“普世价值”成为很多白人精英阶层的信仰,因此处处与特朗普做对。就这样,党争民主把美国变成了一个福山所说的“否决型政体”,不管谁当政,都很难施展自己的治国理念。欧洲的情况一点也不比美国好。法国可谓是搞乱大中东地区的急先锋,也必然成为中东后遗症的重灾区。一次又一次的恐怖袭击让欧洲人草木皆兵,杯弓蛇影。最重要的是,大中东地区的阿拉伯难民蜂拥而至。西方文明兴起于盎格鲁—撒克逊人的资本主义开拓精神,在同质化的民族内部,党争民主虽然是金钱政治,但充其量是同一个民族内部的不同阶级之间的以政党政治形式的竞争。但是,当以盎格鲁—撒克逊人为主体的西方文明被异质化后,尤其是当基督教白人不再居多数的时候,党争民主的政党背后,不再只是同一个民族内部的阶级,而是不同的族群、宗教,这样党争民主最终变成了族群、教派之间的“文明的冲突”。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西方文明衰败于党争民主,或者说党争民主直接诱发了西方文明的溃败。

    (来源:《环球时报》2017年7月14日)

    韩震:西方中心主义遮蔽西方之乱

    近年来,很多西方国家出现了社会紊乱甚至失序的现象,如金融危机、暴恐频发、难民危机、选举出现“黑天鹅”事件、民粹主义高涨、右翼极端主义暗流涌动、种族歧视引发社会抗议和骚乱等。面对“西方之乱”,西方社会要么无视、要么失语,既不能给出合理解释,又不能找到解决良方。“西方之乱”何以成了“灯下黑”?这有文明优越感、制度狭隘性等诸多原因,而更深层的原因在于,历史上形成的西方中心主义遮蔽了“西方之乱”,蒙蔽了一些西方人的心智,使他们在自满自傲中走向自闭,失去了应有的反思、批判和鉴别能力。一是西方中心主义将西方国家与世界隔离开来。西方中心主义实际上是一种观察和看待世界的选择性机制。西方国家的科学文明、经济发展、社会繁荣、政治秩序等都被视为世界的范本,而愚昧无知、经济停滞、社会混乱、政治动荡则被当成非西方国家的标签。正是受这种偏见色彩浓重的选择性机制影响,“西方之乱”往往被西方国家自觉不自觉地忽视了。二是西方中心主义给西方社会戴上有色眼镜。作为世界观,西方中心主义认为西方模式是衡量人类文明进步的唯一标准;作为认识论,西方中心主义让西方社会看不到自身的问题;作为价值观,西方中心主义扭曲了西方社会对正义和善恶的认识。

    (来源:《人民日报》2017年7月16日)

    陈尧:科学辨识民主与国家治理的关系

    长期以来,国际社会秉持这样一种观点:民主在道德上是值得追求的,甚至是唯一的政治目标,一个国家的政治发展道路就是建立民主并不断改善民主的质量和水平。这一观念似乎已经根深蒂固。然而,20世纪后期大量发展中国家选择西式民主道路之后,出现在它们面前的却是政局不稳、贫富分化、经济衰退、社会不平等、法治不彰、部族冲突、腐败盛行甚至国家分裂等问题。即便是西方民主国家,也出现了债务危机频发、社会分裂加剧、阶层政治对立、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社会不公日益严重以及极端主义威胁等矛盾。美国学者福山指出,随着时间的推移,政治制度既有发展,也会遇上普遍的政治衰败,而民主本身也会是衰败的来源。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民主体制遭遇了严重问题。而狭隘的意识形态、僵化的观念与根深蒂固的既得利益集团相结合,这种状况随着时间的推移日益严重,阻碍了民主制度的更新,导致西方政治和社会体制对各种危机应对乏力。一是民主不等于国家治理。现实和理论均表明,民主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相关性并不明显。民主不等于国家治理,两者的关系需要进一步澄清。二是国家治理要求专业能力。显然,国家治理能力的实现和治理过程有着复杂的内容和要求,国家治理活动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必须依靠专业知识、能力和丰富经验才能制定政策和实施管理,因而对治理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一般公民如果没有经过长久的历练,想要承担国家治理的任务会有较高的难度。三是现代化不能离开国家推动。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年7月11日)

标签 -
网站编辑 - 张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