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永远是无产者和共产党人的光辉楷模

2018年05月07日 16:30:00
来源: 《红旗文稿》2018/9 作者: 潘 弘

  马克思对人类的贡献是无法估量的。在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很少有思想家能真正改变历史的进程,而马克思彻底改变了我们对人类历史的理解,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了无与伦比的贡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人类思想史上,就科学性、真理性、影响力、传播面而言,没有一种思想理论能达到马克思主义的高度,也没有一种学说能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世界产生了如此巨大的影响。”

  马克思是一位科学巨人,他在许多领域中都取得了重大成就;马克思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把自己的一生无私地献给了无产阶级革命事业。马克思长眠于海格特公墓已经100多年了,但他的光辉思想永远照耀着我们。他对真理的执着追求、为人类解放而奋斗的品格、严谨的治学态度、对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汲取、艰苦的探索精神和忘我的牺牲精神,无一不感动和激励着我们每一个人,他永远是无产者和共产党人学习的楷模。

  一、追求真理、为人类解放而奋斗

  马克思一生都在追求真理、为人类解放而奋斗,他亲自参加并领导了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马克思少年时期就萌生了人道主义和民主主义情怀。1830年10月,马克思进入了特里尔中学,他勤奋好学,成绩优异,逐步形成了为人类大多数人的幸福而工作的信念。他思考着这样的问题:人为什么活着?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在中学毕业论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他写到:“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人类的天性本来就是这样的: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达到完美。……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这时的马克思才17岁,就已经树立了为人类大多数人的幸福而工作的坚定信念,他所要追求的,不单单是自己的完美,而是把自己的完美放在为人类幸福而奋斗的过程当中。这一情怀也成为他一生学习和奋斗的内在源泉和强大动力。正如马克思后来所说:科学绝不是一种自私自利的享乐。有幸能够致力于科学研究的人,首先应该拿自己的学识为人类服务。马克思以他毕生的心血和智慧做到了这些,成为我们学习的榜样。

  1835年马克思考入波恩大学学习法律,他在学习中深深地认识到,学好法律,不是靠背熟法律条文,而是需要掌握法理精神。于是,马克思转学到了有着深刻哲学底蕴的柏林大学,学习黑格尔的法哲学思想。1841年秋,马克思到《莱茵报》做了撰稿人,不久担任了该报主编。这一阶段,马克思站在革命民主主义的立场上,利用他所掌握的大量事实材料,连续写了《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摩塞尔记者的辩护》等文章,对普鲁士政府的专制主义和法律制度进行了严厉的抨击。

  《莱茵报》被迫停刊后,1843年5月马克思受邀主编新创刊的《德法年鉴》。之后他积极参加到资产阶级革命运动中,更加深刻地了解了社会现实,发现了人道主义的虚伪性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局限性。1844年2月《德法年鉴》的创刊号在巴黎正式出版,它受到进步知识分子的欢迎。马克思发表在《德法年鉴》上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和《论犹太人问题》等文章中提出两个重要思想。一是从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的思想。他强调,要对现存的一切作无情的批判,既要有对理论的批判,更要有对现实的政治批判。二是追求人类解放的思想。他强调,即使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实现了祛除封建专制主义的政治解放,还不等于实现了人类解放,因为资本主义还存在着私有制和人的异化,而只有通过消灭私有制来消除人的异化,才能实现人类的解放。这些思想的形成,表明马克思的世界观和政治倾向,开始从唯心主义转到了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转到了共产主义。1846年初,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布鲁塞尔建立了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同各国社会主义者和工人运动建立通讯联系,传播共产主义世界观。1847年马克思参加共产主义同盟并为同盟撰写《共产党宣言》。为完成好《共产党宣言》的写作,马克思、恩格斯深入到工人阶级的斗争实践中,调查和研究英国、法国、德国以及整个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现状和阶级矛盾尖锐化的具体表现。《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所有著作中最有影响力的著作之一,它以警句式的美文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揭示了人类社会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发展、灭亡的历史规律,探讨了未来社会的基本特征。《共产党宣言》问世170年来,被翻译成200多种语言在全球出版,被公认为是传播最广的社会政治文献。

  马克思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奋斗的一生。对于人类解放的终极关怀,贯穿于马克思一生的理论活动和革命实践活动,成为马克思思想的精神品格。所以恩格斯说:“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很少有人像他那样满腔热情、坚忍不拔和卓有成效地进行斗争。”

  马克思严格依据科学研究的方法,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逻辑一步一步地揭示出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进而为无产阶级找到了自我解放的科学路径。“在人类历史上为穷人说话表示哀怜的思想家不少,惟有马克思不是用怜悯,不是用眼泪,不是用抽象人道主义原则表示同情和抚慰,而是真正用科学理论揭示他们的处境和获得自身解放的途径。马克思是用真理征服世界,用真理改造世界。这个真理就是他所创立的马克思主义。”

   二、治学严谨、汲取人类优秀文化遗产

  马克思为人类留下了一座巨大的思想理论宝库,他严谨的治学思想也为人们尤其是为青年人树立了光辉榜样。

  马克思从1840年撰写博士论文《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开始,至1847年《哲学的贫困》的完成,共发表了40多篇重要论文和著作。应该说,它们是马克思思想转变过程和创立科学共产主义理论过程的集中反映,也是一位青年从事科学研究的结晶。马克思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的丰硕成果,主要就在于他能够批判地掌握人类积累的丰富文化财富,深入研究事物的发展规律。恩格斯说:“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是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马克思还能阅读欧洲许多国家的文字,能用德、法、英三种文字写作。马克思对于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特别是欧洲近代以来的思想文化,积累了非常渊博的知识。他曾说过,科学是奥妙无穷的,任何时候,我也不会满足,越是多读书,就越是深刻地感到不满足,越感到自己知识贫乏。

  勤奋使马克思获取了渊博的知识,而渊博的知识又是马克思治学的基础。马克思在波恩大学学习的是法律,为了掌握法理精神,1836年10月转学到了柏林大学,由法哲学进入了哲学领域,他学习刻苦努力,阅读的书籍非常广泛、丰富。他对亚里士多德、柏拉图以及古希腊罗马哲学进行了深入研究,他的博士论文就是分析古希腊两位著名哲学家德谟克利特与伊壁鸠鲁的思想的区别和联系的。马克思在主编《莱茵报》和创办《德法年鉴》期间,当身患重病卧床不起时,他写信给恩格斯说:“在这一段完全不能工作的时期里,我读了卡本特尔的生理学和洛尔德的生理学,科利克尔的组织学、施普茨海姆的大脑系统及神经系统解剖学,施旺和施莱登关于细胞的著作。”为了通过对“市民社会”的解剖寻找到理解人类历史的钥匙,他又研究了政治经济学。他研究过法国革命史和法国复辟时期历史学家的著作,资产阶级启蒙学者的政治学说特别是孟德斯鸠和卢梭的国家理论,以及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等。为了认识东方社会,他又研究了人类学。他一生酷爱数学,写下了一千多页的《数学手稿》。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应用高等数学来表述和分析经济问题,并用大量的数学公式、数学方法和统计方法揭露资本主义的剥削本质。

  马克思在科学研究中具有伟大的创新精神,对人类文化遗产予以批判地继承。马克思主义理论所以能够产生,就是充分汲取了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成果。马克思主义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都是批判继承与理论创新的典范。马克思在青年时期曾经是黑格尔的崇拜者、追随者,在他发现黑格尔哲学体系中的矛盾后,勇敢地提出质疑,并深入进行研究,最终马克思批判了黑格尔哲学中的唯心主义体系,汲取了他的辩证法的“合理内核”,以及批判了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唯心史观,汲取了他的唯物主义“基本内核”,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也都是在批判地继承前人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创立的。如果马克思迷信理论权威,没有敢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勇气,没有敢于创新的意识,他就不可能创立马克思主义。马克思创立的马克思主义,不是拍脑袋随便想出来的,而是经历了艰苦的探索创新历程逐步形成的。这一过程,是不断批判地继承资产阶级的合理思想又超越资产阶级思想的过程,也是不断进行自我革命而达到自我超越的过程;这一过程,既是理论批判的过程,又是实践批判的过程。正如列宁所说:“马克思主义这一革命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赢得了世界历史性的意义,是因为它并没有抛弃资产阶级时代最宝贵的成就,相反地却吸收和改造了两千多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

  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人类至今仍然生活在马克思所阐明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中,有马克思主义“真经”在胸,就能运用正确的世界观、方法论观察和解释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各种现象,从而揭示蕴含在其中的规律,依规律而行。

   三、艰苦探索、忘我的牺牲精神

  马克思具有坚韧的探索精神和忘我的牺牲精神,他所产生的思想,具有为人类解放而奋斗的品格,是对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汲取,对资产阶级理性主义精神的继承和超越。

  马克思深知,要创造一个新的理论,需要作艰苦的探索。马克思在科学思想上的艰苦探索,取得了辉煌成果,使他成为一位“著作等身”的伟大的科学巨人。支撑马克思进行艰苦探索的是他为无产阶级解放而奋斗的忘我牺牲精神。由于马克思全身心投入革命活动和理论创作,一家人的生活非常艰辛,忍受病痛折磨,没有生活来源,常常陷入困境。但马克思在贫病交加的境遇中仍保持着崇高的理想,为无产阶级和人类的解放事业孜孜不倦地工作。事实上,马克思有很多机会能够解决贫病交加的问题。在得到父亲的一笔遗产后,马克思慷慨地将遗产全部捐给布鲁塞尔徒手参战的工人。在他被迫离开报社,生活贫困之时,父亲的好友埃赛尔曾邀请他当《普鲁士国家报》的撰稿人,收入极高,地位显赫;德国政府曾经三次派人劝说马克思进政府任职,都被马克思拒绝了。马克思放弃了财产和地位,牺牲了安宁和健康,伴随他一生的是各国政府和资产阶级对他的驱逐、攻击和诽谤,是贫困交加、颠沛流离和动荡不安。马克思之所以甘愿忍受苦难和贫穷,是因为他有着为无产阶级乃至全人类解放而献身的崇高理想。他在1859年写给朋友的信中说道:“我必须不惜任何代价走向自己的目标,不允许资产阶级社会把我变成制造金钱的机器。”

  马克思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导师,一生光明磊落,不谋私利,把自己的一生无私地献给了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为人类留下了一座巨大的思想理论宝库。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当前,中国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我们能否克服困难、战胜挑战、抓住机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党能否培养出一大批立志学习马克思主义、坚定信仰马克思主义并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马克思主义者。

  (作者:贵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法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李艳玲 高天鼎

标签 -
网站编辑 - 赵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