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新时代 领悟新思想(笔谈)

2018年07月20日 09:00:00
来源: 《红旗文稿》2018/14 作者:

  编者按:为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持续推向深入,激发学习研究后劲和活力,本期特邀三位青年学者谈谈他们的学习体会和领悟。

把握进入新时代的四个维度

◎ 王庆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一重大政治论断,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深入领略其深刻内涵、丰厚意蕴,须至少从如下四个维度来把握。

  1.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从中华民族发展史看,它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从社会主义制度发展历程看,它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从世界现代化发展进程看,它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党的十八大以来确立的这个新的历史方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基本依据。

  2.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新表述。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我国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我国已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新表述,指明了解决当代中国发展问题的根本着力点,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科学的认识前提。可以说,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新判断、新表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鲜明标志。

  3.党和国家指导思想的新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重大时代课题,我们党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以“8个明确”为基本内容和“14个坚持”为基本方略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将其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郑重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宪法,实现了从党的指导思想向国家指导思想的转化。党和国家指导思想的新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根本条件。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的新安排。党的十九大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的历史使命,对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新的顶层设计,提出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战略安排,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体现。

  (作者: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教授、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

 

走向人类命运共同体

◎ 何志鹏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进一步强调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这一带有鲜明原创性的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对新时代良好国际秩序的构建,对人类社会的未来发展,对全球治理,都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走向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对人类命运的重新思考,在全球维度上思考人类发展,在人类维度上考量国际关系。这一思想,把所有国家的利益综合考量、整体考量,反对那种将本国利益与其他国家利益相对立的做法。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对以往冷战思维和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反思。如果像有的国家那样,总是为了扩大本国的利益而与其他的国家进行争斗,世界将永无宁日。从更长远意义看,可以说,只有走向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才有未来,一个国家或民族才有未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只要世界各国求同存异,相向而行,我们共同的世界就一定会有一个光明的前途。

  1.国家之间确保和平、避免争端升级。维护世界和平、避免局部和大规模的冲突与战争仍是当今世界必须面对的问题。每个国家的安全都联系着人类共同的安全,所以必须把共同安全放在第一位。中国的发展必然是和平的发展,不会采取侵犯和凌辱其他国家的发展方式,也不会走殖民化的道路。尽管国家之间存在着大小之别,却不能因为这种差别就恃强凌弱,也不能以小犯大。中国始终主张,以协商和谈判的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在任何意义上都不希望争端升级。因为由小争议引起的大事变,最终可能会导致人类社会不可逆转的灾难。

  2.国家之间在经济事务上密切合作。人类所面临的共同问题,有很多是伴随发展过程而来的,也只有通过提升自身发展能力才能应对。所以,发展的问题必须靠发展来解决,而其他领域的问题也必须通过发展来提升有效应对的能力。由此可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有效应对策略必然包括提升发展领域的治理水平,使人们在经济方面的合作进一步深化。贸易、投资、知识产权、金融各个方面的合作、互通都有助于发展能力的提升。这就是“一带一路”倡议能够发挥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应对人类共同风险与挑战的作用的原因所在。“一带一路”首先是经济合作之路,也是文化理解之路、文明沟通之路。这条道路畅通了,不仅有助于避免文明之间的隔阂、猜疑与误解,而且能够通过发展来解决和应对人类命运所面临的诸多困难和问题。

  3.国家之间在人权、环境等社会事务上协商对话。人类命运共同体倡导国与国之间在社会事务、价值诉求上和而不同,通过协商对话理解并尊重分歧和差异。例如,在人权领域,人类命运共同体意味着避免将某一种人权观念视为唯一正确的人权观念,避免把某些人权实践看成是世界典范,而把另外一些与之不同的人权观与人权实践排除在尊重和保护人权的框架之外。环境问题也是如此,人类虽然面临着共同的环境,但是由于发展阶段、发展能力的差异,中国与诸多发展中国家始终主张“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从区别中去寻求共同命运,共同命运才能实现;如果不顾各国实际强行求同,按照同样的标准去保护环境,要求各国在环境保护领域采取同样措施,则显然有违公平和公正,人类命运共同体建构就会付诸东流。所以,中国在国际事务中主张共商共建共享,也就是在国际事务上更多地顺应国际关系民主化潮流,在求同存异基础上展开互利合作,使全球治理呈现出朝气蓬勃的新局面。

  (作者:吉林大学法学院教授、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

 

塑造新人形象 培育时代新人

◎ 李 龙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承担着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职责。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他进一步提出,发挥蕴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文化产品的引领作用,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可以说,作为精神文化产品的文艺作品,在这方面大有可为。以文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要求作家、艺术家在文艺作品中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塑造富有魅力的新人形象,以之引领人民前进。

  人物形象塑造,是文艺创作的核心,决定着文艺作品生命力的长短强弱。文艺作品塑造什么样的人物形象,其实也就体现了什么样的时代精神、价值取向和审美追求。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就指出过,“革命的文艺,应当根据实际生活创造出各种各样的人物来,帮助群众推动历史的前进”。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人民既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历史的见证者,既是历史的“剧中人”、也是历史的“剧作者”。时代新人不是外在于人民的,他们就存在于人民之中,是人民中的活跃的积极的分子。

  回望历史,在新中国的不同历史时期,文艺作品中塑造的不同人物形象承载着特定的时代精神和核心价值。比如,延安文艺、十七年文学中,作家赵树理、周立波、柳青等塑造的社会主义新人形象,就蕴含了对新生政权和社会主义新人的向往和期待,对于社会主义文化领导权建构和社会主义政治认同,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改革开放初期,在蒋子龙、路遥等作家笔下塑造的人物形象则体现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时代气象和对新人与时代命运的思考。21世纪的今天,我们已经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起点上,这就要求文艺创作要从新时代人民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讴歌奋斗人生,刻画最美人物,塑造典型形象。通过描写新人,体现我们这个时代的审美理想和崇高追求,记录中国人民史诗般的实践和创造,坚定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信心。

  时代新人体现着时代精神,并把时代精神灌注于自己的内心和行动。文艺创作塑造时代新人,必须深入到社会生活深处,把握时代精神,站在时代高度,把人物同国家和民族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体现了一种宏大历史追求和独特美学理想,整个国家充盈着一种积极进取、蓬勃向上的生动气象。新人形象塑造就是要在人物内心涌动着这种生动气象,通过表现其独特心理、独特气质和独特意蕴,体现出新时代隽永浩荡的精气神。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凝聚中国力量的思想道德基础。时代新人形象在价值观取向上,必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频共振。文艺创作必须能够以新人形象给时代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入生命和活力,使其成为活生生的、充满蓬勃生命力的现实。所以,对于当代文艺工作者来说,新时代文艺创作不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机械、僵化和苍白的图解,而是通过时代新人塑造,对现实生活进行提炼,让它成为真实的、具体的、具有饱满生命力的现实,给人希望,给人力量,催人奋进。

  通过塑造新人形象,凝练时代精神,生产新的文化主体,是新时代文艺创作的重要使命。文艺创作不仅要把握时代精神,努力提高作品的精神高度、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还要能创造性地反映生活,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培育共同情感和价值、共同理想与精神,发挥好塑造新人物、反映新时代、引领新风尚的独特功能和作用。

  (作者:吉林大学文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尹霞 马建辉

标签 -
网站编辑 - 赵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