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故事

——海南省精准扶贫成就、经验与展望

2018年07月20日 09:00:00
来源: 《红旗文稿》2018/14 作者: 陈小燕 王睿

  1988年4月,中国最大经济特区和最年轻的省份在改革开放的春天里诞生。30年来,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全面推进,海南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从30年前落后封闭的“琼岛”到30年后的海南国际旅游岛,海南砥砺前行奔富路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缩影,成就了一个新的“春天的故事”。

  一、 “抓住最需要关心的人群”

  201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考察时做出重要指示:抓民生要“抓住最需要关心的人群”,“锲而不舍向前走”。海南省遵循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 “抓住最需要关心的人群”,采取了一系列精准扶贫的政策举措。

  1.以精准识别解决好“扶持谁”。按照海南省确定的贫困标准,精准确定贫困户,做好一户一册建档立卡工作,形成省、市县、乡镇、村四级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体系。在扶贫手册中将建档立卡贫困户和巩固提高户区分开来,如实规范填写家庭基本情况、帮扶责任人,重点标注致贫原因、帮扶计划、帮扶措施,跟踪填写帮扶成效、计划退出时间等内容,做到一目了然。在贫困户识别程序上,由农户提出申请、村民小组组织民主评议,提出贫困户名单上报村“两委”,通过民主评议确定初选名单并进行第一次公示,无异议后报送乡镇人民政府,对各村初选名单进行审核并在各村进行第二次公示,无异议后经县扶贫办同意进行公告。

  2.以精准帮扶解决好“谁来扶”。建立健全“一对一”帮扶机制和“一户一策”“一村一品”帮扶措施,实行定点包户扶贫责任制度,确保每一户至少有一个帮扶责任人。从机关、国企选派优秀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全覆盖“十三五”300个建档立卡贫困村。还对130个贫困村实行“双书记抓扶贫”模式,做好扶贫工作“传帮带”。同时,充分发挥省级党政机关、军警部队以及企事业单位的重要作用,大力构建多元化、有层次的联手帮扶机制,确保脱贫工作扎实有序推进。

  3.以精准管理解决好“怎么扶”。围绕“三年脱贫攻坚、两年巩固提高”的目标要求,实施了精准脱贫“因人因地、综合施策,重点通过发展特色产业脱贫、发展乡村旅游脱贫、发展电子商务脱贫、生态移民生态补偿脱贫、社会保障兜底脱贫”等十项措施。为有效实施这些措施,实行严格的精准管理制度,重点督查精准识别、精准帮扶、减贫成效、扶贫资金、项目实施、组织领导等六项内容,并根据督查结果严格问责。特别是针对扶贫项目实施、资金拨付使用较慢问题,实行一周一统计、一周一通报制度。

  4.以精准退出解决好“如何退”。定期测算贫困户的家庭收入情况,做到有进有出、应扶尽扶、应退尽退。针对“贫困人口退出准确率不高”的问题,建立动态核查机制,组织力量对预脱贫人口深入开展“回头看”,再入户、再核查、再确认。对退出认定错误的贫困户,对于有残疾、重病病人、子女上学负担重、住房不安全以及劳动力不足的家庭,按照“一个标准、两个不愁、三个保障”,及时补漏补缺,进行重新核定。对已经稳定达到脱贫标准的帮扶对象,以户为单位,严格执行村“两委”组织民主评议、村级公示、乡级公告、农户认可、在扶贫开发信息系统中标注销号的程序,实施退出管理。

  二、贫困人口大幅度下降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精准扶贫”战略指导下,海南省扶贫开发事业取得显著成效,贫困人口大幅下降,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1950年海南岛解放,为当代海南的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但在改革开放之前,海南一直处于海防前线,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制约。在建省办特区之前的1987年,海南国内生产总值57亿元,财政收入2.96亿元,产业结构相当于全国1950年代的水平,经济总量等于内地一个大县。经济总量小,基础设施落后,科学文化水平低,贫困人口比重大,传统农业占主导地位,属于典型的“老少边穷”地区。

  自1988年建省办特区到党的十八大之前,海南经济社会发展开始迈上新台阶。按照《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1994 —2000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等中央文件的指导和部署,海南省不断加大农村扶贫开发力度,特别是“十二五”开始对60个贫困村实施扶贫整村推进,采取社区主导、民众参与的方式,将贫困群众自身纳入到扶贫开发之中,强调贫困群众在扶贫过程中的全方位参与,取得了显著成效。海南省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得到快速发展,贫困落后面貌得到很大改变。

  虽然党的十八大以前“参与式扶贫”成效初显,但存在传统“漫灌”式扶贫的弊端,针对性不够强,存在贫困底数不清、扶贫资金和项目指向不准,对贫困农户的识别、帮扶措施、帮扶效果情况不明确等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精准扶贫”战略指导下,海南的扶贫攻坚工作实现巨大突破,贫困人口由2011年的75.3万人减至19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2.3%降至1.5%以下,517个贫困村整村脱贫出列。

  三、精准扶贫创新“五个结合”

  海南省在精准扶贫过程中,总结出一些宝贵经验,主要体现在“五个结合”。

  1.“授人以鱼”与“授人以渔”相结合,激发扶贫新动力。海南的精准扶贫,在物质帮扶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将扶贫与扶志、扶智、扶技相结合,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对贫困群众进行思想帮扶和技能帮扶。长期以来,受海南人民安贫乐道的“岛民思维”影响,海南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缺乏脱贫致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种思想在贫困地区形成了代际传递。为打破“懒汉”思想禁锢,海南大力推动文化扶贫,利用新闻媒体大力进行脱贫攻坚宣传,并创造出“电视+夜校+961017服务热线”精准扶贫模式,提升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发展生产的能力,将反贫困教育列入家风教育,激发出扶贫新动力。

  2.“传统产业”与“产业融合”相结合,打造扶贫新业态。产业是脱贫致富的根本,是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可持续的动力。海南在产业“造血”方面,充分利用海南的生态优势和特色农业优势,以传统农业和旅游业为主导产业的同时,不断探索新的产业发展模式。一是以产业融合理念,建设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共建共享共赢的“共享农庄”田园综合体,让农民获得了自主“造血”的新途径,为贫困户脱贫致富开辟了一条新路子。二是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动力,通过产业链融合、传统产业与新型产业融合、农业与第二、三产业交叉融合、传统产业与互联网+融合,构建特色产业体系,探索电子商务、光伏发电等精准扶贫新业态。三是以打造全域旅游示范省为目标,在深入推进美丽海南“百镇千村”建设中,在贫困乡村蜕变成美丽乡村的过程中,实现了可持续脱贫增收,让贫困群众充分共享绿水青山带来的生态福祉。

  3.政府、社会与市场相结合,构建扶贫新格局。在脱贫攻坚的过程中,海南省委省政府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参与脱贫攻坚,构建起了政府、市场、社会协同发力的大扶贫格局。比较典型的有厅局党组、驻村第一书记、党支部、党员组成的扶贫工作体系。厅局党组领导、统筹、规划扶贫脱贫工作,驻村第一书记负责扶贫工作的服务、协调、指导和监督,具体组织推进扶贫工作;党支部负责本支部扶贫脱贫工作的具体组织实施;党员具体落实推进扶贫工作。在发挥党和政府扶贫核心力量的作用下,海南积极倡导民营企业参与扶贫,动员民营企业与贫困村签订结对帮扶协议,鼓励民营企业向贫困地区输送资金和技术,吸纳就业,捐赠助贫。同时,积极引导非政府组织和个人助推扶贫。全面启动“互联网+社会扶贫”,为社会扶贫提供了多样化的平台和技术服务支撑。

  4.生态、生产与生活相结合,践行扶贫新理念。生态环境是海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优势和本钱,绿色发展对海南至关重要。在精准扶贫的路上,海南始终视山水林田湖海为一个生命共同体,遵循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统一”原则,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严守生态红线,走绿色发展之路。对居住在生态核心区、水源保护区以及生态环境脆弱等地区的农村贫困人口,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如国定贫困县琼中的合老村、百花村,白沙的道银村、坡告村,实施整体易地搬迁+民宿、农家乐、养牛、养蚕产业扶持,实现农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5.“脱贫数量”与“脱贫质量”并重,打好返贫阻击战。实现全面小康社会,一个困难群众都不能掉队。当前,离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只剩下两年时间,脱贫攻坚时间紧迫、任务艰巨、难度加大。目前,海南脱贫攻坚剩下的“最后的贫困人口”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除了要追求脱贫摘帽的“速度”,更要注重脱贫摘帽的“质量”。要打赢脱贫攻坚战,关键是打好返贫阻击战。实现到2020年贫困人口全部摘帽,必须在保证脱贫数量的同时,注重提高脱贫质量,防止扶贫反弹。在保证脱贫质量方面,海南通过“授人以渔”,激发贫困群众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通过“产业造血”,保证贫困人口获得长期稳定的收益;通过“长效机制”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可持续”,强化风险防控。从而构筑起防止脱贫“返弹”的坚实屏障。

  四、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的结合

  2018年,是海南省“而立”之年,“精准扶贫”伟大工程与“乡村振兴”宏大战略美丽邂逅,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美好“新海南”,圆梦新时代海南“城乡一体”“全省一城”目标提供了重要契机。

  1.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结合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前后相继又能在当前同步展开的两只“抓手”。精准扶贫是实现乡村振兴前提和基础,“没有农村贫困人口的脱贫致富,就没有乡村的全面振兴”。“乡村振兴”是实现“脱贫攻坚”的催化剂、稳定剂。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重要战略举措,是实现中国农民脱贫致富、缩小城乡差距和贫富差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关键一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仅仅是彻底解决贫困问题,而是要使农村的人居环境、基层治理、文化风貌等各个方面都得到极大提升。

  2.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结合建设“美好新海南”。海南建省以来,经过30年改革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同时,在“全面小康社会”和“美好新海南”建设的征程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挑战。如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问题仍然突出,城乡差距仍然很大,特别是到2020年实现海南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时间紧迫,任务艰巨。在海南“三十而立”的新起点上,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的结合,将加快落实海南省第七次党代会提出的建设“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生态宜居、人民幸福”的美好新海南,如期实现“全省人民的幸福家园、中华民族的四季花园、中外游客的度假天堂” 三大愿景。

  3.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结合追梦“城乡一体” “全省一城”。海南省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方面,打破传统的城乡二元结构,将全省作为一个整体的地理单元,当作一个“大城市” “大花园”进行统一规划,以国际旅游岛建设为载体,推进“城乡一体” “全省一城”目标的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是新时代乡村发展的新目标、新动力。精准脱贫攻坚作为乡村振兴战略十大举措之一,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的结合,将大力推进乡村发展,补齐乡村短板,缩小城乡差距,推动海南城乡深度融合,将最终实现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城乡一体” “全省一城”的海南梦。

  (本文是2017年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战略思想与实践研究” [17BKS022])

  (作者单位:海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尹 霞

标签 -
网站编辑 - 赵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