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终坚持并不断丰富发展对我国教育事业的规律性认识

2018年10月26日 10:30:00
来源: 《红旗文稿》2018/20 作者: 戴继诚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深刻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对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了全面部署。他指出,在实践中,我们就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坚持把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这是我们对我国教育事业规律性认识的深化,来之不易,要始终坚持并不断丰富发展。始终坚持并不断丰富发展这些规律性认识,尤其要强调以下几个方面。

  一、深化对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国之大计、党之大计

  我们党历来重视教育问题。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就指出:“没有知识分子不行,无产阶级一定要有自己的‘秀才’,这些人要较多地懂得马克思主义,又有一定的文化水平、科学知识、词章修养。”(《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60页)改革开放之后,邓小平始终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全局的高度来考虑教育的战略地位问题,他强调:“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是任何国家比不了的”。(《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20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更是从治国理政的战略高度认识和看待教育问题。2013年4月,他在给清华一个项目启动仪式的贺信中指出:“教育决定着人类的今天,也决定着人类的未来。人类社会需要通过教育不断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需要通过教育来传授已知、更新旧知、开掘新知、探索未知,从而使人们能够更好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更好创造人类的美好未来。”(《人民日报》2013年4月22日)这是从人类发展的高度看待教育问题。2014年9月9日,在与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他说:“教育是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业。”(《人民日报》2014年9月10日)强调了教育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决定性意义。2016年12月7日,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他指出:教育强则国家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视。(《人民日报》2016年12月9日)强调教育发展决定国家兴衰,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国力的重要标志,重申教育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性地位和作用。

  党的十九大报告20余次提到“强国”,“建设教育强国”被确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再次强调,党的十九大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作出了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部署。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习近平总书记充分肯定教育所具有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深入分析新时代新形势对教育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这是对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鼓舞与鞭策,是新时代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最强音。

  当今世界的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归根结底靠人才、靠教育。只有坚持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作为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先手棋,才能不断使教育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相适应、同人民群众期待相契合、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才能努力培养出更多更好能够满足党、国家、人民、时代需要的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教育基础、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二、夯实对教育根本任务的共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育的基础性地位决定了其培养目标的重要性与特殊性,“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从来就不是简单的技术问题,而是“举旗定向”的政治问题。古今中外,每个国家都是按照自己的政治要求来培养人的,世界一流大学都是在服务自己国家发展中成长起来的。

  在新时代,我们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01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学生的回信中,要求学校“承担好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着力培养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人民日报》2013年10月7日)2018年5月,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他进一步指出:“我们的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们党的教育方针,是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的共同使命”。(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2018年5月2日)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这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教育的讲话或报告,无论是面对中小学还是高等院校,都始终贯穿一个红线,那就是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与青年学生清醒认识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国势之强由于人,人材之成出于学。”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们党的教育方针,是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的共同使命。在这个问题上必须旗帜鲜明,态度明确。

  三、确保我国教育发展的正确方向: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讲话中,突出强调了加强党的领导对于做好教育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对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提出了明确要求。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是做好教育工作的根本保证,是教育改革发展必须坚持的政治原则。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之所以取得显著成就,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得到有力贯彻,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得到全面加强。要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教育工作,就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贯彻好、落实好。

  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首先是思想政治领导。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我国大学最鲜亮的底色。“底色”就是“本色”,只有牢固坚守“本色”,“咬定青山”,才能彰显特色,挺立自信,勇敢面对各种困难与挑战。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学校教育管理全过程,使教育领域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要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要坚持不懈促进高校和谐稳定,培育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态,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把高校建设成为安定团结的模范之地。要坚持不懈培育优良校风和学风,使高校发展做到治理有方、管理到位、风清气正。(《人民日报》2016年12月9日)这些重要论述,擘画了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方法与途径。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的党组织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定不移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四、厚植立教之本:让教师成为最受尊敬、最令人向往的职业

  教师被称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广大教师任劳任怨,战斗在各级各类教育岗位上,燃烧自己,照亮别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201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向全国广大教师致慰问信中指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人民日报》2013年9月10日)“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强调了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与重要地位,充分说明建设一支强大、高效的教师队伍在实现教育强国中的重要作用。201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中再次强调:教师重要,就在于教师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习近平:《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2014年9月9日)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长期以来,广大教师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教书育人,呕心沥血,默默奉献,为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作出了重大贡献。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

  教师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最神圣的职业之一。在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发展史上,英雄辈出,大师荟萃,都与一代又一代教师的辛勤耕耘是分不开的。在新时代,人才培养,关键在教师。教师队伍素质直接决定着大学办学能力和水平。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需要一大批各方面各领域的优秀人才。这对我们教师队伍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同样,随着信息化不断发展,知识获取方式和传授方式、教和学关系都发生了革命性变化。这也对教师队伍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中强调:做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要有道德情操、要有扎实学识、要有仁爱之心。(习近平:《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2014年9月9日)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对全国广大教师提出了希望。他强调,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神圣使命。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人民日报》2016年12月9日)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应该是师德师风。师德师风建设应该是每一所学校常抓不懈的工作,既要有严格制度规定,也要有日常教育督导。要引导教师把教书育人和自我修养结合起来,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2018年5月2日)

  在学生眼里,老师是“吐辞为经、举足为法”,一言一行都给学生以极大影响。教师思想政治状况具有很强的示范性。广大教师应当牢记初心,坚守职责,维护圣洁的三尺讲台,要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全党全社会要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努力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让广大教师享有应有的社会声望,在教书育人岗位上为党和人民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作者: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

责任编辑:李艳玲 高天鼎

标签 -
网站编辑 - 张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