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树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伟大社会革命的继续”等

2018年11月22日 15:30:00
来源: 《红旗文稿》2018/22 作者:

  张树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伟大社会革命的继续

  “革命者”是共产党人最鲜明的身份特质和恒久不变的政治角色。战争年代,党领导人民武装夺取政权,是革命;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是革命;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领导人民开启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是革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同样也是革命,而且是一场更广泛、更深刻的伟大社会革命。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同时是马克思主义革命党,两者相互联系,统一于党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和最高理想之中。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实现历史使命和最高理想的途径和载体,是中国共产党作为革命党、中国共产党人作为革命者的重要使命。进入新时代,这是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新的历史方位。它首先意味着,我们继续进行的伟大社会革命,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进的新的革命。我们要通过新时代的实践探索,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涵,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它同时意味着,我们继续进行的伟大社会革命,既是准确把握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新的宏大目标的革命,也是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和最大实际的革命。我们既要树立远大目标,又要立足实际,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稳步推向前进。在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它表明,我们继续进行的伟大社会革命是致力于在继续推动发展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的革命。我们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不断夺取社会革命新胜利的同时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确保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航船行稳致远。

  (来源:《党建研究》2018年第11期)

  郭俊苹:共产党人为什么要信仰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创立了唯物史观,科学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找到了改造世界的实践力量。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构成了人类创造历史的两种基本活动。人类总在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求得生存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阐释了认识的根本任务不仅在于认识世界,而且更重要的在于改造世界。在人类创造历史的基本活动中始终坚持将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统一起来,进而推动人类创造历史的进程。马克思主义不仅是科学的世界观,而且是方法论,构成了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所向往的共产主义社会是以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基本原则而建立起来的社会经济形态。它契合了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本质要求,反映了人实现自我解放的社会规律,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正因为共产主义是深切的人文关怀,关心一切人的现在和未来,揭示的是人的解放和发展的一般规律,所以共产党人信仰马克思主义并终身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这体现的是高尚的人类情怀,遵循的是人类文明发展大道。马克思强调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运动,把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作为共产主义的本质特征。这一崇高理想站在了人类道义的制高点上,成为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忠贞不渝、坚强不屈的坚定信仰和不惧任何风险、战胜一切困难的精神支柱,成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团结广大人民砸碎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的精神旗帜。

  (来源:《政策》2018年第11期)

  梅荣政:领会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

  马克思主义提供给人们的是完整的世界观,它具有内容的全面性、结构的系统性、逻辑表述的严整性、方法的科学性等本质特征。学习、传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需要注重从整体上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1.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内核来理解和把握其整体性。马克思主义不是对客观物质世界某一发展阶段、某一部分、某一方面的反映,而是对包罗万象、充满矛盾的物质世界整体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的科学反映。马克思主义的内容极其丰富,涵盖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社会生活、人类发展等诸多领域。在这个庞大的思想体系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和精髓。把握住灵魂和精髓,才能在整体上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2.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史来理解和把握其整体性。纵观马克思主义170年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其中蕴含着发展的阶段性与连续性相统一的规律,即各个发展阶段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习近平同志指出:“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为人类求解放。”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人民之中,指明了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的人间正道。中国的发展本身就是对人类文明进程的巨大推动,中国共产党肩负着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使命,将继续为人类的解放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3.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来理解和把握其整体性。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开放性的理论品格。这些理论品格一以贯之,体现于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之中,体现于马克思主义各个基本概念、原理及其联系转化之中。马克思主义提供给我们的思想武器,不是支离破碎的,而是一个严整的思想体系。深刻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就能更好地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并用鲜活丰富的当代中国实践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

  (来源:《人民日报》2018年11月20日)

  赵长茂:改革奔着问题去

  共产党人从来不回避问题,有着强烈的问题意识,重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改革奔着问题去的前提是研究和找准问题,即通过全面而深入的调查研究和充分论证,弄清楚问题在哪儿,存在什么问题;搞明白问题背后的真正原因是什么,谋定而后动,避免不着边际、无的放矢。问题抓得不准,就会导致改革失焦,使改革方向和着力点摇来摆去,贻误战机或半途而废。改革奔着问题去,目标是解决问题,但不能局限于解决既有问题,事关长远的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破”“立”结合,实现体制机制创新。问题是改革旧体制的突破口,也是新体制的生长点。如果改革奔着问题去仅限于解决既有问题,忽视体制机制创新,必然治标不治本,祛病不去根,问题暂时解决了,过一段时间可能旧病复发,矛盾重现。体制机制创新是破解难题、化解矛盾的根本途径。体制创新固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但没有体制机制创新就不能最终解决任何问题。改革奔着问题去,奔的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真问题”,而不是某些西方媒体、境外势力,或境内“推墙派”“砸锅党”基于攻击我国基本制度、诋毁党的基本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而臆造或炒作的“伪问题”。比如“党大还是法大”“反腐败影响经济发展”“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等等。所以,改革奔着问题去,必须分清什么是“真问题”,什么是“伪问题”。为此,必须加强改革理论研究,深化对世情、国情、党情的认识,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以科学理论指导改革实践,防止改革偏离正确方向,出现重大失误。同时要认识到,即便是“真问题”,也不要以为认识清楚了,改革方案制定了,目标明确了,只要着力推动就能势如破竹,轻松、立马解决。问题总是复杂的,任何问题的解决都需要一个过程。解决问题必须从实际出发,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要有耐心和定力,防止简单化、急于求成、萝卜快了不洗泥,做夹生饭,降低改革的质量。改革奔着问题去,不是奔着所有问题去,或者说不分轻重缓急、不辨主次易难,“眉毛胡子一把抓”,而应突出重点,在关键问题上突破。改革进入深水区、攻坚期之后,各种利益关系交织,多种矛盾叠加,全面深化改革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抓住要害问题,牵住“牛鼻子”,以主要矛盾的解决带动其他矛盾的解决,带动全局工作。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2018年第21期)

  王莉 段光鹏: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贡献者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社会治理,不断为建构“新全球化”贡献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根本动力。“中国梦”承载着国家、民族和人民的理想追求,蕴含着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价值理念,是中华民族的人民情怀与世界情怀的高度统一。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既符合中国人民的时代追求,也符合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诉求。2.共商共建共享“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目标指向。“共商”就是世界上的事情由各国政府和人民共同商量来办;“共建”就是通过充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以合作应对全球挑战;“共享”就是要让全球治理的成果惠及世界各国,努力实现共赢,特别是要让全球治理成果反映发展中国家的意愿和利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对时代呼唤的回答,是对世界各国诉求的响应。3.推动完善全球治理体制是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核心要素。面对当前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使得世界各国命运紧密交织的趋势,中国参与全球治理是要在充分照顾各方利益的基础上,推动建立反映多数国家意愿和利益的新规则,促进全球问题的解决。中国加快各种双多边的经济合作平台建设,为世界经济寻找新的增长动力不竭努力。中国倡议成立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主张增加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发言权。中国积极推动气候变化谈判,并向联合国提交“国家自主贡献”文件以表明走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决心。4.积极倡导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是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重要举措。作为中国主动发起的国际合作倡议,“一带一路”建设既体现了中国对全球治理模式创新的积极贡献,使这种治理更加广泛地惠及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迫切愿望,符合国际社会的根本利益,也体现了中国致力于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建设共同发展的对外开放格局,完善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顶层设计。

  (来源:《前线》2018年第11期)

标签 -
网站编辑 - 张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