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牢把握改革的前进方向

2018年12月25日 10:45:46
来源: 《红旗文稿》2018/24 作者: 龚 云

  方向决定前途,道路决定命运。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我们的改革开放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他又强调:“我们要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就要有志不改、道不变的坚定。”“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些重要论述,对于继续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一、改革的目的是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规定了改革的根本方向,我们的方向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不是其他什么道路。我们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规定了在根本方向指引下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鲜明指向。两句话都讲,才是完整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考虑这个问题,必须完整理解和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这两句话组成的一个整体,即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20-21页)全面深化改革,不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好,而是要使它更好;坚定制度自信,不是要固步自封,而是要不断革除体制机制弊端,让我们的制度成熟而持久。

  坚持改革的正确目标,必须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动摇。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植根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我们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那就是不论怎么改革、怎么开放,我们都始终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同上书,第15页)

  坚持政治定力和底线思维,不能在根本问题上出现颠覆性失误。战略定力就是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底线思维就是坚决守住社会主义制度这条底线。2013年12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怎么改、改什么,有我们的政治原则和底线,要有政治定力。”2014年2月17日,他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指出:“我国国家治理体系需要改进和完善,但怎么改、怎么完善,我们要有主张、有定力。”在强调坚持政治定力和底线思维的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步子要稳,就是方向一定要准,行驶一定要稳,尤其是不能犯颠覆性错误”。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他又强调:“改什么、怎么改必须以是否符合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为根本尺度,该改的、能改的我们坚决改,不该改的、不能改的坚决不改。”全面深化改革是为了更好推进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更大限度地实现人民利益。在当前全面深化改革的紧要关头,要保持清醒头脑,不为各种错误观点左右,不为各种干扰所惑,不生搬硬套西方理论和制度模式,坚持从中国实际和中国人民需要出发,牢牢把握改革的正确性质和目标。

  二、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不动摇

  我国实行的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长期以来,我们党在坚持基本经济制度上的观点是明确的、一贯的,而且是不断深化的,从来没有动摇。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这是我们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的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解决了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长期没有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是我们党在理论和实践中的又一个重大推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不仅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遵循,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依托。”要使各方面体制改革朝着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方向协同推进,更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坚持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发挥党和政府的积极作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并不是起全部作用。要在保证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的前提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管好那些市场管不了或管不好的事情。

  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我国公有制经济是长期以来在国家发展历程中形成的,积累了大量财富,这是全体人民的共同财富,必须保管好、使用好、发展好。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国有经济的存在及其主导作用的发挥是公有制主体地位的核心,决定着整个社会的社会主义性质。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东北视察时强调:“国有企业地位重要、作用关键、不可替代,是党和国家的重要依靠力量。”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继续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一以贯之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一以贯之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努力实现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的发展,不断增强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影响力。

  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我国的非公有制经济,是改革开放以来在我们党的方针政策指引下发展起来的。党中央出台了一系列关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形成了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40年来,非公有制经济已经成为推动我国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成为创业就业的主要领域、技术创新的重要主体、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政府职能转变、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国际市场开拓等发挥了重要作用。2018年11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再次重申:“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变,我们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没有变,我们致力于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和提供更多机会的方针政策没有变。”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非公有制经济大有可为。

  正确把握发展混合所有制的目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制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58页)在进行混合所有制经济改革中,既要有助于巩固公有制主体地位和发挥公有资本的主导作用,又要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鼓励发展非公有资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指出,要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我们的方向就是让每个人获得发展自我和奉献社会的机会,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三、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成功开辟和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为实现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确立了政治方向。

  改革开放40年的实践启示我们: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必须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把党的领导贯彻和体现到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领域。改革开放每一步都不是轻而易举的,未来必定会面临这样那样的风险挑战,甚至会遇到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坚持党的领导,必须不断改善党的领导,让党的领导更加适应实践、时代、人民的要求。我们党要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不断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确保改革开放这艘航船沿着正确航向破浪前行。

  改革开放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2018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检验改革成效的标准,让改革开放成果更好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发扬人民民主,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建立社会参与机制,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作用,齐心协力依靠人民推进改革。发挥人民主体作用,要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畅通民主渠道,健全基层选举、议事、公开、述职、问责等机制。开展形式多样的基层民主协商,推进基层协商制度化,建立健全居民、村民监督机制,促进群众在城乡社区治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中依法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加强社会组织民主机制建设,保障职工参与管理和监督的民主权利。

  四、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精神上的旗帜。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是党的先进性的重要体现。

  当前,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重要性更加凸显。2013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要“把握好意识形态属性和产业属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前进方向,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无论改什么、怎么改,导向不能改,阵地不能丢”。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独立性,那政治、思想、文化、制度等方面的独立性就会被釜底抽薪。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在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一刻也不能放松和削弱意识形态工作,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否则就要犯无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

  前进道路上,我们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坚持方向不变、道路不偏、力度不减,推动新时代改革开放走得更稳、走得更远。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

责任编辑:高天鼎 李泾一

标签 -
网站编辑 - 赵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