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基层理论武装“最后一公里”

2019年01月25日 10:00:00
来源: 《红旗文稿》2019/2 作者: 江苏省“建好用好‘理论名嘴’队伍研究”课题组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苏省南通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面向广大干部群众,开展高质量、精准化、大覆盖的理论宣讲服务,大力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户入心,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品位和政治站位。通过拓展阵地、培育人才、开辟路径、缩短距离,坚持不懈地推进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开创了基层理论武装工作的崭新局面。

  一、拓“地”,垒实深耕思想理论阵地

  阵地是理论武装工作的物质载体和外在表现。宣传党的创新理论需要依托更多的阵地以扩大理论创新成果的覆盖力和影响力。南通市立足于理念的更新、阵地的开拓,通过平台搭建、情景创设、供需对接来垒实深耕理论武装的思想阵地。

  搭建传播平台。近年来,南通市因地制宜、因人而异,搭建众多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阵地和平台,让群众就近就便学习党的思想理论、掌握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海安市“板凳讲习所”“家庭文化室”,港闸区的“小院课堂”,启东的“正能量加油站”,都由市民村民自发而建,遍地开花。阵地经常组织开展理论传播、报刊阅览、交流培训、文体娱乐等思想文化活动。南通市委宣传部因势利导,命名三批“党的创新理论传播基地”,南通市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学院、如皋市全国第一家以理论名师命名的“姚呈明理论武装工作室”,以及“江海大讲堂”“扶海大学堂”“东皋大讲坛”等一大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基地先后组建。这些搭在群众家门口的平台,将政治引领和群众服务深度融合,深受干部群众喜爱。

  创设体验情境。思想理论宣传注重情景教育,通过环境的再现和渲染,让群众身临其境,对党的创新理论获得直观的认知和感受。港闸区幸福街道创设红色文化长廊和窑洞学堂,展呈延安精神,让没去过延安的干部群众在本地就能体验到延安的一情一景、一草一木,在模拟情景中生动感受并自觉接受党的思想理论成果。活跃在城乡基层的很多理论名嘴,善于运用小道具,宣讲时的一把黄豆、一只蛇皮袋都能起到出奇制胜的作用。

  打通供需对接。为了使理论武装工作直抵基层,海门市在南通亚光电子有限公司辟出6间库房成立“奋斗学习社”,聘请学习导师和工作顾问。如今学习社已发展到7个,为青年企业家进行理论学习、思想交流提供了稳定的经常性活动场所。2018年,位于古镇唐闸的“市北夜话”利用晚上时间,把党员干部、企业家、居民群众等代表聚集起来,围绕“党员干部争先锋”“专家名嘴话改革”“百姓明贤谈发展”三大主题,通过“讨论+分享+互动”等模式,开展8场思想解放大学习大讨论。这些举措为思想教育、理论武装提供了有效的供需双方对接。

  二、育“人”,建好用好“理论名嘴”队伍

  “理论名嘴”队伍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主体,其作为不但决定传播能否顺利开展,还对传播内容、数量、趋势、效果产生重要影响。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首先要求宣讲者具备让理论“飞入”的能力。南通市从培育机制、学习机制、科研机制入手,全力打造理论名嘴矩阵,力求形成集群效应、品牌特色。

  精心培育,增强本领。南通市在全市范围整合理论宣讲资源,建立起由专家学者、领导干部、理论工作者、老干部老教师以及大学生村居干部组合而成的理论宣讲队伍,人数从800人逐渐扩大到3000多人。以黄正平、姚呈明、徐进、刘万春等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个人,曹荣琪、赵园园、赵孟等江苏省宣讲先进个人为领军人物,带动市级宣讲团120多人,县级百姓名嘴宣讲团1400多人,乡镇街道组织的大学生村干部等近2000人。党的十九大以来,这支队伍共进行了8000多场宣讲。南通市理论名嘴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离不开优良的培育机制。海安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崇川区“百姓宣讲工作室”、如皋市“姚呈明理论武装工作室”等都是培养理论名嘴的孵化器。通过“青蓝工程”“传帮带”“师徒结对”“导师制”等方式,培养出一批能讲、会讲、善讲的理论名嘴。南通市理论名嘴聚起来一团火,散开来满天星,成为老百姓喜欢的活跃在身边的理论讲师。

  用心学习,夯实基础。要别人懂先要自己懂,要别人明白先要自己明白,自己信服才是说服别人的前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科学思想体系,需要理论宣讲者及时深化学习。党的十九大召开后,市委宣传部在省委党校组织理论名嘴集中学习,邀请全国知名专家学者授课,解读阐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提升名嘴队伍的理论水平和思想功底。同时带领“理论名嘴”深入基层开展调研,丰富实践经验,互相交流,提升能力。每年不定期地组织专家学者和百姓名嘴到图书馆、大学等文化气息浓厚、交谈氛围轻松的场所开展“思想理论沙龙”,围绕时事热点、思想疑点、理论要点以及工作重点,开展自由研讨、思想碰撞,开阔视野、启迪思路、推动工作。连续三年举办全市理论名嘴风采大赛,创造争先创优的浓厚氛围。

  专心研究,求实创新。理论研究是理论传播不断创新的力量之源。为了提高理论武装工作的质量,南通市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南通的实践,以市社科基金项目为抓手,每年列出一批重点应用课题,定期组织学术研究活动,推出一批较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形成南通“智库”。

  三、开“路”,纵横打造理论武装版图

  理论要实现全覆盖,必须消灭空白地带,真正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让理论传播延伸至每一个角落,是实现全覆盖的重点,也是难点。南通市力求不在任何一点留白、不在任何一线止步、不在任何一面空缺,从点、线、面多维度打通传播关节,打造合纵连横的新时代理论武装版图,切实提升理论覆盖力。

  抓“盲点痛点”。围绕理论武装的“盲点”,实现更大范围和更高程度的理论覆盖,既是难点,也是工作的重点。当前,民营企业职工、在外经营的民营企业主、自由职业人是不易被理论工作所覆盖的盲点。一些民营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没有党组织,党员也很少,在外民营企业主和自由职业人更是身处各地,集中学习困难很多。对此,姚呈明理论武装工作室想方设法,除了在课程内容上量身定制适合他们口味的“家常菜”外,更在如何组织他们进课堂上积极探索,主动与市总工会合作开展了“十九大精神进企业”巡讲活动,与市工商联合作开展了“党的十九大精神进商会”活动,与团市委合作共建流动团校,提供优质理论宣讲服务。理论名嘴徐进宣讲方式灵活,内容更新快,语言活泼、诙谐,不但在本地讲,还远到北京、陕西等地基层宣讲,深受听众欢迎。

  抓“线上线下”。为了更好满足干部群众学习多样性需求,南通市打造“互联网+”,开启线上学习、线下互动的模式,充分利用“报、台、网、微、端、屏”等学习资源,推动进入QQ群、朋友圈、论坛,全方位、多渠道让党的创新理论在线上“活”起来、在线下“动”起来,最终在干部群众中“用”起来。南通市委宣传部先后两次组织两批专家学者、理论名嘴录播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进省市主流网站,有效扩大理论传播空间,理论名嘴一时成了“理论网红”。

  抓“存量增量”。南通市在升级各地大讲堂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中,推广崇川区、启东市经验,推动理论学堂、社科课堂、道德讲堂“三堂融合”,讲堂不断上档次、提水平。针对大讲堂存在的高度集中、灵活性小等实际情况,又在大讲堂之外拓展小讲堂,把讲堂设置在社区服务中心、商务楼宇、企业园区,“大小讲堂”联手,盘活了“存量”,扩大了“增量”。这些“小型化”“近距离”的阵地,接通了“神经末梢”,使得“理论之氧”及时输送到城乡最基层的“毛细血管”。冬训原来主要针对农村党员,近六年来如东不断扩大对象,对教育、卫生等各大系统同时组织开展冬训,把党的创新理论集中送到县级机关、事业单位。

  四、接“缝”,实现理论传播“零距离”

  要让理论转变为现实的指导力量,必须使理论与干部群众之间的距离趋零,让党的创新理论及时有效地 “飞入寻常百姓家”。当前基层理论传播从近距离到零距离,理念变了,工作量也增大了许多,南通市尽力缩短认知、情感和需求的间距,力争实现理论传播无缝对接。

  认知零距离。党员群众对思想理论的认知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有三种倾向:一是对党的创新理论不关心。党员特别是普通群众很少能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之外站在党和国家层面考虑问题。针对这一情况,南通市及各县市区给予正面积极的引导和全面精准的辅导。通过提供理论辅导,提供条件环境,提供组织管理,扩大广大群众所需要的思想服务,感染、带动群众去关心和了解国家大事。通过零距离接受宣讲,不少群众最常说的一句话是,“过去我不喜欢理论,现在我喜欢了”。二是对党的创新理论听不懂。有些党员群众受到知识水平的限制,尤其是乡村年长的党员群众,对党的创新理论不容易理解掌握,为此,各地因人制宜,采取通俗易懂的专题讲授,“一对一”上门辅导。通过营造氛围,不失时机地扩大党的好声音的传播,如春节前送福字、送春联,开展“送思想文化进小院”活动;元宵节利用村民猜灯谜的热情,传授理论知识;在乡村暑期纳凉晚会上,举办“爱党爱国”唱歌比赛以及“知识竞答”等。三是对党的创新理论有疑惑。“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以前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什么不同”“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靠谱吗”“乡村振兴战略给农民能带来啥好处呢”…… 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的解决,群众对党的创新理论就很难入脑入心。针对这些疑惑,季建林、赵园园等南通市的百姓名嘴,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干部群众思想实际,主动释疑解惑,回应党员群众关切。

  情感零距离。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化人心的工作,要从情感上与群众产生共鸣,达到凝心聚力、同心同德的目的,就要求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喜爱听的“方言土语”来传播党的创新理论,用自己的真信真知真情去感染群众。为此,启东市的理论宣讲以“既要心向中南海,又要站在群众间”为追求,名嘴们宣讲时从不高坐台上,而是拿着话筒站到群众中间,一边讲一边与大家互动,零距离解疑释惑。

  需求零距离。理论要跟着群众走,哪里有群众,理论宣传工作就要做到哪里。根据党员群众所需,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采取“按需选人、按需选学,菜单式服务”,组建专家群、名嘴库。由党员群众“点单”,基层党组织按需选学。在南通市,党的创新理论传播遍及每个村居,人人听理论、人人知理论,党的创新理论在江海平原落地生根。对于一些偏远的乡村、海岛,南通市采取送课上门的方式,让群众坐在家门口就能听到理论宣讲。

  党的理论宣讲,党中央有部署、有要求,基层有安排、有需求,理论宣讲工作者有责任、有追求。为了要求、需求与追求的统一和紧密结合,南通市的理论名嘴们心怀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工作信念,连天接地、尽心尽力,入户入门、入理入心,扮演起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广大干部群众之间“连接线”“中转站”的角色,用初心与责任担当,构筑起南通市党的理论武装的美丽风景线。

  (执笔:中共南通市委党校袁晓妹)

  责任编辑:尹 霞

标签 -
网站编辑 - 张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