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辉:70年宏伟历程彰显科学社会主义鲜活生命力”等

2019年02月12日 09:15:00
来源: 《红旗文稿》2019/03 作者:

  姜辉:70年宏伟历程彰显科学社会主义鲜活生命力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康庄大道上书写了改天换地的壮丽史诗,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以不可辩驳的事实彰显了科学社会主义鲜活生命力。1.成功回答历史性课题。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在革命胜利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重大历史性课题。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们党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探索,是对这一历史性课题的成功“解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2.丰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宝库。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本国实际相结合,在不同历史时期不断丰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3.彰显社会主义制度巨大优越性。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由近代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改革开放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在改革开放实践中,我们扭住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个关键,为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永葆党和国家生机活力提供了有力保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通过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提高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效治理国家的能力。4.为人类进步事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新中国成立后,在经济社会各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壮大了世界社会主义的力量,极大推动了人类进步事业。今天,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新的更大贡献,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来源:《光明日报》2019年1月25日)

  彭劲松: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中不断前进

  越是伟大的事业,越是充满艰难险阻。在主动防范化解各种风险中不断前进,是我们党事业成功的重要历史经验。新的历史条件下国际国内的各种复杂形势和严峻挑战,使得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1.强化风险意识,常观大势、常思大局,科学预见形势发展走势和隐藏其中的风险挑战,做到未雨绸缪。将改革进行到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需要时刻坚持正确的方向和原则,作出准确的战略判断,该改的、能改的我们坚决改,不该改的、不能改的坚决不改,决不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不管形势风云如何变幻,不管压力多大,一定要牢牢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不动摇,坚定理想信念,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决防止走歪路邪路死路,从根本上杜绝系统性风险。2.提高风险化解能力,善于从纷繁复杂的矛盾中把握规律,不断积累经验、增长才干。要掌握调查研究的方法和艺术,充分了解风险点、风险源和风险面,了解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本地区本部门实际情况,了解政治、意识形态、经济、科技、社会、外部环境、党的建设等各方面形势的复杂变化,科学全面掌握风险的类型和风险管理化解的具体方法,透过复杂现象把握本质,抓住要害、找准原因,把职责范围内的风险防控好。加强风险管控的安排部署,制定完整合理的计划方案,善于团结群众、引导群众、组织群众,善于整合各方力量、科学排兵布阵,掌握风险应对的主动权。3.完善风险防控机制,主动加强协调配合,坚持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领导机关和主要领导干部要负起主要责任,对风险的产生及后果有充分认识,及时到位部署推进重大风险防控工作,积极承担起防控重大风险的领导责任。对于关键岗位、关键人员,要明确责任、加强监督检查、强化激励约束,做到在风险面前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担责,在重大风险责任的自觉担当中推进党和国家事业的健康发展。

  (来源:《学习时报》2019年1月25日)

  梅荣政:党性内含的三个基本关系

  中国共产党的本质属性根本不同于其他一切非工人阶级政党的党性。中国共产党的党性中内含三个基本关系。1.党的先进性和党的纯洁性的关系。党的先进性和党的纯洁性在本质上是同一的。党的纯洁性与党的先进性相互补充,相互贯通,相辅相成。党的先进性体现和保证党的纯洁性,党的纯洁性作为前提和基础支撑党的先进性。党若不具有先进性定难保持纯洁性,党若不保持纯洁性,其先进性也定难保持。2.党性与人民性的关系。党性与人民性的关系即党的阶级性和人民性的关系,二者是高度统一的。共产党的党性与人民性的高度统一,这是由共产党的根本性质和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决定的。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讲,共产主义运动就是大多数人参加的并为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它的最终使命就是要解放全人类。中国共产党自建立之日起,就始终如一地坚持《共产党宣言》的原则。所以中国共产党的党性,是中国工人阶级的阶级性最高而又最集中的表现,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一切优秀品质和宝贵精神的最高而又最集中的汇集。党性与人民性的高度统一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所特有的。因为在存在阶级和阶级划分的世界里,没有什么抽象的人民性。人民性在现实社会中,总是体现着先进阶级的阶级性。工人阶级是没有阶级私利的先进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其阶级性与人民性高度一致,具有坚固的稳定性和永恒性。3.党性与个性的关系。共产党是按照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建立起来的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有高度组织纪律性的部队。在党性与个性的关系上,首先是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也就是要坚持个性服从党性,用党性修正、规范个性。在重大是非、党的原则、党的纪律的面前,必须坚持党性;当个人与党的原则、党的事业、党的利益、人民的利益发生矛盾时,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原则、党的事业、党的利益、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绝不能相反。当然,党性与个性并非绝对排斥,在通常的情况下,党性也包含着尊重党员的个性,允许党员个人,包括党的领导干部有合法的利益诉求。

  (来源:《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年第12期)

  陈金龙:从党史中汲取前进的智慧和力量

  1.从党史中汲取信仰信念信心的智慧和力量。中国共产党从仅有50多名党员的小党,发展成为拥有8900多万名党员的执政党,经历了无数困难和挫折。支撑中国共产党人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的精神力量,就在于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这样的信仰、信念、信心,使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为之实践、为之奋斗、为之牺牲,从而彻底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中国共产党历史中蕴含的思想资源、实践智慧,为新时代坚定信仰信念信心提供了丰厚营养。2.从党史中汲取勇于善于创新的智慧和力量。中国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中国革命、建设、改革道路选择的独特性,不能盲目照抄,不能简单重复,只能立足国情进行创造。中国改革开放,通过创新闯出了一条正确道路,形成了新观念,找到了新方法,化解了改革开放过程中面临的各种难题。新时代改革开放再出发,仍然需要创新;“深水区”的改革如何突破,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如何实施,出路在于创新。从党史中汲取创新的智慧和力量,弘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精神,才能走出新路、干成事业、成就梦想。3.从党史中汲取尊重人民、依靠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本质上是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凝聚人民力量,发挥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历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彰显了历史经验的启迪意义。4.从党史中汲取推进党的建设的智慧和力量。将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将制度建设贯穿党的建设各方面,协调推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这是总结党的建设历史经验得出的结论。中国共产党历史蕴含的党的建设智慧,是新时代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力量。

  (来源:《人民日报》2019年1月28日)

  杨增岽:“去意识形态化”思潮的实质

  在本体论上,“去意识形态化”思潮是一种极端虚妄的理论主张。“去意识形态化”思潮将意识形态当作“幽灵”“怪影”,妄图从观念上消解马克思主义,消灭非资本主义的社会形态。20世纪50年代一些西方学者所提出的“去意识形态化”,实际上是“去社会主义化”或“去马克思主义化”,妖魔化意识形态和强调价值中立的背后也是为资本主义的合法性、优越性做论证。在认识论上,“去意识形态化”思潮具有形而上学的特点。它用所谓的实证主义来论证马克思主义已过时,认为发轫于早期工业社会的马克思主义不适用于现代后工业社会,明显具有不合理性;它只看到了科技创新对缓解资本主义危机的作用,却没有看到这些危机背后更为深层次的制度根源;一些资产阶级理论家所批判的社会主义理论及其实践,片面夸大人类社会主义建设探索进程中的某些曲折失误,无疑是典型的形而上学方法。在历史观上,“去意识形态化”思潮是典型的唯心主义。“去意识形态化”思潮否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如历史虚无主义采用主观的、形而上学的方法曲解历史事实,没有看到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后现代主义主张抽象的历史,掩盖历史发展真相;将历史发展动力归结为人的抽象“主体性活动”,片面强调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人的自由意志和主体能动性,否认客观历史规律与主体选择性的统一;片面强调以“普世价值”为基础的世界普遍史,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所谓“历史终结论”和西方宪政民主的永恒性。这无疑是唯心主义在世界历史观上的体现。

  (来源:《前线》2019年第1期)

标签 -
网站编辑 - 张芯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