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细作监督第一职责

2019年06月06日 14:32:49
来源: 《红旗文稿》2019/11 作者: 宁显福

  十九届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体会议强调,要创新纪检监察体制机制,做实做细监督职责,着力在日常监督、长期监督上探索创新、实现突破。这是做好今后纪检监察工作的方向指引。各级纪委和监委,监督是第一位职责,必须在监督上全面从严、全面发力,在常态长效上深耕细作、用心使劲,确保权力监督和反腐败严实细密、无死角、不留白,切实提升监督实效。

  人员全覆盖。将所有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纳入监督视野,坚持监督面前一律平等、遵规守纪没有例外,确保具有公权、履行公职、负有公责的,人人受监督、用权受约束。通过建立廉政档案、报告个人事项、查询有关情况、深入走访了解等方式,对监督对象精准“画像”。同时要坚持点面相结合,坚持突出重点和兼顾全面相统一,既聚焦党员领导干部、核心部门岗位人员“关键少数”,又要把普通党员、普通干部和其他监督对象“绝对多数”都统起来、管起来、监督起来。

  内容全覆盖。立足把事管全、把权看严,坚持抓“大”不放“小”,“见微”又“知著”,不搞选择性监督、随意性执纪、任性化处置,念好“紧箍咒”。紧盯重点人、重点事、重点工作,把对党组织党员干部遵守党的纪律和国家公职人员依法履职、秉公用权、廉洁从政从业以及道德操守等情况的监督检查细化分解,逐项推动落深落细落实,既对地区、领域和部门政治生态总体状况作出概略性瞄准研判,又对单位、组织和个人具体情况进行精细化“工笔彩绘”。

  时间全覆盖。注重经常、强化日常,坚持关口前移、抓早抓小,从苗头性、倾向性、惯常性的问题抓起严起,在“治未病”上积极作为,详细制定方案计划,周密绘制日常监督的“时间表”“路线图”“施工图”,提高监督的及时性精确性。靠前监督、主动监督,扑下身子、深入一线,调研了解情况,分析掌握政治生态和法纪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敲边鼓”、咬耳扯袖,让广大党员干部时刻感到监督就在身边、法纪就在眼前,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下工作生活。

  空间全覆盖。要在空间布局和运行链路上梯次衔接、层级覆盖,避免力量缺位、错位甚至挂空挡。突破部门“烟囱”,纪检、监察、巡视、审计等专责监督部门要建立协作机制,形成齐抓共管局面。贯通中间“梗阻”,强化发挥上下两个积极性,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下级落实、向基层延伸,打通监督“最后一公里”,确保监督触底接地,强化监督震慑作用。激活“三个责任”,压紧压实党委主体责任、纪委监委监督责任和部门廉政主管责任,确保监督手电筒“全息”照射。

  手段全覆盖。发挥纪委监委合署办公优势,推进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视巡察监督相协调衔接。着眼健全完善党统一指挥、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加速推进党内监督同国家机关监督、民主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有效贯通,增强监督合力,确保权力始终置于严密的监督之下运行。善于借力信息网络时代高新技术优势,让大数据助力监督工作,推动从“+互联网”到“互联网+”升级,实现科技对提升监督效能的乘数效应。

  治理全覆盖。注重发挥监督后续综合治理效应,把监督优势变成治理效能。以督促教,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积极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增强谈话函询实效,让日常监督“带电长牙”,结合监督检查查找工作薄弱环节,扎实搞好典型案例分析和教育警示。以督促改,对监督中发现的一些系统性倾向性问题紧抓不放,督导各级按级负责、忠实尽责,从严抓好问题纠治整改。以督促建,落实好“一案两报告”制度,力争做到督察一起问题、堵塞一些漏洞、完善一套制度,推动形成监督常治长效机制。

  (作者单位: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责任编辑:高天鼎 李泾一

标签 -
网站编辑 - 张芯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