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长征集结出发地”汲取前行动力

2019年06月27日 14:29:19
来源: 《红旗文稿》2019/12 作者: 邱炜煌

  江西于都县是中央红军长征的集结地和出发地。85年前的10月,濒临绝境的红军队伍从这里出发,跨越千山万水,战胜艰难险阻,最后走到陕北,谱写了一曲气壮山河、光耀千秋的壮丽史诗。5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片革命热土,瞻仰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碑,参观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感悟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这正是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润物细无声的引领、感召。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我们不能忘记走过的路,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我们要从革命精神的源头汲取攻坚克难、砥砺前行的动力,走好今天的长征路。

  一、“革命理想高于天”:坚定信念,对党忠诚

  长征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胜利。面对生死存亡的严峻考验,红军将士和苏区人民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念集中体现在对党的忠诚和信赖上。尽管当时毛泽东同志受到党内“左”倾教条主义排挤,但因其崇高威望、突出功绩和顾全大局、主动担当,实际成为红军和人民的主心骨,周恩来、朱德、张闻天等同志在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基础上,有理有节与党内“左”倾教条主义斗争,始终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红军、人民和基层组织依然信赖党。毛泽东同志受命察敌情、摸家底,为红军顺利渡过于都河奠定基础,他在省、县、区三级大会作重要讲话,指示地方党政配合红军战略转移;赣南省委省苏维埃政府、于都县委县苏维埃政府动员沿河群众全力支持红军渡河,广大军民焕发出压倒一切敌人、征服一切困难的英雄气概和革命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衡量干部是否有理想信念,关键看是否对党忠诚。” 马克思主义“行”、社会主义“好”,关键在于中国共产党“能”。弘扬长征精神和苏区精神,就要对党忠诚,最重要的是做到“两个维护”。要在思想上高度认同,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根本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掌舵领航,有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最重要的是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最关键的是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要在行动上坚决落实,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对违反政治纪律政治规矩的“七个有之”勇于亮剑,对任何形式的“低级红”“高级黑”“伪忠诚”坚决抵制,对“选择性维护”“庸俗性维护”“空洞式维护”坚决说“不”。

  二、“万水千山只等闲”:敢于斗争,敢于胜利

  不惧艰难、勇于战斗的长征精神,在中央红军集结于都时得到充分体现。面对粮缺弹少、装备落后、前有堵截、后有追兵,而且还要躲避敌机侦察和轰炸。就是在这样的恶劣条件下,中央红军为了隐蔽战略意图,避免飞机轰炸,与于都人民协同配合,以“万水千山只等闲”的精神状态,连续多天架设临时浮桥,晚上渡河,早上拆桥,不留痕迹,安全顺利地跨过长征第一渡,创造了数十万军民共同保守着“一个天大的秘密”奇迹。

  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要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有许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有待征服,必须传承长征精神和苏区精神的斗争品格。面对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大是大非问题要旗帜鲜明,抵制西方多党制、三权分立、宪政民主等错误思潮;面对改革发展稳定中的艰难险阻要迎难而上,破除观念、机制、体制等各方面障碍;面对意识形态领域的杂音噪音要及时发声,不做“栖身的鸵鸟”;面对党内不良政治生态要敢于动真格,不当“优雅的绅士”;面对西方大国的挑衅打压要大胆亮剑,不惹事、不怕事,坚决维护和捍卫国家核心利益。

  三、“为有牺牲多壮志”:追求“无我”,勇于担当

  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碑庄严肃穆,碑身像一对帆船,象征着中央红军从此扬帆出征,碑座为三幅巨型浮雕,反映“集结于都”“渡河出发”“倾情奉献”主题。习近平总书记向纪念碑敬献花篮,既是缅怀革命先辈、致敬“倾情奉献”,也是激励当今我们、倡导担当精神。于都作为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当年作出了突出贡献和巨大牺牲。主力红军在于都集结修整期间补充9000余名,其中于都籍就达7000多名;参加长征的于都籍红军17000多人,其中13000余人在长征中牺牲,4000余人在突围时被打散回于都继续坚持斗争,只有1000余人胜利到达陕北,到全国解放时仅留下277人;在参加长征的8.6万红军将士中,每5个人中就有1人是于都人。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今天我们弘扬当年苏区“倾情奉献”的精神,就要追求“无我”、勇于担当,做到“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要强化事业担当,不当在位不谋事的“泥菩萨”,不打回避问题矛盾的“太极拳”,不摆形式主义的“花架子”;要强化党性担当,拒绝好人主义,不放任会告状的“恶人”,不迁就会办事的“能人”,不袒护有交情的“自己人”;要强化风险担当,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敢闯敢冒,越挫越勇,始终顶好头上那片天。

  四、“饮水思源”不忘本:心系人民、造福百姓

  在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门前,竖立着一块石碑,上面镌刻着周恩来同志的感言:“于都人民真好,苏区人民真亲”,彰显了深厚的军民鱼水情。当年于都河沿岸群众支持红军渡河,捐出家中门板、床板甚至棺木,最终在约30公里的河段架起了5座横跨600多米宽水面的浮桥。在纪念馆,习近平总书记与9位红军后代及革命烈属代表亲切交谈,其中99岁老人段桂秀为丈夫那句“等我回来”而守候一生,她不知道丈夫1934年战斗牺牲,直到1953年才等来丈夫的烈士证。习近平总书记听了动情地说,我们要饮水思源,不要忘记革命先辈、革命先烈,不能忘记革命老区的父老乡亲。

  同百姓风雨同舟、与人民生死与共,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根本保证,也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走好今天的长征路,我们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增进群众感情,践行群众路线。要超越“载舟覆舟”,为人民谋幸福才是我们的根本追求;要超越“为民做主”,相信和依靠群众,确保人民真正当家作主;要超越“自我认同”,把人民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高兴不高兴,作为评判党的方针政策正当性的根本依据,全面建成经得起人民和历史检验的小康社会。

  (作者:江西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共江西上饶市委党校原常务副校长、教授)

  责任编辑:李民圣 狄英娜

标签 -
网站编辑 - 张芯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