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的根本遵循

2019年08月05日 14:28:30
来源: 《红旗文稿》2019/15 作者: 尔肯江·吐拉洪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民族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民族篇”,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新篇章,是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开创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局面的强大思想指引。

  一、深刻领会新时代民族工作的新定位、新形势、新路径、新任务

  新时代民族工作的新定位。多民族、多文化是我国的一大特色,也是我国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指出,民族地区是我国的资源富集区、水系源头区、生态屏障区、文化特色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集这么多的“区”于一身,足以说明民族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重要地位,强调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工作关乎全局,要求坚持从政治上把握民族关系、看待民族问题,把加强民族团结作为战略性、基础性、长远性工作来做。这是从政治和战略全局的高度,对民族工作地位作用作出的新论断。民族问题始终是我们党治国理政必须处理好的重大问题,做好民族工作关系到巩固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关系到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安全。

  新时代民族工作的新形势。民族问题是当今世界热点问题之一,是必须重视解决的社会问题。我们的民族工作也呈现出一些新的阶段性特征。习近平总书记概括为“五个并存”: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存,民族地区经济加快发展的势头和发展低水平并存,国家对民族地区支持力度持续加大和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建设仍然薄弱并存,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趋势增强和涉及民族因素的矛盾纠纷上升并存,反对民族分裂、宗教极端、暴力恐怖斗争成效显著和局部地区暴力恐怖活动活跃多发并存。这“五个并存”是对我国民族工作面临形势做出的精准研判、高度概括。我们一方面要看到当前我国民族关系大局是好的,民族团结的基础是稳固的,另一方面也要看到,我国民族工作面临的国内外环境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各民族之间的跨区域交往交流交融正在以空前的规模和密度进行,民族关系的重要性愈加凸显,影响民族团结的因素更加复杂,涉及民族因素的矛盾纠纷易发高发。只有清醒认识现阶段我国民族工作所处的历史方位,才能积极谋划和推进新时代民族工作。

  新时代民族工作的新路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新形势下做好民族工作必须牢牢把握的正确政治方向,强调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就是要旗帜鲜明地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基本政策、基本法律、基本制度以及体制机制,就是要使每个民族、每个公民团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面旗帜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这一重大论断,集中回答了事关民族工作全局最核心、最根本的道路问题,是对我们党民族工作经验的丰富和发展。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光辉历程充分证明,我国民族工作做的是成功的,党的民族理论和方针政策是正确的,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是指引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蓬勃发展的必由之路、成功之路、胜利之路。对于如何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了“八个坚持”的精辟概括,涵盖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维护祖国统一、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族区域自治、“两个共同”主题、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依法治国等方面。我们要进一步增强道路自信,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方向,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中努力贯彻落实,努力使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越走越宽广。

  新时代民族工作的新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就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提出了重点任务和明确要求。如在加强民族团结方面指出,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强调做好民族工作,最关键的是搞好民族团结,最管用的是争取人心,要求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民主党派、人民团体要行动起来,一起做交流、培养、融洽感情的工作,一起共创共建。在促进加快发展方面指出,发展是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强调实现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要把握“4个要”,即要紧扣民生抓发展,重点抓好就业和教育;要发挥资源优势,重点抓好惠及当地和保护生态;要搞好扶贫开发,重点抓好特困地区和特困群体脱贫;要加强边疆建设,重点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和对外开放。在加强文化认同方面指出,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在一些有关民族地区推行双语教育,积极推进民汉混班、混合编班,形成共学共进的氛围和条件,避免各民族学生到了学校还是各抱各的团、各走各的圈,等等。这些重要要求为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明确了“任务书”,提供了“指南针”。这就要求我们自觉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高度,把民族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强化使命担当,把民族工作的“大写意”变为精致细腻的“工笔画”,把各族人民智慧和力量最大限度凝聚起来,共同绘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美画卷。

  二、牢牢把握新时代民族工作的最高准则、工作主线、时代主题、重要保障

  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这一最高准则。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民族工作成功的根本保证,也是各民族大团结的根本保证。只要我们牢牢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任何人任何政治势力可以挑拨我们的民族关系,我们的民族团结统一在政治上就有充分保障。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新时代民族团结面临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必须坚定不移坚持党的领导,把党的领导贯穿到做好民族工作的全过程、体现到加强民族团结的各方面,确保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始终沿着正确轨道向前推进。民族工作是党的工作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大家共同来做,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有关部门协同配合、全社会通力合作的民族工作格局,为新时代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和强大动力。

  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工作主线。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一体包含多元,多元组成一体,一体离不开多元,多元也离不开一体,一体是主线和方向,多元是要素和动力,两者辩证统一,强调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中华民族历史演进的特点,造就了我国各民族在分布上的交错杂居、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亲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多元一体格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对历史上中华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交往交流交融的认同,是对56个民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命运共同体的认同。形象地说,中华民族和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和家庭成员的关系,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里不同成员的关系。只有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实现民族关系和谐和国家长治久安。中外历史反复证明:团结稳定是福、分裂动乱是祸。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则政通人和、百业兴旺;国家分裂、民族纷争,则国破家亡、人民遭殃。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也是我们国家稳定发展的生命线,各民族同心同德、血脉相连的团结牢不可破,感党恩、跟党走的意志坚不可摧。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必须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新时代民族工作主线,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教育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三个离不开”思想,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共同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像吸铁石一样牢牢围绕在党的周围。

  坚持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一时代主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深入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使各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光荣传统代代相传。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是中华民族的立身之本、生命之依、力量之源,也是做好民族工作的根本目的。确立“两个共同”的民族工作主题,是对我们党民族理论、民族政策和民族工作实践经验的继承和发展,是对世界各国解决民族问题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惟有牢牢把握“两个共同”的主题,坚持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才能为社会稳定打下坚实基础、为国家的长治久安提供根本保障。抓住了“两个共同”,就抓住了新形势下处理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的关键。坚持“两个共同”这一主题,要求必须把民族团结作为生命线,教育引导各族人民都要珍惜民族大团结的良好政治局面,坚决反对一切危害各民族大团结的言行,坚决反对民族分裂,坚决依法惩处和打击暴力恐怖活动,筑牢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的铜墙铁壁;必须把发展作为总钥匙,积极创造条件,千方百计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让民族地区群众不断提升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一重要保障。2019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强调:“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要认真总结民族区域自治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坚持和完善这一制度,促进民族团结融合,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们党长期探索形成的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维护民族平等团结的基本政治制度,是国家制度体系和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基本制度的产生,源于李维汉同志的建议。在起草代表新中国临时宪法的《共同纲领》时,毛泽东同志曾就新中国是否实行联邦制征求李维汉同志的意见。李维汉同志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上分析了我国的国情,认为“根据我国历史和现实情况,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不宜搞联邦,应实行单一制的民族区域自治”,这项建议被党中央采纳。我们党采取民族区域自治这个新办法,既保证了国家团结统一,又实现了各民族共同当家作主,实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多民族国家在民主基础上的高度统一,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被国际上誉为解决民族问题的“中国模式”。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就是要深刻认识到,民族区域自治不是某个民族独享的自治,民族自治地方更不是某个民族独有的地方,要做到“两个结合”,即坚持统一和自治相结合、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相结合,把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规定落实好,依法保障自治地方行使自治权,帮助支持自治地方解决好本地方的特殊问题,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三、不断提升新时代民族工作实际成效,让民族团结之花常开长盛

  在“两个维护”上坚定不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族工作能不能做好,最根本的一条是党的领导是不是坚强有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民族工作摆在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全面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先后召开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等一系列重要会议,出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重要文件,对民族工作作出全面部署,力度之大、频次之高、涉面之广、阐述之深,前所未有,一曲新形势下民族工作新乐章在中华大地奏响。湖北56个民族齐全,少数民族常住人口有247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4.5%,是民族工作任务较重的省份之一。省委高度重视民族工作,自觉从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高度,切实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省委主要负责同志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主持召开省委常委会专题研究部署民族工作,多次就民族工作作批示、交任务、解难题。省委带头、市县比照成立统战、民族、涉疆、涉藏工作等议事协调机构,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组织领导架构。在这次机构改革中,明确由省委统战部统一领导民族宗教工作、归口管理省民宗委,并率先把涉疆办职能从政法委划转统战部、设立涉疆处。适应新时代民族工作的新任务新要求,我省将进一步理顺党对民族工作领导的体制机制,坚持“一盘棋”、形成“大合唱”,推动各级统战、民宗部门合编、合心、合力地做好工作,推动党中央关于民族工作各项决策部署在荆楚大地全面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在依法管理上狠下功夫。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用法律来保障民族团结。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只有树立对法律的信仰,各族群众自觉按法律办事,民族团结才有保障,民族关系才会牢固。湖北坚持在法律轨道推进民族工作,出台了《关于加强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政策文件,今年又率先出台了《关于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创造良好环境进一步促进新疆少数民族群众在鄂交融发展的实施意见》,为提高民族工作法治化、制度化水平提供了坚实的基础。适应民族工作更加复杂敏感的新形势,我们将坚持依法、慎重处理民族问题,做到讲原则、讲法制、讲政策、讲策略,对涉及民族因素的问题具体分析,是什么问题就按什么问题处理,是什么性质就按什么性质处理,更好地用法律来保障民族团结。对属于人民内部矛盾的,就用团结教育和疏导化解的方法解决,防止伤害民族感情的事发生,尤其要妥善处理外来少数民族人员与当地群众之间的矛盾和纠纷;对属于违法犯罪的,不论涉及哪个民族、信仰何种宗教,都依法处理,同时注意方法策略;对从事民族分裂活动的,坚决依法打击,有效抵制境内外敌对势力利用民族问题进行渗透和破坏,牢牢掌握斗争的主动权。

  在促进发展上久久为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族工作的立足点在于发展经济,要求积极创造条件,千方百计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和繁荣,是我党民族工作的根本宗旨和在民族政策上的根本立场。早在1952年,毛泽东同志在接见西藏致敬团代表时就指出:“如果共产党不能帮助你们发展人口、发展经济和文化,那共产党就没有什么用处。”长期以来,党和国家不断出台政策措施,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按照中央要求,湖北坚持把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摆在重要位置,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差别化政策,把政策动力和内生潜力有机结合起来,推进“616”工程和“1+1”工程,助力民族地区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同步小康。12年来累计为民族地区落实对口帮扶项目4100余个,投入资金220多亿元,取得了显著成绩。当前处于脱贫攻坚的决战决胜期,我们将继续加强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扶持,紧紧围绕各族群众安居乐业,多搞一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项目,多办一些顺民意、惠民生的实事,多解决一些各族群众牵肠挂肚的问题,推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同步脱贫奔小康,让各族群众切身感受到党的关怀和祖国大家庭的温暖。

  在争取人心上绵绵用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民族工作,最关键的是搞好民族团结,最管用的是争取人心。民族工作本质上是党的群众工作,必须坚持走群众路线,在凝聚人心上下功夫。我们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明确提出了倡导民族平等、联合的原则,党的历代领导人带头与少数民族界代表人士联谊交友,留下了许多令人感动的佳话。在长征途中,毛泽东同志曾与彝族头人、周恩来同志曾与回民阿訇亲自交谈做工作,刘伯承同志与彝族首领小叶丹歃血为盟,朱德同志在四川甘孜团结争取了著名藏族上层人士格达活佛,赢得了少数民族群众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衷心支持和帮助。习仲勋同志与十世班禅有着40载的忘年之交,1989年十世班禅圆寂后,习仲勋同志专门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深切怀念中国共产党的忠诚朋友班禅大师》,痛感“我失去了一位合作共事40个春秋的知心朋友”。适应新时代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加快的新趋势,我们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目标,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六进”创建活动,搭上“亲情链”、架起“连心桥”,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地做好群众工作,引导各族群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文化观、历史观,不断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做到“人心归聚、精神相依”,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让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进得来、留得住、能受益、可持续,画好民族团结同心圆,让民族团结之花常开长盛。

  (作者:中共湖北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

  责任编辑:刘玉成

标签 -
网站编辑 - 王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