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协70年在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上双向发力的启示

2019年09月25日 09:57:17
来源: 《红旗文稿》2019/18 作者: 柯迪祖

  今年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0周年。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政协积极投身建立新中国、建设新中国、探索改革路、实现中国梦的壮丽实践,走过辉煌历程,发挥了重要作用。9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协工作会议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政协坚持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服务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在建立新中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回望人民政协70年光辉历程,梳理人民政协在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两方面功能作用,有助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准确认识和把握人民政协在新时代的新使命,更好总结经验、把握规律,面向未来、明确方向,推动新时代人民政协事业不断发展。

  1949年9月至1956年,是建立新中国、建设新中国、开辟中国历史新纪元的伟大历史时期。这个时期,明确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人民政协统一战线组织的性质、参加政协会议成员的共同政治基础、协商是新民主的特点、学习是人民政协五大任务之一。

  建言资政方面主要工作:一是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协商制定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共同纲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决定了国都、国旗、国歌、纪年。二是协商制定了土地改革法、婚姻法、人民法院暂行组织条例、最高人民检察署暂行组织条例、惩治反革命条例、惩治贪污条例等。三是协商讨论了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处理贪污、浪费和违法工商户等问题。四是全国政协与各民主党派协商后发表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各民主党派联合宣言》,协商讨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为解放台湾联合宣言(草案)》。

  凝聚共识方面主要工作:一是开创政协学习工作。1950年3月14日,政协全国委员会第一次工作会议决定成立高级学习组,定名为学习座谈会,每两周举行1次。二是开展思想理论政策学习。全国政协有组织、有领导地推动各民主党派等进行马列主义理论和政策学习,推动工商业者的社会主义思想改造。三是强化在实践中进行教育。组织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其他无党派民主爱国人士在自愿原则下参加了北京、河北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整社工作,参观了上海、沈阳等地的国营和公私合营企业。二届政协共进行5次视察,视察内容涉及地方的工业、农业、文教、卫生等工作,对委员们联系群众、了解情况是十分重要的。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开始转入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虽然遭到过严重挫折,仍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这个时期,人民政协协商讨论了一些重要问题,加强了对民主人士的团结。

  建言资政方面主要工作:一是协商农业问题。就《1956年到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农业税条例(草案)》等,多次与全国人大常委会召开联席会议讨论。二是协商文字改革问题。举行3000余人大型报告会,听取周恩来同志关于《当前文字改革的任务》的报告,组织6个宣传组分赴各地宣传文字改革和采用汉语拼音方案的意义。三是关注民族自治区设置问题。分别围绕建立宁夏回族自治区和广西壮族自治区调查研究,论证相关方案。

  凝聚共识方面主要工作:一是举办“双周讲座”。为贯彻“双百方针”,从1961年11月至1964年3月,全国政协各工作组共举办38次“双周讲座”,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围绕学术问题、科学成就、历史事件、国外见闻等作报告。二是开展专题培训。经批准,全国政协创办了社会主义学院,组织和推动高级民主人士和高级知识分子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改造。三是关心特殊人士。周恩来同志指示由全国政协和中共中央统战部负责安排特赦战犯的工作、生活、劳动、学习、参观等问题。从1959年到“文化大革命”前夕,共有19名特赦战犯担任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专员,全国政协还设法为他们解决了家庭团聚问题。

  “文化大革命”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全国政协机关于1966年8月30日起暂停办公,于1972年12月18日起逐步恢复日常工作。“文革”结束后,我们的国家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这个时期,党中央高度重视恢复政协工作,决定于1978年2月召开全国政协五届一次会议,为人民政协工作恢复和发展做好了政治和组织准备。

  建言资政方面主要工作:一是安排在京全国政协常委多次列席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和报告会、座谈会,在政协五届二次会议前组织了近百次报告会、座谈会。二是建立12个工作组,作为政协经常工作机构。三是组织部分在京委员和文史专员对北京市参观考察,听取情况介绍,提出意见建议。

  凝聚共识方面主要工作:围绕真理标准问题学习讨论,两次组织部分委员、各民主党派负责人和各界爱国人士近200人联组讨论。组织上层爱国民主人士分赴四川、上海、福建、天津等地参观考察。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党的十二大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三大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个时期,人民政协的性质作用被载入宪法。人民政协广泛议政建言,提出政协民主监督,注重加强学习,扩大团结联谊范围。

  建言资政方面主要工作:一是加强制度建设。坚持每年召开1次全体会议,一般每季度召开1次常委会会议,将主席会议作为一项制度写入政协章程并逐渐形成每月召开1次的机制,恢复大会发言制度,建立提案工作常设机构。二是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重要问题开展政治协商、民主监督。仅六届全国政协在1983年至1988年就组织各种调研活动904次,年均180次,共提出专题报告77件,专题建议80件,综合性材料95件。还就《宪法修改草案》组织三个月的研究讨论,就落实知识分子政策问题召开24次座谈会。三是围绕三峡工程决策和建设调研论证。政协六届三次会议期间,167名委员单独或联合提出17件提案,提出了对三峡工程建设的各种意见。会后,组织了40天的实地调查,先后召开40多次座谈会,400余人次参与,为这一重大建设工程做了大量科学论证工作。

  凝聚共识方面主要工作:一是成立落实政策办公室,报经党中央转发《关于妥善处理“文化大革命”中查抄财物遗留问题的意见》,为受到错误处理的政协委员和统战对象落实了有关政策。二是调动各民主党派为“加紧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争取实现包括台湾在内的祖国统一,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贡献力量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三是发表《致台湾同胞春节慰问信》,成立祖国统一工作组,把促进祖国统一作为政协一项经常性工作。

  党的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党的十五大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这个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被确立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其将长期存在和发展被载入宪法。人民政协强调坚持党的领导是一项根本原则,进一步拓展政协的性质和职能,明确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将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等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丰富协商议政形式,推进履行职能制度建设。

  建言资政方面主要工作:一是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重要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就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三农”问题、“四矿”(矿山、矿业、矿工、矿城)问题、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召开会议,议政建言。二是开展各项经常性工作。形成专题调研报告或专项建议373件,视察报告183份,提案29422件,反映社情民意信息35200件,受理群众来信155800件。三是围绕实施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议政建言。帮助老少边穷地区发展经济、脱贫致富,提出关于建设宁夏扶贫扬黄灌区工程的建议。

  凝聚共识方面主要工作:一是坚定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通过常委会会议等各种形式,学习邓小平同志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论述。组织参观、视察和考察等活动,感受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加深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正确认识。二是完善界别设置。增设香港同胞界和澳门同胞界、经济界,恢复科协界,增加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等新的社会阶层和群体代表人物,政协界别扩大到34个。三是广泛开展团结联谊工作。密切配合做好香港、澳门回归的有关工作。做好与台湾有关团体组织的交流活动。举办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00周年、戊戌维新100周年、辛亥革命90周年等重要活动。成立中国宗教界和平委员会。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进入新世纪新阶段。这个时期,确立了人民政协指导思想,完善了人民政协性质和履职方式,政协工作注重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委员学习工作逐步制度化。

  建言资政方面主要工作:一是围绕重要规划的制定实施等协商议政。就“十一五”、“十二五”规划的制定实施提出意见建议,把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履行职能重要着力点持续建言。二是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调查研究。就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提出重要意见建议。三是参与社会建设。重点围绕教育公平、劳动就业、收入分配、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等问题开展调研。四是助推文化改革发展。召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专题协商会,就办好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京杭大运河保护与申遗等深入调研,积极建言。

  凝聚共识方面主要工作:一是推进学习工作制度化。2005年2月,将文史资料委员会调整为文史和学习委员会。每次常委会会议后都举办学习讲座,十届、十一届全国政协共举办26次常委会学习讲座,举办15期委员学习研讨班,基本实现了全国政协委员全覆盖。二是促进民族团结、宗教和睦。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围绕贯彻落实宗教事务条例组织考察调研。2009年起每年召开少数民族界、宗教界委员反映社情民意座谈会。三是深化同港澳同胞、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的团结联谊。及时向港澳委员通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邀请台湾民意代表交流参访团来访,举办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40周年和辛亥革命100周年等重大活动,邀请侨胞代表列席全国政协全体会议。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中央对人民政协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制定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建设、人民政协民主监督工作、新时代人民政协党的建设工作等重要文件,建立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定期研究政协工作制度。习近平总书记就推进人民政协事业发展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发展了党的人民政协理论。

  这个时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局出发,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特点优势。人民政协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统揽政协工作的总纲,坚持人民政协性质定位,发挥好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坚持和完善我国新型政党制度,广泛凝聚人心和力量,聚焦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履职尽责,坚持人民政协为人民,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履职能力建设,政协章程专门设立“委员”一章。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强化委员责任担当,强调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旗帜下携手前进,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建言资政方面主要工作:一是聚焦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建言议政。围绕“十三五”规划制定和实施接续调研,瞄准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重大任务精准建言,配合跟进全面从严治党战略部署贯彻落实务实建言,围绕打好三大攻坚战和推动高质量发展、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深入一线调查研究。在“创新驱动发展”专题协商会上,在政协历史上首次组织近百名院士委员共议创新。二是全景式关注涉及群众生活的问题。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推动教育事业全链条发展、助力文化建设全方位推进、促进人民健康全周期保障提出意见建议。三是推进政协协商民主建设。建立制定年度协商计划制度,完善协商议政格局,增加协商密度,创建双周协商座谈会制度,创建委员移动履职平台,创建网络议政远程协商,推进协商议政质量体系建设,加强和改进调查研究工作,建立8处调研基地,探索建立应用型智库、参政议政人才库。四是加强民主监督。视察调研的监督性议题逐年增加,连续三年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召开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

  凝聚共识方面主要工作:一是加强政协党的建设。首次召开全国政协系统党的建设工作座谈会,提出建立党员委员参加双重组织生活制度等8项重点任务。建立党的建设工作专题会议制度,成立全国政协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推进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有效覆盖。发挥政协党组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重要作用,设立各专委会分党组,加强全国政协党组对机关党组、专委会分党组的领导。二是加强思想理论武装。召开常委会会议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召开主席会议、理论研讨会和座谈交流会等,集中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人民政协成立6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全国政协系统集中开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学习研讨活动,基本实现了全国和地方政协委员参与全覆盖。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主题,召开新世纪以来第一次专门研究自身建设的专题性常委会会议。创建和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座谈会制度、主席会议集体学习制度和务虚会制度,完善以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为引领的学习制度体系。指导有条件的省级政协建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研究基地。三是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建立全国政协党组成员开展寓思想政治引领于团结民主之中的小范围谈心谈话制度。制定副主席联系界别和委员工作办法。把凝聚共识贯穿于协商议政全过程,加大相互交流力度,使协商的过程成为宣传政策、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的过程。建立各党派参加政协工作共同性事务情况交流机制,加强同党外知识分子、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沟通联络。组建委员学习座谈小组,开展党外委员专题视察。创办委员讲堂和重大专项工作委员宣讲团,面向社会宣传政策、加强引领。开展民族界和宗教界委员专题学习考察、对口协商等活动,做好同港澳台侨同胞的团结联谊工作。经批准成立全国政协中非友好小组,举办“驻华使节进政协”活动,召开“凝心聚力、增进共识——中国、朝鲜、越南、老挝统一战线组织专题研讨会”。

  人民政协70年的历史表明,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在长期实践中,我们党确立并找到了发挥人民政协这一制度优势特点的正确路子。这一正确路子还将在实践中不断充实和发展,但是它的主要点,已经可以从人民政协在各个历史时期的经验、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得到基本总结。

  新时代要有新作为,人民政协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承传统、开拓创新,以共同目标寻求最大公约数,以大团结大联合画出最大同心圆,以协商民主凝聚强大正能量,以改革创新激发工作新活力,把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对人民政协工作要求落实下去,把海内外中华儿女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

  (一)聚焦新时代新任务,着重在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上双向发力。历史证明,建言资政、凝聚共识两个方面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任何时候都不可偏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人民政协既要下功夫做好发动大家建言资政的工作,把提质增效贯穿政协履职全过程;更要下功夫做好政治上影响、引领大家的工作,在坚持做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工作的同时,把凝聚共识作为政协重要职能。通过有效工作,使人民政协成为坚持和加强党对各项工作领导的重要阵地、用党的创新理论团结教育引导各族各界代表人士的重要平台、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化解矛盾和凝聚共识的重要渠道。

  (二)把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作为履职工作中心环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人民政协必须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统揽工作的总纲、政治引领的灵魂、履职尽责的指南,作为筑牢政治基础、坚定政治定力的强大思想武器,全面深入持久地做好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的各项工作。要崇尚学习、加强学习、改造学习,完善学习制度体系,引导参加人民政协的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增强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旗帜下携手前进。

  (三)构建互动交流机制,强化形势政策教育的思想引领作用。以双向互动进行思想政治引领是人民政协凝聚共识的有效途径方法,“专题报告+讨论交流”是政协进行形势政策教育的重要模式。周恩来同志曾在政协一届全体会议前就关于人民政协的几个问题作了解释报告,并通过充分讨论引导大家形成共识,实际上是把讨论交流的过程作为思想引领的过程。适应新时代新要求,要把凝聚共识放在专门协商机构履行职能的重要位置,健全把凝聚共识寓于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之中的制度机制,进一步形成协商议政与思想教育双向融合机制,强化互动交流的程序设计和程序落实,健全以“解疑释惑、宣传政策、理顺情绪、化解矛盾”为重点的民主协商形式,在常委会会议、专题协商会、双周协商座谈会等协商活动中加大学习教育力度,在民主协商、平等相待、真诚交心中,营造体谅包容、宽松和谐的氛围,既让各界人士通过政协平台建言资政、开展监督,也让党和政府及其部门阐明相关政策,增进各界人士的理解、认同和支持。

  (四)建立完善委员讲堂等学习形式,让统战人讲好统战事、政协人讲好政协事。发挥委员主体作用,实现自我学习、自我教育是政协学习教育工作的优良传统。政协委员具有广泛代表性,委员现身说法更具感染力、说服力,更能影响和引导更多群众。要完善委员讲堂、委员宣讲团等工作机制,创建“委员会客厅”等思想引导、联谊交友的平台载体,组织有影响力的政协委员、各界代表在涉及重大原则问题上主动发声,传播共识、宣传政策、提振信心。应建立健全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制度,把工作做在平时,团结引导界别群众一道前进。适应信息化发展,深入研究和探索开展“云”政协工作,通过线下线上凝聚人心,助推网上网下画出最大同心圆。

  (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完善在实践中受到实际教育的途径方法。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学风,也是政协进行教育引导的重要原则。新中国建立初期,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广泛参加土地改革、抗美援朝、镇压反革命和“三反”、“五反”等运动,受到了最实际的教育。新时代人民政协需要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教育活动,推动委员自觉投身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主战场,把学习教育与视察考察、专题调查等工作实践结合和统一起来,通过对一些地方、一些领域发展变化的实际体验,感受新成就,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把调查研究和专题视察作为思想教育的生动课堂,在深入分析问题中加深对党的政策主张的理解,在寻求解决之道中深化和升华认识,感悟理论力量、实践力量、真理力量。以做好“委员作业”、写好履职报告为抓手,推动广大委员把学习、履职、联系群众等各项工作落实落细,做到懂政协、会协商、善议政,守纪律、讲规矩、重品行,在时代发展大潮中和人民政协舞台上定格人生奋斗坐标,留下生动政协故事,以新的业绩为人民政协事业增光添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责任编辑:张少义

标签 -
网站编辑 - 张芯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