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存高远 学以修身 不怕吃苦

2020年06月08日 16:09:00
来源: 《红旗文稿》2020/11 作者: 周璐铭

  读了习近平同志年轻时的故事,我感受最深的就是青年时期的习近平志存高远、学以修身、不怕吃苦的品格。志存高远体现在一心为党,情系于民;学以修身体现在勤学理论,坚定信仰;不怕吃苦体现在锐意进取,真抓实干。

  志存高远,不负人生大舞台。关于立志,《习近平在厦门》中有这样一个故事,1985年11月,在一次组织生活会上,32岁的习近平同志谈自己的思想工作时说,“我来厦门工作,用孙中山先生‘不要立志做大官,而要立志做大事’来勉励自己”,这句话给在场的人留下极深的印象。时隔32年之后,2017年5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政法大学对同学们说,立志是一切开始的前提,青年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这句赠语,既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青年的期望,更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自己青年时代的胸怀、格局与担当。为厦门发展做“大事”,是习近平同志到任厦门时的一份初心。他把脉改革发展大势、抓金融体制改革、发展教育事业、帮助落后村镇精准脱贫……习近平同志为厦门发展擘画的蓝图,为厦门作为经济特区的发展指明方向,是他留给厦门最宝贵的财富。

  学以修身,理论素养是根基。习近平同志从年轻时就酷爱读书,早在梁家河就通读过三遍《资本论》。到了正定以后,即使每天工作超过10个小时,到12点还要读书,常常读到深夜。到厦门工作时,习近平同志依然没有放松理论学习,专门抽出时间到厦门大学参加以《资本论》为题的小范围座谈。无论在哪里工作,习近平同志从来不跑不送,外出开会的间隙时间多数是待在房间里看书,从未借机拜访组织部或者相应主管局的领导,反倒是常常登门拜会大学教授,虚心请教。日复一日的坚持学习使习近平同志积累了深厚的理论功底,也练就了他高超的语言艺术。场合需要的时候他会引经据典,跟群众交流他就用贴近群众的语言。我们今天读总书记重要论述,如此博大精深又深入浅出,正是源于他几十年深厚的学养。

  “自找苦吃”,为党为民做实事。一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把“自找苦吃、为老百姓做事”作为一种信念,这种信念成为他从政岁月中不断辛勤工作、为人民服务的动力源泉。从梁家河开始,习近平同志就与黄土高原纯朴乡亲结下了深厚情谊,使他深切了解到什么是中国的农村、什么是老百姓的喜怒哀乐、什么是中国的基本国情。他曾坦诚地说,在他的一生中,对他帮助最大的“一是革命老前辈,一是我那陕北的老乡们”。22 岁离开黄土地时,习近平同志已经有了坚定的人生目标——“要为人民做实事”。在正定,他骑着自行车跑遍了县里每个村落,扎实细致地了解县情、发现问题、收集民意;到了厦门又主动请缨分管“三农”工作,充分借助各方力量推动贫困地区发展……“自找苦吃”,正是习近平同志为民做实事初心的体现。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青年正处在事业与人生的开端,前进途中不可能一马平川。我们必须带着一份“自找苦吃”的干劲、保持不断攻坚克难的心态,依靠勤劳和汗水开辟前进的道路,为党的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责任编辑:李泾一 高天鼎

标签 -
网站编辑 - 张芯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