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让幸福再升级

2020年07月21日 14:29:59
来源: 《红旗文稿》2020/14 作者: 张少义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要决策,是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新需要的重大举措。

  着眼于让优秀文化“立”起来、“活”起来,河南省近年来深挖文化资源富矿,着力做好文旅融合大文章。尤其是在特色小镇创建中,注重融入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精心打造“旅游+”系列业态,不断推出“有温度、有故事、有品位、有体验”的文旅新产品新服务。

  6月中旬,记者在中原大地上的一路采访中深切感受到,一批“产业富有特色、文化独具韵味、生态充满魅力”的特色小镇正在诞生,当地群众充分享受到了旅游惠民的发展红利,各方游客收获了精彩纷呈的旅游新体验和满满的文化获得感。

  一项技艺与千年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既应保护好,也应让其“活”起来。文化厚重的河南省在发展文化旅游时,注重对历史文化的挖掘,推出一系列能够使人民“享文化、乐旅途”的优质产品,用文化提升了旅游项目和旅游产业的品质内涵。

  6月12日清晨,中原腹地许昌市飘起了蒙蒙细雨。记者从禹州城区西行30公里,来到了久负盛名的国家历史文化名镇——禹州市神垕镇。十天前,神垕镇入选河南省第一批省级“美丽小镇”公示名单。而更早前,2016年10月,神垕镇入选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2018年10月,神垕镇入选国家级经济发达镇。

  作为“中国钧瓷之都”,神垕的瓷文化传承千年——早在唐代,神垕就已烧制出多彩的花瓷和钧瓷;北宋徽宗年间,钧瓷被定为“宫廷御用珍品”。古有“进入神垕山,七里长街观。七十二座窑,烟火遮边天。客商遍地走,日进斗金钱”的美誉。

  在钧窑艺术创意空间,57岁的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孔相卿,正在细致地指导青年学徒制作瓷胚。这位“守艺人”从事钧瓷艺术研究40多年,带领孔家钧窑在窑炉、釉色、造型、工艺方面大胆创新,从“一法多器”发展到“以器定法、一器多法”,从传承铜红釉到研制铜系青蓝釉,创烧出以《中原壶》为代表的钧瓷系列茶具,引领了钧瓷行业风潮。

  “入窑一色,出窑万彩。”孔相卿告诉记者,“通过钧瓷艺术引领现代人新的生活方式,需要传承文化元素和符号,继承其中的优秀技艺,但不能全盘照搬”。“钧瓷是活着的瓷种,就像窑变一样,一直在发生着新的、神奇的变化,常变常新、再变更新。而想要变,就要从工艺和技术等方面不断革新,创造钧瓷艺术新的辉煌。”

  想把钧瓷技艺传承下去的,还有神垕镇一大批80后、90后新生代。年轻一辈的加入,正让古老的钧瓷艺术焕发新的活力。“95”后范玉佩经营着一家钧瓷创意小店。接受记者采访时,她讲述了激励自己离京返乡创业的动力。“我想将现代美术的技巧和构思融入到钧瓷的创作中,也在考虑通过互联网直播等销售途径,将钧瓷带入到更多人的生活中。”

  “钧瓷是大自然的馈赠,更是神垕人慧心的体现。现如今,我们神垕镇被越来越多的游客誉为‘活着的古镇’。”神垕古镇管委会纪工委书记王洋告诉记者,近年来神垕镇以钧瓷文化为切入点,启动一批综合旅游开发项目,结合现代技术对神垕老街进行保护性开发。钧瓷古都获得新生,链接起了历史与当下、艺术与生活,催生了文化与经济发展之“双效”价值,提升了“有品质”的社会生活新样态、新模式。

  “一路有戏”与百年记忆

  文化创意是提升旅游产品质量的重要途径,文旅项目肩负着传统文化与时尚创意融合共赢的重任。河南省在推动文旅融合过程中,注重把文化作为一座城市的“魂”和“根”来经营,结合现代旅游需求将不同文化元素转化为场景和故事,通过技术性艺术性的创新带给游客感官和情感体验,更好满足个性化消费需求。

  6月15日下午,记者来到郑州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园采访,不期与建业电影小镇来了一次“奇遇”,享受了一场中原文化的盛宴。这座主打“穿越感”和“沉浸感”的小镇,自2019年9月开园以来迅速收获人气,成为郑州市新晋“网红打卡地”和夜经济亮丽风景线。

  走进小镇,从踏上电影大道这一刻起,记者就仿佛穿越到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风起云涌的老郑州。豫昌百货商行的橱窗正在展示当季最时髦的旗袍。“号外,号外”,报童叫卖着最新的报纸,铛铛响的电车拐过街角。

  街面上,一群群游客换上了心仪的旗袍、马褂等旧时服装,正兴致勃勃地与利兴面包房、瑞丰祥绸缎庄、尚金钟脂粉店等年代老店“邂逅”。电影工坊里,不少游客欣赏着各种影视特效的神奇,体验了武林高手行侠仗义、快意恩仇的感觉,也感受了火海逃生、漫游宇宙的刺激。

  一路穿行,银幕里的光影梦境转化为游玩里的身临其境。记者和一群游客无意闯入《一路有戏》夜场的繁华。时光匣子恍如一座时光长廊,见证郑州城市记忆的百年光景。游客无论男女老幼,皆在欢声笑语中享受着“演在故事里、玩在大片场、吃在电影中”等乐趣。

  建业电影小镇工作人员张红超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电影小镇以整理、挖掘、保护、传承中原文化为己任,通过电影新手法讲述中原老文化,引入大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传承人提供了良好的展演平台。在这里,每一个用心体验的游客都可以找到另外的一个自己,分享快乐、传递幸福。”

  如同幕布上闪亮的星,建业电影小镇装点着现代郑州的文化星空,引领新业态文旅项目的发展。它一方面沉淀着城市记忆,一方面丰富着百姓生活,彰显情怀与温度。数据显示,电影小镇自立项落地以来,累计带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20.7亿元,纳税1.72亿元,直接解决当地就业2000人,间接带动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园关联从业人员10000人,为周边商业项目、旅游项目累计带来游客百万人次,经济社会带动效应逐步显现。

  一条古街与百万游客

  别具文化底色和乡村特色的产品和服务,是当前文化旅游业颇有吸引力、竞争力的亮点。河南省近年来注重唤醒沉睡的乡土文化资源,打造诗意田园,开发具有浓郁风土人情的特色产品,促进乡村文化旅游业多样化、个性化、专业化发展。

  “诗”和“远方”的珠联璧合,近年来在“中国诗歌之乡”巩义市大放异彩。依托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优美的自然山水资源,“宜居宜业宜游”的巩义市着力推进全域旅游,山地度假、文化体验、乡村休憩、旅游演艺、健康养生、户外运动等旅游业态不断丰富。

  为了把“山水”转变成“产业”,把“旅游”转化成“生产力”,巩义市竹林镇将乡村振兴与旅游融合发展,把乡村生态资源、人文风俗、历史文化、特色资源等在空间上集聚,开启了文化建设和旅游惠民新篇章。近年来,竹林镇先后获得“中国最美乡村”“中国最具魅力特色风情旅游古镇”等荣誉。

  经过14年的封山育林,过去的废弃矿山长寿山森林覆盖率已超过90%,成为中原地区红叶观赏胜地和首批国家森林康养基地。2017年5月,风情古镇在长寿山脚下拔地而起。小镇吸纳了商户400余间,汇聚南北特色小吃500余种,同时涵盖手工作坊、非遗展示、民宿客栈等项目。自开业以来,风情古镇人气持续爆棚,成为中原地区体量最大、知名度最高的美食体验地之一。

  6月16日下午,记者在古街上穿行,实地采访游客和商户。两侧的小吃店不断传出叫卖生意的吆喝声,岐山臊子面、长沙臭豆腐、云南鲜花饼、东北酱香饼、仙桃锅盔等应有尽有。

  小吃多种多样,街上的商户却基本是当地群众。此前,竹林镇党委政府分批组织当地群众到武汉、成都、西安、杭州、沙县等地学习烹饪,同时还吸引陕西马嵬驿、河北太行水镇、孟津魏家坡等地餐饮商家加盟。

  “以前这里是荒山沟,现在是‘聚宝盆’。游客太多,俺店的生意都忙不过来。”风情古镇的特级“网红”——喂庄牛肉水煎包店老板王晓斌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自家仅有30多平方米的店铺里,最高峰时一天卖出两万多个水煎包,营业收入达到4万多元。

  竹林镇党委副书记李鑫告诉记者,“长寿山上有景色看,山下能尝到南北特色小吃。通过政府推行的夜生活消费活动,游客数量近来实现翻番,因疫情带来的损失得到了很大恢复,生意越做越好。”风情古镇建成以来吸引了数百万游客观光旅游,带动上千名村民就地就业。目前,竹林镇正在长寿山景区旁规划建设“温泉小镇”和“国际汽车营地”等项目,为的就是让游客感受到更好的文化乐趣,获得更舒适的生活体验。

  云帆风正劲,豪唱启新航。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新时代的文旅融合行进在广阔天地,也必将绽放最美的幸福之花。

  责任编辑:高天鼎

标签 -
网站编辑 - 张芯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