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两个结合”

来源:《红旗文稿》2022/5 作者:唐洲雁 王雪源 2022-03-10 10:54:12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明确提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简称“两个结合”)的要求,特别是提出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极大丰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内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高度、新境界、新要求,是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原创性贡献。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多年来,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包括文化实际成功结合,解决了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迎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胜利。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关键时刻,明确提出要坚持“两个结合”,必将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迫切需要

  在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实现现代化,必须走一条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这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与西方在近代工业文明基础上自发走向现代化的路径不同,是在中国近代以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背景下提出来的;是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经过长期不屈不挠的斗争,终于建立新中国的基础上开始自觉行动的;是在世界冷战大格局下,通过学习苏联又不断地摆脱苏联模式来探索自己的发展路径的;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新的时代主题的大背景下,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包括文化实际相结合,通过改革开放,找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通向现代化唯一正确道路的。这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来展开的;是通过实施“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根据“两个一百年”的目标设计,朝着未来“两个15年”的战略安排不断向前推进、走向灿烂明天的。这样的现代化不是西方现代化的翻版,它和西方国家通过资本输出、海外扩张来实现原始积累,通过殖民、剥削甚至侵略来攫取超额利润,通过输出自己的价值观来强加于人的这样一条“西式”现代化道路是完全不一样的。这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继承与发展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适合中国国情,依靠独立自主,坚持对外开放,保留自身的民族独立性,不仅引导中国走上了现代化的正确道路,而且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宽广途径。时至今日,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要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就必然需要进一步做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大文章,进一步推动各国文明交流互鉴,使中华民族以更加文明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并且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同时为解决人类和平与发展问题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中华文明的迫切需要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发展中华文明、实现民族复兴的强大根基和不竭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传承和创新发展,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推动中华文明不断焕发新的生机活力。

  早在2014年与文艺工作者座谈的时候,习近平总书记就指出,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必须抓好文化建设,增加社会的精神文化财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号召全党要“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真理。马克思主义既源于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时代又超越那个时代,既是那个时代精神的精华又是整个人类精神的精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近代中国最危急的时刻,中国共产党人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并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激活了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创造的伟大文明,使中华文明再次迸发出强大精神力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现代化建设服务,就必须通过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相结合,运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进行批判继承,实现创新创造,进而实现自身现代化,赶上时代、引领时代。

  中华文明绵延5000多年,发展到今天,如何更好适应人类现代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在国际大舞台上与世界各国文明交流互鉴,在世界范围内彰显其永久魅力,也需要与马克思主义进一步结合。中华民族有着深厚文化传统,这是我国的独特优势。对此,我们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让中华文明同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实现中华文化新辉煌。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迫切需要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必须同各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正是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中,成功解决了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各种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取得重大成果。

  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早在战争年代就搞清楚了这个道理。1938年,毛泽东同志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鲜明地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伟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和各个国家具体的革命实践相联系的。”他认为,“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如果“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34页)这里的“民族形式”、“中国特点”,当然包括中国文化的形式和特点。毛泽东同志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的《实践论》对马克思主义的独特贡献,不仅在于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而且在于批判地继承了中国文化讲实际、重经验的传统,使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与中华民族的传统思维方式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论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知和行的关系”这一《实践论》的副题,就已经充分反映了毛泽东哲学思想的这种理论特征。不仅如此,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无不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一定的思想渊源关系。它们的提出和凝练,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新境界。“一带一路”伟大构想、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一系列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无不闪耀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光辉。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深刻总结并充分运用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从新的实际出发,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两个结合”的光辉典范。

  2021年3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武夷山市考察朱熹园时特别谈到,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定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要特别重视挖掘中华五千年文明中的精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把其中的精华同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结合起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在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中,在不断回答和解决日益走向世界的中国文化、中华文明问题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体现出自己的时代价值和世界价值。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自信、文化自信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程,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理论上经历了一个从自发到自觉、再到自信的发展历程。在建党初期,大批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包括中国文化实际相结合,1938年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到1940年毛泽东同志写作《新民主主义论》、提出要建设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文化之后,开始自觉地进行着这种结合。特别是随着新中国的成立,毛泽东同志预言随着经济建设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中国要以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现于世界的时候,这种自觉性就显得更加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随着中国日益走向世界,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中华文明不断展示出独特的魅力,彰显出高超的智慧。习近平总书记倡导各国文明交流互鉴,努力实现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美好期待,充分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从理论自觉、文化自觉到理论自信、文化自信的飞跃和升华。

  (作者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责任编辑:陈金霞

标签 -
网站编辑 - 陈有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