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留下无悔的奋斗足迹(笔谈)

来源:《红旗文稿》2022/6 作者:董振华等 2022-03-25 10:34:27

  编者按:3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对年轻干部提出“筑牢理想信念根基,守住拒腐防变防线,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练就过硬本领,发扬担当和斗争精神,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明确要求,勉励年轻干部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留下无悔的奋斗足迹。本刊特约六位同志撰写学习体会文章,现予刊发。

 

筑牢理想信念根基

董振华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以下简称“中青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年轻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希望,必须筑牢理想信念根基,锤炼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理想信念是立党兴党之基,也是党员干部安身立命之本。只有筑牢理想信念的根基,才能够在纷繁复杂的风险挑战中勇往直前,成为不负使命的栋梁之才。

  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形象地说,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现实生活中,一些党员、干部出这样那样的问题,说到底是信仰迷茫、精神迷失。”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灵魂,是共产党人前赴后继、奋斗不息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也是我们党的事业不断成功的奥秘所在。

  理想信念是人立足于现实而又超越现实的价值目标,承载着人的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人不仅仅是一种动物性的自然存在,从本质上讲,真正的人的生活是超越本能的自由自觉的活动,它指向未来、追求意义世界,因此人的生命不能没有理想。理想信念就好比人生的灯塔,不断指引和激励着我们前进的方向。正是因为有了崇高的理想信念,我们才能够在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中不迷失方向,才能够在遇到挫折的时候不丧失信心,自觉做到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坚定的理想信念,始终是共产党人永葆生机的精神动力。无数革命先烈在生与死的考验面前能够威武不屈,就是因为对共产主义理想坚贞不渝,矢志不移;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中,许许多多的党员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就是因为他们有崇高而坚定的理想信念的激励。“革命理想高于天”,这句响亮的口号,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顽强奋斗,使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前景前所未有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信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共产党人的根本,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党和人民的忠诚。立根固本,就是要坚定这份信仰、坚定这份信念、坚定这份忠诚,只有在立根固本上下足了功夫,才会有强大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年轻干部接好班,最重要的是接好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班。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真理。”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就在于马克思主义是真理,不仅是对现实世界运动发展规律的科学揭示,更是变革现实的强大思想力量。建党百年来,我们党始终高扬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旗帜,始终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的优良传统,始终紧紧依靠人民创新理论、检验理论,始终坚持理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我们才能不断战胜各种风险挑战,始终拼搏进取,书写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创造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

  实现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马克思创造性地建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不仅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而且阐明了实现共产主义的现实路径。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出,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力量。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终奋斗目标。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如果动摇了这个理想信念,也就动摇了共产党人的根本政治立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为了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群体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通向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康庄大道。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就是我们精神的灯塔。

  坚定理想信念不是一阵子而是一辈子的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员干部只有胸怀天下、志存高远,不忘初心使命,把人生理想融入党和人民事业之中,把为人民幸福而奋斗作为自己最大的幸福,才能拥有高尚的、充实的人生。坚定理想信念,必先知之而后信之,信之而后行之。坚定理想信念不是一阵子而是一辈子的事,要常修常炼、常悟常进,无论顺境逆境都坚贞不渝,经得起大浪淘沙的考验。

  坚定理想信念,必须不断加强理论武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坚定的理想信念,必须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之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之上。”有理论上的坚定,才会有政治上的坚定和信仰上的坚定,只有学会并掌握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党的指导思想才会落到实处,才能把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这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看家本领,也是领导干部坚定理想信念的必修课。只有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才能心明眼亮,才能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才能始终坚定理想信念,才能在纷繁复杂的形势下坚持科学指导思想和正确前进方向,才能带领人民走对路,才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推向前进。

  坚定理想信念,必须不断经受考验锤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干部政治上过不过得硬,就要看关键时刻靠不靠得住。”“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才是真正的共产党人。”年轻干部只有自觉加强政治历练,多做几次“热锅上的蚂蚁”,才能在关键时刻表现出过硬的政治素质和坚定的理想信念。年轻干部要在知行合一的实践中进行历练,到大风大浪中摸爬滚打,到矛盾冲突和风险挑战的最前线,锻造钢铁般的政治信仰。我们的年轻干部决不能在矛盾冲突面前做“逃兵”,要始终做好迎难而上的准备,发扬斗争精神,坚定斗争意志,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迈,敢于出击,敢战能胜。

  理想信念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有一个在生命实践和价值追问中不断生成和内化自觉的过程。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要牢记,坚定理想信念是终身课题,需要常修常炼,要信一辈子、守一辈子。在新的时代条件下,领导干部要不断提高自己、完善自己,经受住各种考验,不断坚定理想信念、提高政治素养、锤炼道德操守、提升思想境界,成为堪当大任的栋梁之才。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领导干部要经受严格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在复杂严峻的斗争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真正锻造成为烈火真金。”

  (作者: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哲学教研部副主任、教授)

 

守住拒腐防变防线

肖立辉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青班开班式上强调,年轻干部要守住拒腐防变防线,并从明理、守心、设防三个方面进行了科学的阐释。

  第一条是明理。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如果一个人思想上出了问题,他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出了问题,那么他的言行举止、一举一动迟早也会出问题。如果这个人身居高位,他的级别越高、权力越大,对党的危害、对国家的危害也就越大。党员领导干部要不断提醒自己,做到知信行合一,学思用贯通。要通过学习明白道理。我们要深刻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总书记讲的“清廉是福、贪欲是祸”的道理。清正廉洁是福,终生受用;贪恋多欲是祸,毁于一念。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党章党规党纪、初心使命,都是中国共产党这个纪律严明的政党带有约束性的组织要求,党员个人特别是承担引领表率作用的干部群体与之契合度如何,将直接决定着我们党的纯洁性建设的成果、决定着党员对党组织的忠诚度高低。组织在无时无刻、无所不在地审看着党员和党员干部与组织要求的契合度。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党员个人要自重自省的要求,要分得清楚哪些事情不该做、不能干,严守纪法规矩。

  第二条是守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守住拒腐防变防线,最紧要的是守住内心。守心的本质是将外在要求转化为内心的自觉,是一种把外部压力转化为内生动力的过程。习近平总书记告诫我们,要勤掸“思想尘”、多思“贪欲害”、常破“心中贼”,以内无妄思保证外无妄动。无人时、私底下,要有强大的“破心贼”之精神底蕴作为依托和支撑,以此来抵御名利财色的侵袭。

  第三条是设防。习近平总书记从政治关、权力关、交往关、生活关、亲情关五个方面强调要层层设防,处处设防。

  政治关。守住政治关,就是要旗帜鲜明讲政治,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旗帜鲜明讲政治,既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特征,也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政治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要发挥统领的作用。他强调,要守住政治关,时刻绷紧旗帜鲜明讲政治这根弦,在大是大非面前、在政治原则问题上做到头脑特别清醒、立场特别坚定。在政治纪律上,他强调,政治纪律体现党的纪律建设的政治性,是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的纪律。遵守政治纪律是遵守党的全部纪律的基础,他要求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不断提高与自己的领导职责相匹配的政治能力,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不断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对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怀有敬畏之心,始终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老实人”,决不当两面派、做两面人,决不拿党的原则做交易。政治关是最重要最关键的一关,政治关一旦失守,会引发连锁反应,后面四关必然会接连失守。

  权力关。不管是哪个层级的领导干部,手中都多多少少掌握一定的权力或者资源,级别越大,权力越大,掌握的资源、所产生的影响力就越大,对领导干部的考验也就越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始终保持对权力的敬畏感,坚持公正用权、依法用权、为民用权、廉洁用权。权力是一把“双刃剑”,具有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作用:用好了,它能推动社会发展,增进社会福祉,促进社会公益;用不好,它会阻碍社会进步,损害社会福利,成为社会公害。扬其善抑其恶,考验着掌权者的自控力。守住权力关,就必须树立正确的权力观,经得住诱惑,抗得住侵蚀,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习近平总书记深刻地指出,国家之权乃是“神器”,是个神圣的东西,非“凡夫俗子”所能用。党员领导干部务必珍惜权力、管好权力、慎用权力,确保权力行使的神圣性。正确的权力观是坚守权力关的心理屏障,此屏障一旦被突破,权力关也必然会失守。党员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干事,严以用权,守住做人为官的底线。

  交往关。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每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都处于若干关系的某个节点。职位越高、权力越大,想攀附你的人也就越多,想结交你的人也就越多。位高权重的人,交往关的考验也就越大,所以在交往过程中领导干部要严于律己。一个人的交往圈子、交往方式往往反映了其价值取向和生活情趣。一定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那样,交往必须有原则、有规矩,不断净化社交圈、生活圈、朋友圈。

  生活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培养健康情趣,崇尚简朴生活,保持共产党人本色。对于领导干部来说,生活与工作相联动相衔接,8小时内的工作和8小时外的生活虽然是两个场域,时间、地点、所接触到的人和所处理的事情性质有所不同,但二者仍然相通。要减少不必要的交往,时刻保持生活状态下内心世界的宁静,对那些声色犬马、灯红酒绿、推杯换盏、求神拜佛等异化生活,自觉建立一种屏蔽机制,只有这样才能守得住生活关。

  亲情关。亲情是人不可或缺的精神要素,“亲亲”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拥有5000多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历来倡导亲人间相亲相爱、相互关心、相互体贴,做到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但正是因为亲情的这种过密化关系,处理好了身心轻松愉悦,处理不好会关系异化,埋下隐患甚至铸成大错。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严格家教家风,既要自己以身作则,又要对亲属子女看得紧一点、管得勤一点。爱亲不溺亲,领导干部有责任也有义务识别亲人亲属出现的不正常言行,一旦发现,及时纠正,绝不能被“枕边风”、“桌上语”、“家中话”迷乱了亲情关的防守,否则,小恶不纠终成大患。

  (作者: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政治和法律教研部副主任、教授)

 

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

赵增连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青班开班式上勉励大家要筑牢理想信念根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党员干部正确政绩观的培树,围绕“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靠什么树政绩”等问题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既讲原则、谈观点,又提要求、教方法,为各级领导干部匡正政绩观、强化宗旨意识、改进工作作风,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行动指南。

  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性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就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即人民大众的立场。坚持人民立场,就是要把造福人民作为自己的价值追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党性坚强、摒弃私心杂念,才能保证政绩观不出偏差。共产党人必须牢记,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我们谋划推进工作,一定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把好事实事做到群众心坎上。

  《共产党宣言》指出:“共产党人不是同其他工人政党相对立的特殊政党。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一切行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根本标志。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检验党的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应该是人民利益标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人民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赞成不赞成作为衡量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他指出,什么是好事实事,要从群众切身需要来考量,不能主观臆断,不能简单化、片面化。哪里有人民需要,哪里就能做出好事实事,哪里就能创造业绩。业绩好不好,要看群众实际感受,由群众来评判。有些事情是不是好事实事,不能只看群众眼前的需求,还要看是否会有后遗症,是否会“解决一个问题,留下十个遗憾”。工作过程中,一些部门和个人对上对下冷热不均、区别对待。为了领导干、干给领导看、干领导看得见的工作,显然是一种畸形政绩观。“任何事情都要向上看看,向下看看。”谈到干部的工作职责,习近平总书记这样告诫。其实,对下负责就是对上负责,二者是有机统一的。应当把对上与对下统一起来,拎着“乌纱帽”为民干事,而不能捂着“乌纱帽”为己做“官”。要从基层的利益和需求出发,做到下有所呼,上有所闻,下有所需,上有所为,把工作实绩体现在为基层办实事解难题上、反映在上下满意上。

  创造经得起实践检验的政绩

  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干事创业做到“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既要做让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也要做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既要做显功,也要做潜功,不计较个人功名,追求人民群众的好口碑、历史沉淀之后真正的评价。

  马克思主义要求我们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共产党人创造政绩,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不可急功近利,拔苗助长,更不能违背客观规律,不顾实际,搞形式主义,大搞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表面上政绩显赫,实则难以善终,地方发展“大手笔”最终变成“大败笔”。潜绩扎实牢固,显绩才能行稳致远,如果大家都不去做铺路石,显绩就无从谈起,即使有显绩,充其量也只是“形象工程”。只有秉承“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克服浮躁情绪,抛弃私心杂念,做到潜绩与显绩共衡量,才能让发展实绩更有“温度”、惠民答卷更有“厚度”,政绩才能经得住实践检验、人民检验和历史检验。

  要坚持“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创造实实在在的政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业绩都是干出来的,真干才能真出业绩、出真业绩。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党员干部一定要真抓实干,务实功、出实招、求实效,善作善成,坚决杜绝口号式、表态式、包装式落实的做法。对当务之急,要立说立行、紧抓快办,不能慢慢吞吞、拖拖拉拉。对长期任务,要保持战略定力和耐心,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滴水穿石,久久为功。要强化精准思维,做到谋划时统揽大局、操作中细致精当,以绣花功夫把工作做扎实、做到位。

  一些乱作为事例中,有的追求高指标,盲目铺摊子、上项目,搞脱离实际的“面子工程”;有的搞“一个艄公一道河”、“新官上任三把火”,热衷标新立异,搞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有的只求本届有政绩,不给下届留财富,搞寅吃卯粮的“负债工程”。这些都是只顾眼前利益的做法,不是造福,而是添乱;不是政绩,而是包袱。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牢记一个道理,政贵有恒。为官一方,为政一时,当然要大胆开展工作、锐意进取,同时也要保持工作的稳定性和连续性”,“要抓实、再抓实,不抓实,再好的蓝图只能是一纸空文,再近的目标只能是镜花水月”。各级领导干部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切实干出成效来,做到言必信、行必果。任务一经确定,就要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向前走,不断积小胜为大胜,结合新的实际,用新的思路、新的举措把既定的科学目标、好的工作蓝图变为现实。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各级领导干部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思想境界,正确处理大我和小我的关系,不务虚名、兢兢业业,要有“功成必定有我”的实干精神,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撸起袖子加油干,切实把工作落到实处。

  (作者:海关总署动植物检疫司司长)

 

练就过硬本领

张抒扬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青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年轻干部必须练就过硬本领,为党和人民事业拼搏奉献,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留下无悔的奋斗足迹。实现党和国家的宏伟目标,要靠广大党员干部带领人民群众来落实,这既要有达到目标的革命热情,也要有达到目标的高超本领。年轻干部必须克服本领恐慌的问题,不断提高各种能力、练就肩负历史使命的过硬本领。

  最根本的本领是理论素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年轻干部要胜任领导工作,需要掌握的本领是很多的。最根本的本领是理论素养。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是做好工作的看家本领,是指导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一个政党要走在时代前列,一刻也离不开理论指导;一位领导干部要做好本职工作,一刻也离不开理论学习。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现在的领导干部都是各行各业的优秀分子,都比较年轻,都有很高的学历和很强的业务能力,但作为党的领导干部,除了这些必需的条件外,必须有看家本领,就是要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这个本领有没有、强不强是至关重要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员干部一定要加强理论学习、厚实理论功底,自觉用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观察新形势、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使各项工作朝着正确方向、按照客观规律推进。各级党员干部必须不断加强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入学习,切实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工作和引领实践。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国内和国际相结合相贯通,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洞察和分析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全面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光辉典范,为我们党和人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既集中体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科学世界观,又集中体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科学方法论,蕴含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我们的领导干部要在错综复杂的形势变化面前保持头脑清醒,坚定理想信念,科学分析我国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全面看待前进道路上的主流和支流、出现的矛盾和问题,都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离不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领导干部一定要学习运用这些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观察世界、分析问题,掌握真实情况,把握客观规律,制定符合实际的政策措施,采取符合实际的工作方法,以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努力工作,扎扎实实把各项工作不断推向前进。

  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知行合一中增长本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注重在实践中学真知、悟真谛,加强磨练、增长本领。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实践标准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学习掌握认识和实践辩证关系的原理,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我们推进各项工作,要靠实践出真知。理论必须同实践相统一。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就必须坚持实践标准,务求实效。广大领导干部特别是青年干部要提高抓落实的能力,做到真抓实干、脚踏实地,做推动发展的实干家。

  我们的所有成就,都是干出来的。“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如果落实工作抓得不好,再好的方针、政策、措施也会落空,再伟大的目标任务也实现不了。抓落实是领导工作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是党的思想路线和群众路线的根本要求,也是衡量党员领导干部世界观正确与否和党性强不强的一个重要标志。年轻干部更要不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提高政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抓落实能力,真正做到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在不断解决问题、破解难题的过程中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关键是要虚心用心,甘当“小学生”

  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关键是要虚心用心,甘当“小学生”,不懂就问、不耻下问,切忌主观臆断、不懂装懂。领导干部肩负着党和人民交付的职责,要克服本领恐慌,就要不断虚心学习、提高自己,掌握工作制胜的看家本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要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带着问题学,拜人民为师,做到干中学、学中干,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千万不能夸夸其谈、陷于‘客里空’”。对于领导干部来说,学习不仅是一种要求、一种任务,还应当是一种内在的动力和需求。只有把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一种爱好和一种生活方式,才能做到好学乐学。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学习的成效在于解决实际问题。要求领导干部学习、建设学习型政党不是要求大家回到书斋,脱离实践地死读书、读死书,而是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将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解决实际问题和矛盾。在实际运用学习成果的过程中,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深入实践,了解问题症结所在,才能解决问题,并且在实践中提高工作能力,做到学用结合,以用促学,不断练就肩负历史使命的过硬本领。

  (作者:北京协和医院院长、教授)

 

发扬担当和斗争精神

张 军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青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只有全党继续发扬担当和斗争精神,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年轻干部肩负重要职责使命,应深刻理解敢于担当和斗争的科学内涵,充分认识敢于担当和斗争的重要意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必须继续发扬担当和斗争精神

  使命呼唤担当,使命引领未来。建党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面向未来,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年轻干部必须自觉承载起党和人民寄予的重托,让中国共产党的担当和斗争精神放射出更加夺目的时代光芒。

  担当和斗争是一种精神。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是一个勇于担当历史责任的伟大政党。它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为救国救民应运而生,成立之初就高高举起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大旗。一百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带领中国人民取得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成绩。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形成了璀璨夺目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红岩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特区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疫精神等,都是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都是对中国共产党人敢于担当、善于斗争鲜明品格的精神凝练。

  担当和斗争是一种责任。新时代呼唤新作为,新作为更需要新担当。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正在意气风发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在前进道路上我们面临的风险考验只会越来越复杂,甚至会遇到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要想战胜前进道路上出现的各种风险挑战、艰难险阻,要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航船继续乘风破浪、坚毅前行,关键在党,关键在人。这就要求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在机遇面前主动出击,不犹豫、不观望;在困难面前迎难而上,不推诿、不逃避;在风险面前积极应对,不畏缩、不躲闪。敢于负责才叫真担当、真斗争。

  担当和斗争是一种格局。领导干部要心怀“国之大者”。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多次谈到“国之大者”,强调要自觉讲政治,对“国之大者”要心中有数,关注党中央在关心什么、强调什么,深刻领会什么是党和国家最重要的利益,什么是最需要坚定维护的立场。“国之大者”就是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社会长治久安的大事。这就要求领导干部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想问题、办事情,一切工作都要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为前提,不能为了局部利益损害全局利益、为了暂时利益损害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要坚持局部服从全局、自觉为大局担当,为维护党和国家根本利益而斗争。

  发扬担当和斗争精神最需要的是无畏的勇气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干部必须坚持原则、认真负责,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五个敢于”就是新时代干部担当和斗争精神的具体体现,为新时代广大干部发扬担当和斗争精神提供了根本遵循。

  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坚决同一切弱化党的先进性、损害党的纯洁性的问题作斗争,祛病疗伤,激浊扬清。凡是危害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各种风险挑战,凡是危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各种风险挑战,凡是危害我国核心利益和重大原则的各种风险挑战,凡是危害我国人民根本利益的各种风险挑战,凡是危害我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各种风险挑战,我们必须进行坚决斗争,而且必须取得斗争胜利。年轻干部要旗帜鲜明地反对和抵制那些否定党的领导、党的基本路线、党的历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行,反对和抵制那些否定党的领袖和英雄人物的言行,坚决维护党和国家的形象。不能一厢情愿地推崇“温良谦恭让”,不敢、不愿、不习惯红脸亮剑,而习惯于明哲保身,甘于当“鸵鸟”、当“好人”。

  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充满了矛盾,有矛盾就会有斗争。我们党历经百年风雨在曲折中奋勇前进的历史,就是不断与各种矛盾坚决斗争的历史。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党和人民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面对着第二个百年征程上的各种挑战,我们更要始终保持敢于担当和斗争的精神和斗志。一定要保持清醒头脑和战略定力,提升见微知著、见叶知秋、洞悉局势的能力,透过现象看本质,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沉着冷静应对各种风险挑战。面对矛盾问题和激烈斗争,发扬共产党人不畏强敌、不惧风险、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风骨和品质,迎难而上,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拔钉清障”。唯有多经历几次“风吹浪打”,多捧几个“烫手的山芋”,多当几回“热锅上的蚂蚁”,经受摔打磨炼,才能丰富人生阅历,在斗争实践中砥砺斗争精神、积累斗争经验、增强斗争本领。

  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的先锋队性质决定了党员干部必须担当作为,面对危机必须挺身而出。对党忠诚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在各种危机面前,年轻干部要以敢于挺身而出的实际行动诠释对党的绝对忠诚。在当下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中,很多年轻的党员干部勇敢地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与使命担当,在担当中历练,在尽责中成长,用担当尽责和忠诚奉献向祖国和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战“疫”答卷。

  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前无古人的事业,许多工作都无现成经验可以遵循,必须经过大胆探索实践,在没有路的地方走出一条路来。既然是探索,就要付出代价,失误就不可避免。领导干部能否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是对其在失误面前是否真的愿担当、能担当、会担当、善担当的全面检阅,也是对领导干部胸襟、品行、能力、素质的综合考量。要自觉增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的担当精神,自觉把从失误中汲取教训的过程,视为检验和提升能力与素质的过程,善于把失误失败的教训转化为加强党性锻炼、创新推动工作的宝贵财富和不竭动力。

  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党内政治生活充满正气、充满活力,少不了共产党人敢于担当的一身正气。新时代的年轻党员干部,不但自己要始终保持坚强的党性和坚定的信念,堂堂正正做人,扎扎实实做事,用自己的一身正气压倒一切歪风邪气,关键时刻还要敢于批评、敢于较真碰硬,不给歪风邪气滋生和蔓延的机会,从而让坚持真理、明辨是非、敢于担当的优良作风成为常态,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发扬担当和斗争精神,增强担当和斗争的本领,是一个时代命题,也是一个实践命题,不仅需要通过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通过理论武装夯实思想根基、掌握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更需要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和智慧。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新时代的年轻干部要有锲而不舍的韧劲、不屈不挠的意志和英勇顽强的作风,勇于在任务重、矛盾多、困难大、情况复杂的地方磨炼自己,遇“事”不躲敢担当,遇“难”不惧善作为,遇“责”不推显忠诚,遇“利”不惑守清廉,始终保持共产党人敢于担当、善于斗争的英雄本色和政治品格。

  (作者: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文史教研部副主任、教授)

 

贯彻党的群众路线

薛伟江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都要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把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在思想认识上解决好“我是谁”、“依靠谁”、“为了谁”的问题,对于我们深入把握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具有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结晶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建立在唯物史观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基础上,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方法论和实践论在群众问题上的集中体现。党的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各项工作中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创造性运用。其中,“一切为了群众”,是我们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回答“为了谁”的问题;“一切依靠群众”,涉及推动工作的根本动力源泉,回答“依靠谁”的问题;“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强调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回答“我是谁”、“从哪里来”的问题。“把党的正确主张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在前三点的基础上,回答“怎么办”和“往哪里去”的问题。

  党的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伟大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具有鲜明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特色。党的群众路线与我国传统民本思想有着较深的内在联系,其概念是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孕育产生,主要内容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形成。党对群众路线做过多次系统总结。1945年,在党的七大上,刘少奇同志在《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概括了毛泽东同志关于群众路线的四个主要思想观点。1956年,党的八大将群众路线写入修改后的党章。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群众路线进行了明确、简洁的理论概括。1992年,党的十四大修改的党章加入了“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的表述。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针对坚持党的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工作方法、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深入论述。这些论述着眼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党执政的群众基础,着眼于新时代中国具体国情,着眼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做出了符合时代特点的新阐述。这些论述鲜明地体现了人民立场和人民情怀,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在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的运用和创新,为新形势下广大党员干部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改进工作作风提供了行动指南。

  中国共产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秘诀

  我们党始终坚持群众路线。中国共产党人运用这个传家宝,造就了中国共产党的“能”,进而成就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好”。群众路线融入共产党人的红色血脉,形成了包括政治、理论、思想道德、知识、纪律和作风在内的优良素养,焕发出巨大的精神力量,成为中国共产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秘诀。

  彰显信仰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崇高信仰始终是我们党的强大精神支柱,人民群众始终是我们党的坚实执政基础。只要我们永不动摇信仰、永不脱离群众,我们就能无往而不胜。”人民立场是我们党最根本的政治立场,群众观点是我们党最基本的政治观点。党员在心中明确“为了谁”,搞清“依靠谁”,明白“我是谁”,立场和观点就升华为崇高的信仰和使命,深深扎根于服务人民的创造性实践。

  彰显真理的力量。群众路线是唯物史观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体现,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经验的深刻总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有强大的真理力量。真理力量集中体现为我们党的思想方法和理论体系。党的群众路线建立在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基础上,为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

  彰显人民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始终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是我们党立党兴党强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也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执政之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人民立场是党的根本立场,必须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彰显知识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人民面前,我们永远是小学生,必须自觉拜人民为师,向能者求教、向智者问策”。党的性质和使命,要求党必须注重学习、善于学习、不断学习,持续提升素质能力。既要向书本学习、向专家学习,也要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

  彰显诚信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靠什么?最重要的就是靠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忠诚于党和人民,信守组织纪律,勇于自我革命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只有内心真诚,善于自我反省,才能守住内心,守住拒腐防变的防线。自我反省和教育,必须接受群众监督,诚恳请群众评判。

  彰显行动的力量。事物是在矛盾中发展的,不破不立,不打破旧的利益格局和藩篱,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就难以保证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一切为了群众,说到底,就是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入手,敢于直面问题解决矛盾,以务实的作风争取人民群众满意的实效。

  不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

  坚持科学的思想方法,关键是实施正确的行动。对中国共产党人来说,既要在历史风云中看清楚为什么党的群众路线“行”,可以让中国共产党有能力解决中国的时代难题,更要弄明白未来如何弘扬群众路线的“行”,保持中国共产党的“能”,续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好”。我们要切实发挥政治路线的价值导向作用,根据新的形势和任务,拿出具体政策措施,不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绘就人类文明进步的美好画卷。

  首先要信仰群众路线、高扬群众路线。最科学的思想方法本身就是行动的逻辑,理论的彻底终将转化为情感的真挚,转化为信仰和笃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先后开展一系列集中学习教育,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教育引导全党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贯彻党的群众路线,首先要对群众有感情,真正把自己当作群众的一员、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对于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来说,政治立场、政治观念决定着人的能动性发挥。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就不会迷失方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就不会精神懈怠、丧失动能。

  要因势利导、积极作为,拿出切实举措。群众路线的落实是具体而不是抽象的,是发展而不是静止的,需要把握总体形势,顺势而为,使形势向着最有利于目标实现的方向发展,成为必然现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入研究和准确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改进群众工作方法,提高群众工作水平。”“信访是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要通过信访渠道摸清群众愿望和诉求,找到工作差距和不足,举一反三,加以改进,更好为群众服务。”“领导干部要学网、懂网、用网,了解群众所思所愿,收集好想法好建议,积极回应网民关切。”这些论述,为我们当前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指明了方向。

  既要措施得当,也要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抓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抓住最需要关心的人群,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锲而不舍向前走。”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作为制定政策的依据,顺应民心、尊重民意、关注民情、致力民生,激励人民更加自觉地投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

  (作者: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专职副书记、研究员)

责任编辑:陈金霞

标签 -
网站编辑 - 陈有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