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时机 创新载体 答好育人之问

来源:《红旗文稿》2022/7 作者:焦 扬 2022-04-11 10:52:17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立德树人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高校是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主阵地,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责任和使命,肩负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2020年“七一”前夕,习近平总书记给复旦大学《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党员志愿服务队全体队员亲切回信,勉励师生“心有所信,方能行远”。复旦大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牢记总书记的育人之问,结合重要时间节点,精心设计育人载体,从《共产党宣言》中译百年启动“红色基因铸魂育人”工程,到建党百年实施“党旗领航铸魂育人”项目,再到迎接党的二十大和建团百年推进“强国追梦铸魂育人”行动,以信仰为魂,以组织为形,以使命为力,构筑“铸魂育人三部曲”,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上,着力写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时代答卷。

  筑牢信仰之基:培养有根有魂的接班人

  理想信念教育是立德树人工作的核心。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指出:“面向未来,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我们更需要坚定理想信念、矢志拼搏奋斗。”复旦大学将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作为育人工作的主基调,筑牢学生的信仰之基,激发学生成才报国的志向和潜能,自觉将青春梦想融入复兴梦想,培养有根有魂的接班人。

  开辟育人场域,打造沉浸式信仰教育空间。理想信仰有历史源头和时代意义,更要有传承载体和创新表达。学校深入实施“红色基因铸魂育人”工程,深挖红色文化资源,丰富红色育人场域,让学校红色文化空间成为“教室”,让丰富的文化资源成为“教材”,让感人的先烈先贤成为“教师”,上好理想信念思政大课。复旦大学因立志于民族独立自强而创办,老校长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首个中文全译本。学校着力讲好陈望道老校长的故事,在2018年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之际,将老校长陈望道在学校的旧居进行保护性修缮,以“信仰之源”为主题辟建为《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展出陈望道坚定信仰,追求和传播真理,把一生献给新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事迹,让信仰信念在这里可感知、可触及。讲好陈望道老校长的故事,就是新时代复旦人坚守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赓续红色基因的生动体现。开馆以来,《共产党宣言》展示馆(陈望道旧居)已成为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阵地,成为新生、新入职教师入校教育的重要场所,成为入党宣誓、党团主题活动的重要空间,成为学校红色基因传承的重要载体。

  建强党员志愿服务队,培养宣言精神传人。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激励下,党员志愿服务队更加坚定用好阵地、讲好信仰故事的信心,在讲解宣传同时提升强化自身理想信念。成立志愿服务队党支部,学校党委书记联系支部,不断加强队伍自身建设。持续选拔配强服务队队员,强化理论学习、研究和实战培训,完善集体备课、研究工作坊和“传帮带”等机制,不断提升讲解服务水平和分众化、对象化、互动化讲解能力,增强讲解效果。队伍成立近4年来,累计服务各界参观者超过8.2万人次,年均完成讲解约700多场。先后获得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最佳志愿服务组织等荣誉,入选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队员们立足宣言馆,投身大时代。他们不仅是讲述者,也是“领航员”,把老校长翻译《共产党宣言》的故事带进中小学的“入队第一课”“入团第一课”“主题班会课”,也在青年大学习课堂、大学生理论宣讲联盟等更大的平台上激荡思想、发光引领。他们在实践中践行着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不少申请参加的新队员表示,他们是被老队员身上不一样的气质所吸引,眼中有光,脚下有力量。

  用好重要时间节点,创新思政教育工作载体。学校用好重要时间节点,因时因势创新教育载体和方法,将旗帜鲜明强化引领和春风化雨涵育铸魂结合起来,用好清明、“五四”、校庆、“七一”、国庆、烈士纪念日等重要节点,开展爱国主义和理想信念教育,以生动的形式和沉浸的方式更好地发挥出先烈先辈和身边榜样事迹精神的感召力、引领力。如在清明节和烈士纪念日,举行缅怀英烈主题活动,讲好革命烈士的故事,讲好校史学科史上一代又一代复旦人许党报国的故事。在“五四”,开展青年爱国主义教育,激励学生成才报国的责任担当。在“七一”,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重温入党誓词,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决心。在各种仪式庆典和活动的教育中,师生的理想信念更加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决心更加坚定。建党百年前夕,有学生党员在上海龙华烈士陵园赵世炎、陈延年、陈乔年烈士墓前留下手写书信,真情表示在这里自己经历了一场思想乃至人生的升华,更加明白信仰的强大,完成他们未竟的事业,就是对烈士最好的报答。

  理想信念教育是人才培养的根与魂,是一项基础性、战略性的工作。通过场景再造、理论浸润、主题活动、身体力行等系统工作,在科学理论的理性认同、历史规律的自觉自信、现实成就的体察感知、文化艺术的共情共鸣上,多维度多层次解决“信什么”“为什么信”“怎么信”的问题,不断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通过路径创新、方法创新、手段创新提升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用心用情用力培根铸魂,做到在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信念信仰上 “真懂、真信、真行”。

  深化组织育人:“三线联动”推动党旗领航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坚持和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既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也是大学办学治校的独特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指出,党的力量来自组织。党的全面领导、党的全部工作要靠党的坚强组织体系去实现。将党的领导贯穿到立德树人全过程,积极推进强而有力的组织体系建设,不断激活和发挥党组织的凝聚力、执行力和战斗力,是将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成党建育人的工作优势,全面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这一重要使命的重要途径。

  “三线联动”激发组织育人活力。学校党委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不断加强组织建设,以强化学校党委“中心线”、院系党组织“中场线”和基层党支部“生命线”“三线联动”的工作机制,形成上下合力保障和推动学校事业与立德树人工作高质量发展。学校党委全面深化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构建党委统一领导、多元主体同向同行、多维要素协同配合的育人工作机制,统筹推进第一课堂、书院和学生生活园区、科研与创新创业、劳动和社会实践、海外交流、网络新媒体“六度空间”协同育人,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坚持问题导向,压茬推进思政课创优、课程思政攻坚、书院立德修身、全面强师、研究生思政、实践育人、网络育人和评价体系改革专项行动计划,集中攻坚。全校院系60多个二级党组织积极发挥中场组织作用,1000多个党支部全面提升战斗堡垒作用,激励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推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落地见效。建党百年之际,学校党委获党中央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党旗引领育人方向。学校党委始终旗帜鲜明强化引领,抓住重大政治契机、历史契机,着力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进教材、进师生头脑,引导师生树立正确党史观,树立大历史观、大时代观。坚持历史与现实相贯通,紧扣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和党史学习教育主题,引领广大师生学深悟透党的百年成就和历史经验,分析把握历史大势和国际形势,胸怀“两个大局”,坚定历史自信。上好“党史大课”,把党史学习教育纳入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青年大学习。建党百年前夕,百名新党员代表在《共产党宣言》展示馆集体宣誓;全校举办庆祝建党百年“七一”主题党日活动,4600余名党员代表集体重温入党誓词,同上大党课。充分运用新时代的伟大成就上好“大思政课”,结合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全面小康、抗疫斗争等成果,开展“百年复兴路、时代新长征”教师专项社会实践和“看需求、悟变化、讲担当”学生社会实践,引导师生深入基层一线学党史知国情,贯通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在历史场景、改革情景、奋斗前景中筑牢信仰之基,在感受党领导人民取得伟大成就的过程中,进一步坚定“永远跟党走”的信念,投入到强国有我、报国奋斗的具体实践中。学校承建12个新时代上海基层党建创新实践基地中唯一的高校基地,设立上海市新时代高校党建创新实践基地,用党建工作创新成果作为鲜活生动的材料,强化组织育人。

  理想信仰的坚定,来自思想理论的坚定。认识真理,掌握真理,信仰真理,捍卫真理,是坚定理想信念的精神前提,也是我们党百年来一以贯之的历史脉络和实践经验。学校着力加强党的创新理论研究阐释,整合全校哲学社会科学专家资源,组织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工程”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工程”,一期建设出版研究成果20本。推动理论研究工程向育人工程转化,一个项目带动一个团队,建设一本教材,开设一门课程,加强党的创新理论进教学、进课程、进教材。坚持不懈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师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师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师生,深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根铸魂、启智润心,实现育人的加法乘法效应。

  组织凝聚育人合力。学校党委坚持强化基层党支部育人活力,实施“生命线”工程,坚持“一切工作到支部”鲜明导向。全校1000多个党支部积极开展“党旗领航·先锋行动”,组织党员重温入党誓词、参加党课讲堂、聆听“初心”故事、观看红色电影、开展红色寻访、参加学习交流会、参加“争当时代先锋”实践服务活动等“七个一”主题活动,持续组织师生开展“三全育人我当先”“服务师生我创优”“报国成才我奋斗”“救死扶伤我先上”“老有所为我带头”活动,对标争先、建功立业。聚焦高质量党建提升育人成效,实施“强基”“聚力”“创新”“引领”四大行动,开展“赓续红色百年·365行动”。通过抓全体党员“重点半数”,带动师生员工“最大多数”,全面激发了教师育德主体作用和学生立德主体作用,提升各类育人主体的育人活力,在全校营造了立德树人的浓厚氛围,组织向心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学校师生红心向党的信心更加坚定,爱党拥党争取入党的热情和决心不断高涨。仅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一线,就有56人提交申请“火线入党”。2021年全年发展党员1867人,党员发展人数连续3年居上海高校首位。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党员先上”已经成为党员最鲜明的标识。一个党支部就是一个堡垒,党组织的先进性战斗力得到充分彰显,关键时刻豁得出来、冲得上去,成为组织育人最生动的“教材”和“教案”。

  思想是“魂”, 组织是“形”,“形”具才能“魂”固。百年党史的历史经验深刻揭示,我们之所以能够取得巨大成就,是因为我们不仅有崇高远大的理想信念,还有党的坚强领导,更有一代代共产党人为了心中的理想不怕牺牲、冲锋在前。在组织育人工作中,要坚持从新时代新形势新使命新要求着眼,从深入推进党的全面领导、系统构建协同育人机制和全面激活育人主体活力等方面着手,以强化党的组织全覆盖和工作全覆盖为支撑,不断理顺建强学校组织育人的“神经系统”,积极构建系统严密的组织育人体系,确保教学科研推进到哪里、党的建设就跟进到哪里、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就体现在哪里,全面激发高校各级党组织带头落实管党治党、立德树人的主体意识,把育人工作融入组织建设的各领域、各环节,在组织建设的引领中丰富育人载体,在组织体系的建构中贯通育人机制,在组织工作的场域中凝聚育人合力,努力推动党的组织建设和育人工作同向发力、同频共振,实现各项工作整体协同推进、一线贯通。

  激励强国使命:“第一个复旦”引领发展新征程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指出:“世界上不会有第二个哈佛、牛津、斯坦福、麻省理工、剑桥,但会有第一个北大、清华、浙大、复旦、南大等中国著名学府。我们要认真吸收世界上先进的办学治学经验,更要遵循教育规律,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面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我们要培养的是“强国一代”,是能够投身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功立业的青年一代。

  学校着眼新征程新使命新形势,以强国使命育人,注重志行合一、知行结合,开展“强国追梦铸魂育人”行动,引导广大青年把爱党情、报国志进一步转化为强国行,自觉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铿锵誓言,自觉走上青春梦想融入复兴梦想的人生之路。加强历史观教育,深化对历史方位的认识和对复兴伟业的领悟,构建以党史为重点的“四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内容体系、完善工作机制,引导青年学生厚植历史自信、增强“四个自信”;加强时代观教育,联系学生思想实际,引导青年一代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加强成才观教育,把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要求内化为学生“强国有我”的志向抱负与为国成才的行动自觉,引导学生把小我融入大我,正确对待成长困惑和成才压力,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就业观、择业观;加强创新观教育,强化科学精神、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教育,用好科研育人、学风建设、课外创新体系、创新创业教育等平台抓手,锤炼创新强国的实际本领。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我们培养的时代新人,要能够担当民族复兴重任,就必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实践中接受历练,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经受考验,并在这一过程中逐渐把成为强国“主力军”、时代“追梦人”内化为自身的成长目标与成才方向。通过历史观、时代观、成才观、创新观教育,引导青年把强国追梦的动力建立在对历史方位的准确把握上,看得清建功立业的广阔舞台;把强国追梦的能力建立在对创新探索的不懈追求上,练得出勇攀高峰的实际本领;把强国追梦的毅力建立在对风险挑战的理性认识上,耐得住挫折,经得住诱惑,在激扬青春、开拓人生、奉献社会、报效祖国的实践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篇章。

  面向时代出卷人、全球大考场,我们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凝聚广泛共识、激发昂扬斗志,扎根中国大地,加快迈向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前列,引领师生坚定走好新时代长征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决心,不断提升为党分忧、为国担当的思想行动自觉,努力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文化强国、健康中国作出新贡献。

  (作者:复旦大学党委书记)

  责任编辑:陈有勇

标签 -
网站编辑 - 陈金霞